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實驗中學 王福臣
新教改要求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通過引導和幫助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使其綜合數學素養得到完善,并推動我國初中數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構建數學高效課堂就顯得更加必要,而初中高效課堂構建依賴于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整合教學資源,以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與創新,確保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高效完成。
高效數學課堂實現過程中,其課堂導入十分關鍵。教師在教學之前的導入如果做到恰到好處,那么這一節數學課堂一定會是高效的。教師在導入課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點是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設計導入內容;第二是要具有目的性,要將導入內容設計的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第三要具有趣味性,這樣導入才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好地有利于學生學習;第四要具有啟發性,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打開大腦思維;第五要具有反饋性,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讓學生反饋,確保學生能夠參與到其中;第六具有多樣性,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多樣化的情景。
比如:教師在帶著學生學習《正數和負數》課程內容時,如果教師直接將負數概念給學生展示出來,學生很難理解,這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創建這樣一個場景:“在冬天里,大家都喜歡在外面打雪仗,那么這時候外面的溫度是多少呢?”學生們會回答:“是零下多少度”,這時候教師繼續問:“那么大家知道怎么將零下用符號表示出來嗎?”這樣教師在引出負數學生們就會容易理解。創設情景導入教學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充滿活力,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動想要學習,這樣的課堂才能夠取得高效的效果。
數學教學方法很多,但是想要確保其高效性,則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地合理選擇,巧妙運用,如講授法、討論法、實習法等,但是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以學生為本,只有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才能夠取得最佳效果。教師在課堂中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對自己教授內容的反饋,根據學生的狀態隨時調整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思考得到感悟。其實,學生學習到的新知識,都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大腦思考之后才記住的,這樣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講才是最有價值的。
比如,教師在帶著學生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時,就結合學生們的座位和教學內容,在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法,教師告訴學生們,利用第一排當作直角坐標系中的x 軸,利用挨著門邊上的一列作為y 軸。之后請每一個學生來確定自己的點的坐標。這時候學生們就會動起來觀察自己位置在坐標系中的坐標。這種方法能夠使得學生全部參與到課堂中來,采取小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幫助確定位置,相互檢查,學生不僅能夠很快掌握自己所處的坐標,也能夠對教學內容快速理解。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導學也是一種高效教學方法。引入問題導學目的就是為了引發學生思考、研究和討論,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鼓勵大家獨立思考,能夠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獨立完成問題,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研究,經過教師的指導,最終得出問題的答案。
題目:開展“等腰三角形”教學,教師可以先進行情境導入,引入課題,再通過做一做、想一想環節,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此時設置如下導學單:
親自畫一個等腰三角形,并將其剪下來。
將這個剪下來的圖形對折,折疊處的折痕設置為AD。
仔細觀察,整理總結出你們所觀察的信息,總結,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特征。
分析: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與嚴密的邏輯性,并解決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之間的矛盾,給予學生更多操作、觀察、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教師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方向,在問題的指引下,完成思維訓練。
最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歸納。在獨立思考后小組成員交流、討論、相互補充,再請幾個同學代表小組發言,交流結論。學生得出結論可能有以下幾個:
①∠B=∠C。
②△ABC 是個軸對稱圖形。
③AD 平分∠BAC。
④AD ⊥BC。
⑤BD=CD。
教師在學生總結結論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解和概括,并指出其中一個重要的結論:△ABC 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AD 所在的直線。只要發現這一特征,其他特征也就隨之浮現了。其二,通過教具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等邊對等角”這個特征并指導學生規范幾何語言的表達。其三,是通過整理學生結論中的③、④、⑤幫助學生得出“三線合一”,并通過動態的提問和引導,逐層突破難點,使學生對新知識有所消化和理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旨在助力于我國初中數學教育發展、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優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初中數學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