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三井實驗小學 尤 佳
數字化學習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入融合的結果,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之下,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科學有效地應用數字化學習資源,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對此,本文在概述數字化學習的基礎上,分析數字化學習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原則,并從應用數字化探究資源,創設開放教學情境;應用虛擬實驗工具,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性;應用數字化游戲資源,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幾方面重點探討數字化學習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實踐路徑,旨在通過本文研究為小學數學現代化課堂的構建略盡綿薄之力。
“數字化學習”主要是指以互聯網為途徑學習知識、整合知識、獲取信息的一種方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與變革,將課內教學空間延伸至課外,實現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的緊密聯系,對學生知識的內在消化、核心素養的提升具有良好作用。從整體上來說,數字化學習主要由數字化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數字化學習方式三大要素構成。
其中,數字化學習資源借助數字化技術的處理,在多媒體計算機或者網絡平臺中運行的信息化材料,與傳統教科書學習資源相比,其具備超文本、虛擬仿真、大容量、遠程共享的多個特征,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合作探究學習活動的開展創造有利條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入融合的表現,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創新教師課堂授課方法。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數字化學習資源需要秉持一定的原則,以便確保各項教學方案的有效落實,使得數字化學習資源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具體來說,數字化學習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原則可以歸納為如下三點:
1.主體性原則
教師要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素質教育理念的透徹理解,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角色,將學生看作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以學生為核心精神設計教學方案,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分析解決能力的重點培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就需要教師在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時,在全面了解學生現有認知規律、學習水平的基礎上,還要對教育技術的特點加以分析,以不同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為導向合理選擇教學媒體及數字化學習資源。
2.可操作性原則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數字化學習資源時,教師要走出傳統教學思維的局限,從多個層面解讀現代信息技術、數學教材及學生,明確數字化學習教學活動開展的目標,并將其貫徹在材料演示、多媒體課件播放、網絡環境教學等的各個環節之中,實現教學目標設計與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有效銜接,確保數字化學習資源可以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進一步強化數字化課堂構建的可操作性。
3.實踐性原則
在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課堂教學活動開展時,教師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創設教學情境,予以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實踐的機會,促使學生手腦并用,做到“做-思-講”三者的有效結合。具體來說,課堂時間活動的形式是多樣的,如觀察事物、人際交往、知識運用、操作解決等,這對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均具有積極推動與促進作用。
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辟了全新路徑,在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延伸課堂教學空間的同時,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積極推動與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注入新活力。對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對數字化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談以下幾點看法:
1.應用數字化探究資源,創設開放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新課程改革精神為引領,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訴求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以數字化學習資源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小組合作、探究交流中解讀數學概念、發現數學規律,進而獲得全新的數學學習體驗。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旋轉”相關知識點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人數均等、組間質量趨同的合作小組,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平板電腦上開展“找一找,我的新朋友”數學互動活動,左邊為圖形的正常形態,右邊為圖形旋轉后的狀態,要求各小組成員將左邊的圖形與右邊的圖形連線,并通過討論分析的方式發現旋轉的規律。再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知識點的講解時,教師讓學生在平板電腦上開展“拼一拼,算一算”的數學互動游戲,讓學生用三角形地磚拼接為平行四邊形地磚,將每個房間拼滿并填寫實驗數據,發現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進而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2.應用虛擬實驗工具,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擺脫傳統教育思維的局限,從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來,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動權轉移到學生手中,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嘗試,以虛擬實驗工具替代實物操作,降低數學學習難度,攻克數學教學的難點及重點,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圓錐體積公式”知識點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推送實驗虛擬工具,每個小組會得到圓柱體、圓錐體、一定重量的沙子等虛擬器材,要求各小組利用虛擬仿真技術觀察將沙子放置在圓柱體和圓錐體之后沙子重量發生的變化情況,及時記錄各項數據。于實驗結束后撰寫探究報告,借助圓柱體積公式推導圓錐體積公式。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確保班級內的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課前教學工具準備的負擔。
3.應用數字化游戲資源,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小學生具有愛玩好動、求勝心強的心理特征,對此,教師若想實現數學學科教學與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的深入融合,則需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以此為依據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方案,開展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數學教學活動。對此,針對現階段學生都喜歡玩網絡游戲的特點,教師可以將數學學習活動轉換為數字化互動游戲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造有利條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元、角、分”知識點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在平板電腦中為學生創設“商場”的游戲情境,學生在游戲中選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如消費者、理貨員、收銀員等,并從隔壁的銀行中獲得一定數量的虛擬貨幣進行購物。在這一環節中,扮演消費者角色的學生則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商品,將其放置在購物車內;扮演理貨員角色的學生則需要理清貨物并對價格進行明確標注;扮演收銀員角色的學生則需要熟記自己柜臺中原有的金額,并做到正確找錢和收錢。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本課知識點的理解,創新傳統教學方式的同時,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目的,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牢牢把握當前“教育信息化”“互聯網+”的時代契機,善于利用現代教育裝備、數字化學習資源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深入融合。對此,教師要在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于課堂教學環節中應用數字化探究資源、虛擬實驗工具、數字化游戲活動,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喚醒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使得學生的分析解決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高級思維能力得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