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沙灣鎮老莊小學 李志剛
小學階段學生正處在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但學習能力較差。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快樂教學法,有利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下面,就此展開分析探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快樂的學習過程令學生難以接受,并會將學習視為一件可怕的事情,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將快樂元素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興趣就是快樂的源泉,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興趣的促使下,使學生心情感到快樂,在快樂的心境下,學生的身心得以放松,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率才會得到很大的改善,就會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教師從而能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始終被教師督促著前進,即便是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并不理想。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認為自己傳授給學生很多知識,也布置了學習任務,學生如果可以按照教師的要求學習是完全可以吸收的,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應該低。但是恰恰相反,在教師的強壓下,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加之小學生學習基礎薄弱,高強度的學習使學生始終處在疲勞的狀態,因此學生學習效率不高。而快樂教學法的實施,可以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歡快的課堂氛圍和幽默的教學語言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相關知識點,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會得到提升。因此,快樂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還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基礎上,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傳統語文學習中,學生的學習體驗不佳,因此會對語文知識學習產生排斥心理。但在快樂教學中,學生開始主動接觸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科有新的認識和態度,在課堂中愿意積極配合教師,不需要教師強制性地布置學習任務,自己也可以找到要完成的任務,這樣教學情境下的語文教學效果非常理想,使學生可以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習中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也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如果教師在語文課堂中一成不變地開展教學活動,哪怕教師講解得再細再全面,學生也一定會產生疲勞感,進而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快樂教學中,教師要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開展教學活動,如動畫、游戲等,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如在學習《畫》這首古詩內容時,筆者從學生們感興趣的謎語入手講解新內容,先提出一個簡單的謎語讓學生猜,“十個丫丫,分成兩家,只會干活,不會說話。”學生們經過思考后很快猜出謎底是“手”。之后筆者又出了一個相對較難的謎語,“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通過講謎語的方式,為學生理順古詩的字和詞,學生們猜謎語的過程就是學習過程,當學生猜出謎語時,也就掌握了這首古詩。通過這種方式,有效開展了教學活動,提高了本節課的教學效率,學生們也可以很好地掌握新知識。
良好、快樂的學習情境是實施快樂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在快樂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先為學生創造快樂的學習情境,體現出快樂學習情境的開放性,在這一情境中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自主學習,從而深入分析語文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快樂情境中,教師要運用豐富的快樂元素和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確保快樂教學法有效實施。例如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時,為了創設快樂教學情境,筆者在課前準備了植物圖片和色彩鮮艷的生字卡片,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們展示,在展示的同時明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內容。教學中,筆者會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如大家知道植物媽媽是如何送別自己的小寶寶嗎?學生們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尋找問題答案。在教學結束后,筆者會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練習題,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和書籍完成。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中快樂教學法的實施,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快樂,使快樂的難度和深度有一定的差異,進而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班級中的優等生,教師可以設計綜合性較強的快樂元素,以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針對班級中的后進生,教師可以設計針對某個特定知識點的快樂元素,使學生可以扎實特定知識點和基礎知識。雖然這兩種方式的難度不同,但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如在學習《小珊迪》這節內容時,筆者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編排短劇,使學生通過短劇的創作和表演,對文章中的人物內心情感有深入理解。表演結束后筆者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假如你是撞了小珊迪的駕著馬車的人,你會如何做?小珊迪被撞后為什么沒有得到照顧和賠償?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進行討論,最后以小組的形式寫出小組意見。通過表演的快樂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學生不僅對課文內容有深入的理解,而且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傳統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是以教材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的,上課地點以課堂為主。教科書雖然是教學主要資源,但其并不是知識的全部。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小學生好奇
心很強,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室外教學,相信學生們一定會覺得非常新鮮,并且學習積極性很高。如在學習《桂花雨》這節內容時,筆者在開展教學前,仔細觀察了校園環境,發現校園中就有桂花樹。在教學中筆者將學生們帶出了教室,讓學生們仔細觀察校園中桂花樹的形狀,再聞一聞桂花的味道,還可以輕輕搖一搖桂花樹,在樹下真實體驗桂花雨落下的情境。之后再回到課堂中學習這篇內容,使學生將自己真實的體驗與課文描述的桂花雨作對比,談談有什么不同。這個過程教師不需要過多地為學生講解知識點,學生同樣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語文知識的學習對學生很重要,是學生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有效教學手段,確保每一位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實施,對學生學好語文知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滿足新課程改革對語文課程的要求,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特征,采取有效措施實施快樂教學,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