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實驗小學潘山校區 陳 悅
品德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在素質教育時代,無論什么課程都需要傳遞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應當注重適當的德育滲透。
小學美術教材中包含一些實際的生活素材,而生活化的素材有很大的擴展空間,給了教師很大的教育空間。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分析教材的內容,從中提取出可以進行德育教學的內容,結合時代的特色及社會所推崇的觀念,然后傳遞給學生。
例如,在教學《我是生活小主人》這一單元時,該單元聚焦于生活實際,其主旨是讓學生對自己的生活進行審視,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勞動,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再用美術的方式表現這些。可以看出,該單元的內容非常廣泛,且具有實際意義:一是幫助學生做好生活規劃,培養學生進行生活規劃的意識;二是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讓學生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三是讓學生樹立“重視生活”的觀念,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生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無意地將學生的觀念引到德育內容中。例如: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的觀念,教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喜歡懶惰的人嗎?”提出問題后,學生們都積極針對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很多學生都說不喜歡懶惰的人,并給出了自己的理由。教師接著說:“既然你們不喜歡懶惰,那么你們是不是不應該在生活中做一個懶惰的人呢?”學生們都異口同聲地說:“是。”接著,教師讓學生以“勤勞的人”為主題進行繪畫。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分析了教學中可以進行德育滲透的內容,然后以點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了所需要傳授觀念的內涵。
學者楊虹指出:“通過美術教育的訓練和熏陶可以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學生見義勇為的正義情感,使學生在美術訓練的過程中求知欲望得到極大程度上的滿足。”美術教學是有道德內涵的,雖然有時候其會更注重美術內容形式的展現與輸出。但是教師應當對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分析教材的內涵,從而加深自己教學的深度。
例如,在教學《老師,您好》這一內容時,教學內容強調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認可。在開展美術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就教材內容展開教學。而教材內容注重普適性,有時候并沒有很強的針對性,因此教師可以就實際的教學內容及自己的知識深度對教材內容進行擴展,讓學生能夠從真正意義上理解為什么要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教學工作。為此,教師從互聯網上搜索了很多相關的資料,最終篩選了如下材料:儒家學者魏昭尊師重道終成大器的故事。在開展教學時,教師為學生講解了該故事,“學生可以通過教師學到很多知識,最終成長為社會倚重的人才。儒家學者魏昭就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他之所以能夠成才,有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對老師的尊重。為了學到知識,他對教師的教誨非常重視,最終才得以成才。”在講述該故事后,教師點題:“因此你們應當尊重教師對你們的付出,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多聽教師指導,對教師及教師教學內容有所敬重,最后你們也會成為社會的棟梁、祖國的人才。”通過具體的案例,學生紛紛理解了“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教學內容”這個主題。與直接進行觀念的傳授相比,該德育是更具有深度的,也能夠讓學生產生更深的信服感,因此該教學案例中的德育是非常成功的。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常常會讓學生欣賞一些美術作品。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中常常會蘊含非常有內涵的思想內容,為此,教師可以深入了解教學中所應用的美術作品,在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中了解美術作品的思想內涵。但有時候學生由于自己的閱歷不夠,很有可能無法通過自己的理解了解美術作品中的內涵。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思考,而后通過點撥的方式讓學生領悟作品的內涵。
例如,在教學《老師,您好》時,教師從網上下載了很多關于“師生”主題的畫作,從這些畫作中挑選了一些比較好的作品。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了這些美術作品。在簡短地講解了作品背景后,教師讓學生仔細揣摩圖中的場景,分析圖片所表達的內涵。有一張圖片的內容是一位教師在兢兢業業地授課,學生聚精會神地聆聽。在讓學生欣賞完作品后,教師讓學生對作品所表達的內容進行分析。此時,不同的學生會就自己的理解表達不同的看法,而教師會在學生回答正確后肯定學生的回答,在學生的回答偏離主旨后予以糾正。在學生思考了一段時間后,教師又從欣賞圖片的角度給學生以指導,他提示學生可以關注畫中人物的神態、動作。通過觀察圖中學生的神態,可以發現圖中學生對老師的態度都是畢恭畢敬的;而關注圖中教師的神態可以發現教師是非常慈祥的、有教師風骨的。觀察到這些內容,學生也就明白了整張圖片所要表達出的師生應有的關系與情感了。
總之,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時,教師應當理解整個教學的內涵,在實際教學中做好德育工作的滲透。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