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平坦小學 林 烈
數學思維指的是學生經過數學學習形成了一定的科學態度、理性思維、科學思想,并能夠利用這些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形式。小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和起始階段,對小學生數學思維的激發和培養對其長遠的學習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探尋科學、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以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下面,筆者根據教學實踐經驗展開一番具體的研究與論述。
問題是知識的有效載體,也是教師調動學生思考動機,激發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途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充分發揮問題的作用,根據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來巧妙設計問題的內容和提問的方式,使問題能夠以啟發性的方式向學生提出,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學生自覺利用數學知識進行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證的探究過程之中,有效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并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不斷的解題過程中得到培養和提升。
例如,在教授《認識時間》時,為了調動學生們的思考動機,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筆者以問題作為學生們思考的動力,為學生們提出了如下問題:
師:同學們,相信大家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已經認識了鐘表,那么大家是否還知道1個小時在鐘表上如何表示嗎?
生:知道,1個小時就是時針移動了1個格子。
師:非常好,我們已經知道了小時的表達方式,那么分鐘是如何表達的呢?
……
師:其實分鐘和小時的表達方式是相似的,分鐘我們需要判斷分針所移動的位置,分針移動1個格子就是1分鐘,移動5個格子就是5分鐘,那么移動60個格子是多少呢?
生:是60分鐘。
師:非常好,那么大家知道60分鐘又代表了什么嗎?其實60分鐘也是1小時的意思。
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巧設疑問,有效調動了學生的思考動機,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師通常只注重對學生的知識灌輸,學生很少有思考、交流的機會,從而抑制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提升。而分組探究是一種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活躍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方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分組探究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具體來說,數學教師可以根據一定的標準將學生分為4~6人一組的小組,隨后向學生提出問題或者發布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部展開充分的討論與交流,實現學生之間數學思維的碰撞,從而快速解決數學問題、完成數學任務,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授《克和千克》時,為了培養學生們的合作精神,在上課準備階段,筆者將學生們進行了分組,讓學生們以6人一組的形式進行任務探究,任務如下:哪些物體的重量需要以克為計量單位?哪些物體的重量需要以千克為計量單位?一千克有多重?任務下發后,筆者將時間交于學生們進行討論,在學生們在討論過程中,其分工明確,小組內的成員都積極發表自身的想法與建議,一段時間后,學生們得出結論。這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分組探究,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生的年齡小,性格活潑好動,通常對新鮮、趣味化的事物具有強烈的興趣,學生在興趣的激發下也能夠充分調動自身的知識與思維進行學習和探究。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轉變過去單一落后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來實現教學方法的轉變,運用多媒體直觀展示、組織游戲競賽、創設生活情境等趣味化的教學方法,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受到數學思維的激發和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圖形的運動》時,為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筆者為學生們開展了一次手工活動課,讓學生們通過手工課直觀感受圖形運動的規律。在手工課中,學生們將卡紙進行裁剪,設計出自己理想的圖形,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這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趣味教學有效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總之,數學思維的培養和激發是小學階段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和核心目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通過巧設疑問、分組探究和趣味教學等途徑和方法來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