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陳少山
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言,主要是指學生參與和發展的程度。簡單來說,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有沒有獲得進步與發展是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指標,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而是學生有沒有從課堂中獲得知識或學習情況。本文立足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針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討。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前準備與本節課所學知識相關的引導教學,以此吸引學生對本節課數學知識的學習注意力,增強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而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性教學語言會有想要了解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為本節課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教師如何在有限時間內進行引導,促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以及相關教學活動產生興趣,在教學開始產生對本節課知識學習的欲望,是成功開展一堂課的關鍵所在。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認識分數》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教師可通過拍掌的形式表示分蘋果的數量,比如將四個蘋果分給兩名同學時,那么每名同學可以分到多少蘋果呢;再比如說將兩個蘋果分給兩名同學時,這時候每名同學能分到多少蘋果呢?將一個蘋果分給兩名同學時,每名同學又能分到多少蘋果呢?如何分配蘋果?教師根據學生在平時數學學習時比較熟悉的事例進行學習,引導學生能夠通過整數的方式表示四個蘋果、兩個蘋果、一個蘋果,最后表示出兩個人均分一個蘋果的形式,將本節課所學的分數知識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呈現給學生。一方面加強數學中知識之間存在的關聯性,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感受身邊的數學,激發學生對所學新知識的探究欲望。
就小學生的性格來講,具有好奇心重、多動等特征,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提出問題是整個數學教學中的重點部分。基于此,在實際數學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所學數學知識,設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好奇心的問題,以此來引起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中。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圓》這部分內容時,教師為學生講解圓心在圓中位置時,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教學情景:我在超市買了一個鍋蓋,這個鍋蓋是圓形,但這個蓋子還沒有安裝把手,請問各位同學,你們哪個能幫我想下把手應該安裝于蓋子的什么位置呢?這個情景創設出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也被吸引過來,課堂教學氣氛也活躍起來。之后學生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最終得出結論就是將把手安裝在蓋子的中間,而中間也就是圓心所處位置。
再例如,學習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圖形的認識與測量》這部分內容時,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將所學內容應用于實際,在計算物體表面積時并不是對圖形六個面全部計算,而是結合所學為學生設置數學問題:“同學們,學校要為教室重新刮大白,為避免材料浪費,請問都需要對教室中哪些墻面進行刮大白工作,需要對哪些需要刮大白的墻面計算表面積,又有哪些地方表面積不需要計算呢?”這時候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產生興趣,有些學生根據對教室的觀察后提問教師,還有些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最后獲得結論:一共要對教室中五個墻面進行刮大白工作,主要對前后左右上這五個部分進行刮大白,另外還要去除教室中門窗表面積。通過這種形式,最大限度發揮數學教學成效,同時教師在設置數學問題時,要結合生活實際創設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情景,這樣能夠帶給學生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提升自身數學學習能力。
在以往數學教學中,一般采用的是填鴨式教學模式,課堂氣氛比較嚴肅。而這種嚴肅的課堂氣氛本身就不受學生喜歡,因此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作為主體,為學生構建比較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提升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接受程度以及創新能力,而學生也會主動投入到教學學習中,接受教師所講的數學知識。首先,教師在教學開始時,可通過一些帶有情趣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為學生構建一種比較愉悅的教學氛圍,能夠促使學生放松自身,投入到教學學習中;其次,教師應該有屬于自身個性的教學風格,要求學生在實際教學中有一定的學習規矩,不能隨意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學習;再次,教師應該多和學生進行交流,以此增加自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消除學生在數學學習時存在的心理障礙等問題,促使學生在未來數學學習中,積極配合教師交代的學習任務,完成數學學習任務;最后,教師要培養學生勇于回答問題的學習習慣,學生回答完教師提出的問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一定的鼓勵態度。學生通過回答問題理解本節課所學,以便于在進行數學學習時,遇到同類型的問題時能夠又快又好地解決。另外,有些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問題,教師可利用游戲教學的方式,促使學生通過參加游戲的方式學習知識。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圖形的認識與測量》這部分內容時,教師為學生設計有關郵信的游戲活動,在黑板上畫出五種不同規格的長方體,并將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標注在黑板上,然后教師在桌子放五個盒子作為郵箱,每個郵箱代表一個答案,之后教師要求學生計算黑板上的長方體的體積,當對應答案與桌子中某個盒子答案相同情況下,學生就可以把信件放入相應的郵箱中。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一方面鍛煉了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解答能力;另一方面為學生構建了一種比較輕松愉悅的氛圍,使其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來。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從中得到收獲,有利于滿足自身在成長過程中提升自我的需求,提升對數學的學習信心,體驗數學帶來的成就感,對學生而言,能夠在未來數學學習中帶來動力。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在探索過程中體驗成功,另外教師也要重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性差異,結合學生數學學習實際開展針對性教學,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特有的閃光點以及數學進步,以此來增加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例如對于數學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由于這部分學生缺乏學習信心,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他們可以達成的學習要求,為他們布置一些基礎范圍內的數學作業,使其處于積極學習狀態,認為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完成教師提出的要求,改變以往消極態度應對數學學習,逐漸提升自身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學生發展為本,需要數學教師結合當前教學實際,尊重學生之間學習差異性,培養學生數學素養以及數學學習主動性。本文從以上四個角度進行分析,旨在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數學全面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