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長汀職業中專學校 邱建紅
在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普及下,教育部對中職數學教學已經提出相關的課堂教學信息化要求,力求教師群體能在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完成對應的教學工作。縱觀傳統的中職數學教學,多數教師在實現教學信息化的過程中,沒能做到充分將教育思想與信息技術相輔相成,往往更偏重于技術應用,導致教學流程散亂。對此教師群體應從信息技術特點、中職教學目標等多方面出發,設計出相較于以往更為全面的信息化教學內容,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鞏固中職院校的教學成果。
分析以往的中職數學課堂教學,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會選擇以多媒體儀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課件PPT 或文本等,且部分教師為圖節約備課精力和時間,課件內容和風格基本上一成不變,學生在整個數學課堂學習中,無論是對教學流程還是教學內容都難以產生新鮮感,進而導致教師無法取得熱烈的教學反響,學生也不易取得理想成績。對此,教師可嘗試將多媒體技術與信息技術聯系起來,為學生構建出更為多元化的計算機多媒體學習環境,利用信息技術將圖像、文字進行對應處理,從而激發學生課堂學習動力,同時也能從側面落實我國對中職院校職業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要求。
例如在課時《集合的概念》的教學中,該課時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在課時學習結束后理解集合、元素及其關系,并掌握集合的列舉法與描述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為能令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較長時間地維持學習熱情,教師可先提前利用計算機畫圖軟件繪畫出不同的物品,如水果、常見生活用品等,而后再用Flash 動畫軟件令繪畫好的圖像動起來。教師在課時正式教學開始前,利用教室中的投影設備將圖像投影至電子顯示屏上,以此種方式展示在學生眼前。隨后教師向學生提問:“你們平時逛超市的時候這些物品都是怎么擺放的?”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分類方式,從而方便教師在后續教學自然而然地引入元素概念。在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后,教師再以鼠標拖動圖像的方式將圖像進行快速分類,以此將集合概念做出簡單暗示。
教師在將多媒體技術與信息技術結合的過程中,應重點圍繞教材內容來設計對應的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內容,同時盡可能地將原本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拆分成簡單有趣的具體事物,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吸收消化課堂學習內容。除此之外,教師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時不能忽視課堂師生交互性的作用,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中職學生在以往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主要的知識獲取渠道是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布置的對應練習,這對部分渴求知識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獲取阻礙。而中職院校對于學生的培養要求主要是面向社會的技術實踐人才,相對于普通高中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在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中也應融入實踐應用的意識。對此教師可向學校提出“建立數學資源學習庫”的請求,在相關的技術人員支持下將對應的數學教學資源上傳至網絡,以此為學生在課余時間里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
例如中職數學教師群體在設計資源庫時可提前組織開展討論會議,確定資源庫的存在方式、資源上傳和下載等各方面的問題。為方便學生和教師的使用,技術人員可將資源庫的表現方式設計為資源網站,其中按照科目作為分類標準,同時搜索關鍵字,主要為具體科目課時主題。如教師在《等差數列》的課時教學中,可提前要求學生在課前進入本校資源網站,在對應的數學課時分類下尋找適合自身水平的學習資源并進行適當預習。而教師在課堂上結束該課時的主要教學內容后,還可通過資源網站搜索相關的數列拓展內容,為學生引申出更多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拓展學習。如此一來,在學生進行學習資源搜集的過程中,既能令學生更進一步地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又能幫助學生發展自身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上傳教學資源時,應首先考慮學生的數學層次問題,按照資源難度對資源進行“高、中、低”的難度標準,以此方便學生在學校資源網站搜索資源時減少搜索時間并提高搜索效率,還能為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學習定位。除此之外,教師之間還可互相交流教學經驗,也可將交流內容整理后以文本、視頻等形式上傳至網絡,最終實現師生、師師之間的資源共享。
微課教學主要是學習者通過觀看幾分鐘的教學視頻來完成主要學習目標,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教師分擔部分教學壓力,且由于信息化教學的不斷推廣和微課本身所具備的教學優勢,其已經逐漸在教學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而微課視頻本身用時較少,更適合用于單一知識點的講解。數學作為中職學生的必修科目,也是其學習其他學科和技能的基礎,但因其本身具有龐大的知識體系和繁多復雜的知識點,部分學生在學習時難以順利突破重難點知識學習。對此教師可將微課作為數學重難點突破教學的主要手段,利用微課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從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課時數列的綜合應用中,學生需要在該課時中熟練掌握并應用解決數列問題的主要方法如公式法、裂項相消法等,由于該課時的學習要求學生的數列知識基礎扎實,對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也有更高要求,因此部分學生在該課時學習中容易力不從心。為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知識點解決對應的數列問題,教師可設計“數列微課階段教學”,即教師根據常見的數列求解方法按照從低到高的難度層次制作微課視頻。如將最簡單的公式法作為第一階段的微課內容,并在視頻中給出具體的題型特點和思考,而靈活性較強的裂項相消法則作為第二階段的微課內容,以此類推,將原本頗具難度的知識點逐一呈現在學生眼前,令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快速掌握知識點。
教師在利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時,由于微課時間在整個課堂時間中的占比較小,因此教師應提前思考微課教學結束后如何將剩余的課堂時間充分發揮它原有價值,同時教師在微課教學中還應注重學生的學習問題反饋,并及時根據學生反饋情況幫助其解決學習問題所在。
在中職數學教學現狀中,大多數教師都苦惱于如何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數學思維,同時還能令學生在數學應用中能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這已然成為教師教學中的難題。對此,教師可考慮將幾何畫板投入具體教學使用中,把數形結合思想通過幾何畫板來進行有效解決,將抽象的數學思想與實際圖像聯系起來,通過教學的層層遞進完成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例如在圓錐曲線的單元教學中,該課時內容是中職數學中數形結合思想較為常見的題型之一,為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形結合思想的重要性,教師可在幾何畫板的教學輔助基礎上融入互動教學,引導學生主動產生學習探究意識。
師:請同學們現在觀察我用幾何畫板繪制出的圓錐曲線,并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思考。
生1:老師,我發現您所繪制的拋物線與以前我們所學習過的二元一次方程曲線很相似。
生2:老師,我發現圓錐曲線的很多圖像性質可以根據其公式來判斷。
師:同學們說的都是正確的,但是我們不僅需要了解圓錐曲線的圖像性質,更需要我們能通過它們的圖像來解決數學問題,因此數形結合思想是這一單元的學習重點。
經過以上的互動交流,教師不僅能發揮幾何畫板的教學優勢,還能判斷出學生對數形結合思想的掌握程度,為后期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注重多引入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背景的教學輔助工具,盡可能地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用正確的教學手段帶領學生鍛煉自身數學能力,同時正視信息化教學設備的輔助地位,避免教學重心偏移。
綜上所述,信息化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有利于中職院校數學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時,應多加嘗試新穎的信息教學設備和教學方法,在此過程中再不斷改進完善,進而凸顯信息化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為我國中職院校發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