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張浦中學 孫佳麗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在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針對不同類別學生進行不同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初中學生由于性格、學習風格以及知識儲備等因素,個體間存在明顯的差異。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采用“同評價標準、同目標要求、同進度、同內容”的教學方式,很少能夠顧及每個學生,導致學生兩極分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實施分層教學能有效地應對學生間差異較大的難題,較好地提高數學教學效果。那么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在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中,對學生合理分層是前提。學生分層不能簡單地以成績為標準,而要綜合考慮學生各方面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開家長會、家訪等方式,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在教學中,通過課堂提問、作業測試、課后交流等盡快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數學基礎、智力因素和習慣態度等。為了避免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教師應提前與學生溝通,尊重學生的意愿,讓學生知道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分層只是為了讓教學更有針對性。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層:A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他們基礎薄弱,理解能力不強,習慣態度存在問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B層是學習中等的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理解能力尚可,對數學有些興趣,學習較為自覺。C層是學習優秀的學生,他們基礎扎實,思維能力較強,有較好的學習方法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這種分層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及時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必要的調整,以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傳統的教學目標對每個學生的要求都是統一的,導致優秀的同學“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下”。因此,對教學目標分層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于A層學生,要求使原來不學習的學生能開始學習,原來學習困難的學生能掌握主要的公式定理,學習基本的數學方法,及時完成作業,養成學習的習慣。
對于B層學生,致力于讓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靈活運用基本方法,能夠完成中等難度的題目,重點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上進心。
對于C層學生,要求能深入理解基礎知識,靈活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分層教學中,教師對學困生適當放低要求,但這不代表要降低《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是基本要求。當然,教學目標也不宜過大,否則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
在數學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最考驗教師的智慧。作為教師,我們要將分層教學和集體教學相結合,既能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又能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讓課堂教學發揮更好的效果。
A層學生接受新知識比較慢,所以教師在講授時要循序漸進,穿插著例題示范,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跟上節奏。為了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教師要將簡單的問題讓A層學生回答,中等難度的問題讓B層學生回答,有難度的問題讓C層學生回答。學生回答正確,要給予掌聲和鼓勵,回答錯誤,也不批評,予以適當的引導。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得到更多的鍛煉。
在數學課堂上,除了全班統一的練習,教師可以額外設置拓展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升自我,也防止他們完成練習后無所事事。A層學生可能無法完成全部練習,教師可以適當降低門檻,減少習題的數量,多關注完成的質量,加深他們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在學生練習時,教師要在班內巡視,分層重點指導。尤其是A層學生,教師不能放棄不管,要耐心輔導,幫助他們完成不難的習題。對于B層學生,教師要點撥他們練習中的錯誤,指導數學方法。C層學生重在培養數學應用能力,發展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
當然,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進行調整,讓分層教學在課堂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業分層有助于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反饋學生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層次不同的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差異較大,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配他們力所能及的任務。
A層學生重在鞏固基礎,多做一些簡單的題目,逐步提高練習的難度。A層學生的作業盡量面批,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問題,督促訂正,指導學習方法,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
對于B層學生,在熟練完成基礎性作業的同時,提供中等難度的題目,并將難題分解,使他們能夠解決難題的部分步驟。教師定時進行3~5人的集體輔導,點撥學習上的共性錯誤,檢查作業、試卷的訂正情況,加強數學能力的培養。
C層學生不僅要求他們完成課內作業,還要加深難度,做些課外練習。教師要及時檢查,注重個別點撥,鍛煉學生解決難題的能力。這樣,既不增加A、B層學生的作業負擔,又使C層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和發展。
在分層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只評價學習結果、忽略學習過程的做法,而是采取多方面、多層次的評價標準,綜合反映學生的數學能力水平。
教師要對預習復習、聽課效率和回答問題等情況進行隨堂評價。對于A層學生,應多多表揚,比如“你回答得真棒!”“你的作業有進步!”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B層學生,既看到他們的成績,又要指出不足,比如:“要是再努力些一定會更棒!”“以后訂正作業也像今天這么積極就太好了。”促使他們肯定自我、積極進取。對于C層學生,要鼓勵,更要嚴格要求,使他們精益求精,不斷超越自我。
其次,測試是檢查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為了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測試后評價也要分層。在統一命題的學期測試中,為避免挫傷A、B層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可以將試題分為a、b、c三個層次,由易到難,與學生分層相對應,并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劃分合格、優秀的標準線,讓學生進行自我比較,不為其他同學的高分而自卑,也不為其他同學的低分而自滿。
總之,分層教學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做到了因材施教,分層提高,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當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真正落實分層教學仍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不斷地學習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