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實驗小學 林廈萍
探究學習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和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以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培養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學習是新課程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如何在教學中有效開展探究學習呢?
教師只有首先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身份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數學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發展,而不是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還得正確認識到“探究”是學生根據對問題解決的方法和依據主動地進行反復的假設和論證,并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實驗、討論、修正等方式開展的探索性學習活動。教師的任務就是創設探究的情境,并在活動過程中,正確判斷什么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完全獨立完成這一過程,什么情況下要給予恰當指導,什么情況下應加大指導的力度等。只有這樣,才能為探究性學習的開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就要善于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 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給思維以動力。
例如:在教學《乘船(100 以內的連減)》時,課一開始,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大家喜歡旅游嗎?大家談一談旅游的體會。
生1:我去過廈門……
生2:我去過牛姆林……我覺得旅游可鍛煉身體。
生3:我去過崇武古城,那里太好玩了……我覺得旅游可以增長知識。
師:大家說得對,旅游可以學到許多知識。你們看,光明小學的小朋友們到美麗的廈門去旅游,走在最前面舉牌的是小明,他們正要乘船去領略鼓浪嶼的風光呢?(生看圖)大家發現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4:我發現小明他們一共有92 人,可是只有兩條船,大的可坐44 人,小的可坐26 人。
生5:兩條船夠小明他們坐嗎?如果不夠坐,還有幾人不能上船?
……
本案例中,老師從學生喜歡的話題“旅游”談起,學生們興趣盎然,便自覺主動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課堂學習當中。而對于問題情境中所隱含的“問題”,老師沒有直接給出,而是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現、去提出,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更貼近其思維實際,更能引發其探索研究。這樣,學生的思維在老師提供信息的撞擊和引導下得以活躍,使師生雙方都沉浸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研討氣氛中,使課堂始終保持探究的熱情。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之一,是師生展開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我們教師面對新教材,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或根據教學的需要,在基于教材的基礎上,要適當地突破教材,發揮無限智慧和創造力,對教材進行必要的改進和補充,進而創造性地用活教材,使數學課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例如:在教學 “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發現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后,可馬上提問讓學生猜測:你們知道四邊形、五邊形的內角和分別是多少嗎?在學生猜測的答案不一的情況下,再次讓學生小組合作,用量、拼、分割等的方法來探索總結出多邊形的內角和的計算方法。學生有了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基礎和方法,順水推舟探索出多邊形的內角和的計算方法,就非常的輕松、自然。
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充分地挖掘教材資源,適當地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視教師的指導。在教學過程中,要辯證地處理學生自主與教師指導的關系,尤其特別強調教師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以追求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教師要思考和明白的是:應如何適時適度地引導學生的探究?要知道,在實際教學中,唯有適時適度的引導,方能營造一個思維和靈感自由放飛的空間。
例如:在執教《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節課中,有一個環節的處理引起了我深刻的反思。本來學生用量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約180°,我想再通過引導得出用撕、拼的方法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剛開始我是這樣處理的:“同學們用量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約180°,也就是三角形的內角和與180°有關,還有什么辦法可以驗證一下呢?”此時課堂陷入了僵局,師:“看來同學們遇到困難了,遇到困難怎么辦呢?可以小組合作研究,也可以問老師或者看書。”后面的環節學生們紛紛看書,然后模仿書上的方法進行操作。
經過反思后的處理方法:“同學們用量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約180°,也就是三角形的內角和與180°有關,180°角是什么角?”學生紛紛說平角,“那如果想辦法能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平角的話,就可以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了。”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其中不僅有撕、拼的方法,而且還出現了將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拼成了直角;將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成了長方形,根據長方形的內角和是360°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想到用量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毫無問題的,而撕、拼的方法學生確實想著有些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引導。第一次把問題拋給了學生,而學生只能選擇看書,模仿書上的方法操作,學生的思維并沒有得到有效提升。第二次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及時介入:“180°是什么角?用什么辦法把三個內角拼成平角?”由于是學生自己研究的方法,他們操作起來興趣盎然,思維得到有效發展,認識更深刻,記憶更可靠。
綜上所述,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觀念,以新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立足探究性的本質,以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本,讓學生真正經歷探究的歷程,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在探究中張揚個性,培養能力,這樣的探究才是真正的、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