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立賢小學 周 娟
數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數學教學活動本身就是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而數學語言是思維表達的重要工具,學生能夠正確使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是數學有效學習的根本要求。所以,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能夠不斷加強學生的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觀察進行分析,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偏低,小學生無法組織語言表達出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且老師給出的數學題會做,但不能解釋其緣由。盡管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已經考慮到了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的問題也都是較為簡單的,可是在課堂上,學生還是不能清楚地表述,經常出現拖沓、重復等問題。
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知識積累多少,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數學語言表達處于數學知識積累的階段,對數學知識的表達語言還沒有真正掌握,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師解題方式的影響,老師的解題思路非常清晰,所以解題時間快,但學生的能力有限,對老師說的知識并不理解就匆匆結束,最后的結果就是老師數學題講完,但是學生掌握的內容不多,仍然停留在低水平狀態,數學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都沒有提高。
1.科學引導,有效表達
教師是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引路人,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以身作則,運用規范的數學語言對數學知識、概念進行描述,保證數學語言的邏輯性、生動性。教師對數學知識的準確表達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學生通過老師的表達逐漸積累數學的表達語言,進而清晰地表達出對數學的理解,提升數學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認識10 以內的數》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寫上1~10 的卡片,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有人認識這些數嗎?能夠清楚地讀出來嗎?這時候肯定會有學生踴躍舉手,邀請一個學生到講臺上認識這些數字,并要求他教學生讀數,通過這樣的引導,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且很快地認識和掌握10 以內的數,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從最簡單的數字開始,慢慢地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
2.結合生活實際
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學校,對數學有些陌生,對一些數學圖形不認識,是數學語言表達障礙的原因之一。教師要改變這個現狀,讓學生從認識數學圖形開始,也可以在教學內容中聯合生活實際,學生可以通過生活經驗去理解和解決問題,從而加強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比如講授《認識圖形》時,為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然后提出一個問題:“請同學們結合生活,有沒有什么東西和它長得很像?”學生會回想自己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東西,比如車輪、瓶蓋兒、小碗等,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學生可以立馬回憶起自己身邊長得像圓的東西,然后增加對圓形圖案的認識。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更多地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加深數學圖形的印象,這些圖形被學生牢牢地記住,并且適時地表達出來,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結合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多數學生對數學語言沒有概念,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抵觸心理,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興趣著手,改變教學的方式,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興趣為根本,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去了解、認識數學,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教《兩、三位數的加法與減法》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對游戲的樂趣來進行數學學習,教師在黑板上寫上“10+11=?與13-9=?”讓學生先獨自完成,然后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的形式最終確定答案,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能夠得到鍛煉,能夠將自己的做題思路過程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促進了學生能力的提高。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的逐漸引導,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出更多鍛煉語言表達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通過表達的方式來提高和強化數學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