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特殊教育學校 史夢婷
所謂生活數學,要強調“生活”和“數學”兩個概念,可以理解為生活中的數學能力,或是數學能力應用于實際生活。“生活”是將學生的生活作為教學內容,“數學”則要實現數字應用的目標,這兩者是內容與目標的關系,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所以我們要努力做到生活數學化和數學生活化,讓學生的生活走進數學課堂,讓數學知識改變學生的生活。
本次選擇的教材是由2017 年教育部審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并使用的《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生活數學。該生活數學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理解、思考。
1.信息技術,感知生活
培智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直觀具體,認知能力有限,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學習困難,所以在進行生活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學習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應用在生活環境中,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產生聯系,這樣易于培智學生理解知識。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將一個個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靜態無聲的東西變為動態有聲的功能,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直觀感受知識,進而學習知識,再逐步理解知識。
例如:進行《白天、黑夜》教學時,學生對白天、黑夜這兩個抽象的概念難以理解,授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模擬動態的生活場景,一幅圖是蘭蘭打著哈欠起床了,床邊柜子上有鬧鐘,鬧鐘顯示時間,窗外有太陽升起;另一幅圖是蘭蘭脫衣準備睡覺,床邊柜子上有鬧鐘,鬧鐘顯示時間,窗外有月亮升起的場景。通過兩幅圖的動態操作,對學生進行提問:蘭蘭在干什么?她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睡覺?同時,利用多媒體創設生活場景,白天有藍天、白云,同學們在學校學習;黑夜有月亮、星星,同學們睡覺了。將抽象的白天、黑夜場景,用具體的事物表現出來,與真實的生活場景進行聯系,讓培智學生直觀感受,易于理解知識。在本課中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生活場景,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場景中學習,習得白天、黑夜的數學知識,感知生活中的場景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情境創設,遷移生活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豐富的環境刺激有助于培智學生的智力開發,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我在生活數學的課堂中,有意識地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情境,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培智學生,讓學生可以聯系實際的生活體驗,將生活經驗遷移到學習內容中,習得知識。
例如:進行《比大小(一)》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創設生活情境:老師帶同學們去操場上撿樹葉,貝貝和樂樂他們兩個人各撿了一片樹葉,貝貝說:“我撿的樹葉大,你撿的樹葉小。”樂樂說:“我撿的樹葉大,你撿的樹葉小。”他們爭執不下,請同學們幫幫他們,誰說得對?根據創設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比大小的方法,認真學習知識幫助貝貝和樂樂解決問題。通過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將知識遷移到生活經驗中,利用生活經驗幫助解決問題,從而習得方法。
3.游戲活動,快樂生活
培智低年級學生首先是兒童,兒童天性喜歡游戲。陳鶴琴先生提倡兒童從游戲中獲得知識,通過游戲教學與實際的生活相聯系,使培智低年級學生得到最形象、深刻的感受,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生活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設計學生喜歡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寓教于樂。
例如:進行《第幾》教學時,教師創設去游樂場游玩的情境,讓同學們在游樂場情境中進行游戲,在游戲活動中快樂學習。在游樂場中請同學們排隊買票、排隊滑滑梯、排隊爬山洞、排隊做游覽車,每次排隊游戲操作的時候,進行第幾的學習。通過創設游樂場的情境,讓學生們進行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學生們不僅習得了第幾的知識,也知道了在生活中要文明活動。
4.實踐操作,體驗生活
實踐操作是一種嘗試、體驗和應用,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要努力提高培智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所以在生活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學生們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切機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知識。
例如:進行《認識圖形(一)》教學時,認識球,球是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學生們對球比較熟悉,但有關球的特征卻難以掌握。所以講解球的特征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感受,教學過程中請學生們摸一摸球、拍一拍球、踢一踢球感受球圓滑的特征,同時用橡皮泥揉一個球,實踐操作感受球的形狀。通過實踐操作,感受球的形狀、特征,體驗學習,從而習得知識。
1.數學運用于生活
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怎樣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之中呢?這就需要教師努力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環境中,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鞏固掌握的數學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
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達成目標進行積分,每個星期五進行積分兌換陽光幣,模擬人民幣去學校超市進行購物,根據一元陽光幣的數量去買對應的商品。用積分榜上的積分兌換相應數量的一元陽光幣,鞏固學生對數字的應用;用陽光幣去超市買東西,學會在模擬的生活環境中,學習購物的步驟以及付賬的流程,不僅鞏固了數學知識,還讓學生有去超市購物的經驗,將這種經驗遷移到生活中,實現了生活數學教學由學校向社區的擴展。
2.數學運用于家庭
家庭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學生每天除了在學校的時間,最多的就是在家庭中,教師應與家長及時的溝通交流,針對學習的數學知識,請家長在家庭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例如:學習了《比大小(二)》,在家中用自己的衣服跟爸爸媽媽的衣服比大小;學習了《比高矮》,在家中跟爸爸媽媽比高矮;學習了數字,可以點數生活中的物品個數等。通過在課堂中學習的數學知識,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家庭生活中,真正地學以致用。
培智課程標準中提出將生活數學、生活語文、生活適應這三門學科有機結合,實現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開放性。在培智生活數學的教學中,需要不斷地教學實踐,只有將數學教學生活化,才符合培智學生的學習特點,更好地提高培智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的適應能力,為培智學生融入主流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