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高新區漢浦中學 許美玲
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建立有效的溝通交流和相互理解,開放式課堂教學通過教師在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思考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下功夫,課堂中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從而學會學習,提高學習能力。本文結合了課堂教學的經驗,就如何有效地組織開展開放式數學課堂教學談一些策略。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師只重視對學生“雙基”的培養,把理解概念、定義、運用公式等作為教學目標,說到底也就是強調知識與能力的工具性目標。實踐證明這種目標過于單一,造成了數學課時量雖然多,但學生收獲甚小。
新課標提出的數學教學目標分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開放式課堂教學可以真正實現這些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提高創造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不能單純地把勾股定理的內容告訴學生,然后讓他們不斷地運用公式。可以通過“數方格”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不同,能力較強的學生很快就會發現直角三角形的這一性質,而能力較弱的學生也可以通過探索發現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人們常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學生也是如此,不同的環境創造不同的個體性格。因此,開放式課堂教學環境的創設有利于學生不同的個性在合適環境中發展,激發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努力創造生動活潑、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展示自己,發散思維,挖掘自己的潛能。
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多邊形內角和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那你能解決四邊形的內角和問題嗎?
生1:量出四邊形四個內角的度數,發現它們的和是360°,因此四邊形的內角和是360°。
生2:任意連接兩個頂點,把一個四邊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因此四邊形的內角和是360°。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利用添加輔助線的方法,把四邊形的問題轉化成已經學過的三角形問題。這里既體現了數學中的轉化思想,也是常用的面積分割法。對學生以后解決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問題進行了鋪墊)
師:那么,你能利用剛才的方法求出五邊形、六邊形、十邊形的內角和嗎?
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引起學生探究任意多邊形的內角和的興趣,確立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氣氛更加輕松,課堂將成為師生情感交融的陣地。
1.巧創情境,引發積極思考
教學實踐證明,創設優質的教學情境,能夠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培養優秀的數學品質。
例如:蘇科版七年級數學(上)涉及幾何中線段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會正確數出線段的條數。在教授這一內容時,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班一共有40 位同學,如果每兩個人握一次手,那么一共握手幾次?這個問題的起點比較低,源自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通過這樣一個問題可以將同學帶入這一節研究性的課堂學習中去,同時也為以后學習數角的個數提供基礎。
2.循序漸進,運用探究教學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基于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著力引導,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有理數加法的教學過程中,提出這樣的問題:一位同學在一條東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 米,又走了30 米,能否確定他現在的位置位于出發點的哪個方向?與原來的位置相距多少米? (答案包括了四種情況,這里引導學生利用生活情境,體會分類討論的思想,讓學生主動地去理解分類討論的思想)
可能的情況有:①先向東走20m,再向東走30m;②先向東走20m,再向西走30m;③先向西走20m,再向東走30m;④先向西走20m,再向西走30m。
通過討論,先定義一個正方向,我們可以把向東規定為正方向,很快有四位同學說出下面四個等式:
(+20)+(+30)=+50 (+20)+(-30)=-10
(-20)+(+30)=+10 (-20)+(-30)=-50
設置上面的問題和活動,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們發現新問題的能力,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嘗試解決問題,并學會簡單的分類討論,進而讓學生仔細觀察剛才列出的四個算式,能否用有理數的加法來解釋?再分組討論,最后總結歸納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四、結合實際,開放教學內容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構建基本的數學關系。
例如:七年級數學上冊同類項的教學可以這樣設計:
教師拿出一小袋硬幣。
師:哪位同學能幫我數一下一共有多少錢?
生1 把硬幣一個個從口袋里拿出來,邊拿邊數。
生2 把桌上的硬幣分堆,一堆全是1 元的,一堆全是5 角的,一堆全是1 角的,然后再分別數出每一堆的數量。
師:如果這里有滿滿的一罐硬幣,我們應該采用哪種方法?
生:第二種。
師:在數學中,對整式也可以進行分類,這就是同類項。
又如,在學習《等可能性》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抽獎的大轉盤,通過設計不同種類的轉盤,如三種顏色且每種顏色區域大小相同,另外設計一個三種顏色但每種顏色區域大小不同的轉盤,讓學生體會中獎的可能性的大小,從而理解等可能性的概念。
通過感悟生活中的數學經驗,并解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這一理念。
總之,不斷地教學實踐證明了開放式的數學課堂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盡可能地創設不同的情境,創造更多的問題,讓學生充分發展思維,讓課堂更加民主、開放,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學會探究,學會創新,最后學會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