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官地鎮小學 彭 微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各項能力和個人素質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傳統課堂上以知識講授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環境。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作為任課教師,應該認識到教學重心的改變,努力研究符合新課改的教學方式,并積極進行課堂實踐,以培養學生的各項數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達到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目標。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中,由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成長的階段,思想狀態和心理能力都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對學習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其學習動力主要來自自身的興趣和老師家長的督促。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就成了一個重要的課題。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認識到學習興趣對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性,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來活躍課堂的氛圍,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數學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課時,我們就可以運用情景模擬的方法來進行知識的鞏固和拓展。首先,我們設立一個情景,將教室看作一個菜市場,然后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扮演賣家,另一組扮演買家,每個買家的錢數固定,賣的商品讓賣家自己定價,但是必須帶小數,讓買家去購買,在這個過程中,買家和賣家都需要根據定價和購買的數量來進行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而我們老師只需要維持秩序就可以了,最后再讓每個買家算一算自己花了多少錢,賣家算一算掙了多少錢。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和鞏固,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工作中,消除學生對數學的刻板印象,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問題解決能力是指學生能夠運用相關的數學知識來進行數學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占有很大比重,應用題的設立就是為了考查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和練習方面,很少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對學生進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那么,為了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我們需要從實際出發,對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這一課時,當學生對課程的基礎知識理解到位之后,我們就可以進行知識的拓展,首先,我們讓學生算一道數學題,比如:12×3=?學生經過學習很快就能夠算出來得數,然后我們以此設立一個情景:一支雪糕3元,小明買了12支雪糕,一共花了多少錢?在學生得出答案之后,我們還可以進行拓展,將加減法也加入進來:如果小明一共帶了50元錢,他現在還剩下幾元?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明確乘法中數量之間的關系,認識到乘法中的每個乘數都不僅僅代表著一個數,還代表著某些事物的量,在自己解題時,能夠快速找到應用題中量與量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在許多情況下,我們將問題解決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混為一談,其實這是錯誤的,兩者雖然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問題解決能力是指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來運用數學知識進行解決,而知識應用能力是指能夠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思考這個事物是否能夠運用數學問題來解決,然后尋找相關計算條件,建立數學模型,再解決的過程。可以說,問題解決能力某種程度上包含在知識運用能力當中。而在當前的小學數學中,對于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建立知識與實際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提高自身的知識運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面積》這一課時,我們就可以運用開展課堂活動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首先,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教室墻面需要貼上壁紙,應該買多少壁紙才能夠保證貼滿又不浪費?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要告訴學生任何數據和方法,一切都讓學生自主進行,以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是學生以后學習和生活的基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以后的良好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積極研究高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