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實驗小學 陳 萍
小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不高,但他們對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展開數學教學,集中注意力促進思維發展。數學教學時,通過設計趣味性故事、問題等導入新課,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好奇心,從而主動思考,在不斷的思維激勵下掌握數學知識,達到融會貫通,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
例如:24 時計時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小明和小華在周末約好6 點在小明家見面,結果小華卻遲遲未到,直到太陽落山了小華才到達小明家,小明對小華說:“你真是一個說話不算數的人。”小華不好意思地說道:“我以為是晚上6 點見面。”那么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這時學生們開始動腦思考。于是,教師引出24 時計時法,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時間問題,調動課堂參與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數學教學中,教師很少使用教學工具輔助教學,其實教學工具的使用對教學效果的提高具有幫助性作用。教師結合學生性格特點通過教學工具展開數學教學,有助于突出重點難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同時,教學工具的使用也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豐富認知結構。
例如:學習加減法時,通過小木棒更加方便計算。教學設計:學生將手中的小木棒分成兩份,整理零散的木棒時需要去除多余的根數,比一比哪名學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得出正確答案。學生拆卸捆數時懂得數學減法中的知識點,最后由學生總結。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不同顏色的卡片,結合卡片數量設計加減應用題并說出設計的知識點。這種教學形式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讓數學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學生積極性更高,更加高效地引導學生擴展思維。
小學生數學錯誤主要集中于計算題,但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不可過于指責與批評,不利于學生學習信心增強與積極性調動。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嘗試錯題再復習的形式幫助學生增加記憶、扎實基礎知識,從而改正錯誤。
比如:125×16 計算時,一些學生很容易計算錯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首先進行題目分析,125×8 等于1000,2×8 等于16,隨后將題目拆分為125×8×2 等于2000。該種教學方法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計算技巧,通過計算技巧實現快速準確的計算,充分利用已知知識達到靈活轉變的效果,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深化并對數學學習有新的認識。以口算能力訓練為基礎,加強學生的口算訓練。此外,課堂教學中,應讓口算成為小學生每節數學課課前復習的必修課。課外作業的練習中,使口算滲透在練習題的每一個環節中。強化解題意識,提高解題的正確率,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數學具有抽象性、系統性特點,小學生思維意識停留在事物具象化想象中,邏輯思維能力有待提升。對此,教師通過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因為語言是思維轉化的過程,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的過程也是思維能力的過程。
例如:分數和除法教學時,3 個蛋糕平均分為4 份,提問:每人可以分到幾個,而且每人分得的蛋糕要盡量完整?分組討論,4 人為一組比一比哪個小組討論結果最簡單,以圓為蛋糕,小組成員展開探究。最后,由各小組成員說出討論結果,A 組學生:將三個蛋糕平均分為4 份,每人分得,由三個蛋糕,每人最后分得3 個,也就是B 小組:先將兩個蛋糕平均分為2 份,每人得1 份,再將最后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 份,每人從中取出1 份。總和后每人分得蛋糕C 組同學:四份蛋糕重疊在一起,平均分為4 份,但不切開,只切下其中一份分給1 名同學,其他3 名同學每人分剩下的一個(4 份中剩下的3 份在一起)。那么只有一名同學拿到零散的三份,其他同學都是完整的。經過總結得出,每名學生都得到的蛋糕。學生分別從不同角度分析,各小組得到了正確答案并流利地表達出來,說明此時學生的思路是清晰的,思維敏捷,反應靈活,數學思維得到了提升。
總而言之,數學思維的提高是基于創新教學方法、新的教學理念、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下實現的。只有教師通過不同的方法,如:故事導入、教學工具輔助,才能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集中注意力,從而更加高效地投入數學學習中。除了以上方法外,教師也可以通過游戲法、合作學習法、探究法、多媒體等多種教學形式展開教學,使學生得到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