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無論是平時的寫作訓練,還是考試中的命題作文,很多學生冥思苦想半天,仍感到無從下筆。本文從“選材”這一話題,結合初中生寫作實際,談談如何幫助他們精選素材,寫好作文。
初中生總覺得自己的生活枯燥單一,沒有波瀾,反映到選材中,就是缺乏新意,往往“新瓶裝舊酒”。例如“親情”類文章,很多學生還是選擇雨天送傘、晚上陪做作業、深夜看病等題材;稍微好一些的,也不過是考試失敗后父母與自己促膝談心,或雙休日父母陪自己學騎自行車等。這些題材老套陳腐,難以令人眼前一亮。
我們要學會從新穎獨特處著眼,選擇那些別人不會想到或不會去寫的素材。正所謂“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只有將這樣的素材進行加工、打磨,才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中有一篇表現雷鋒精神的課文——《驛路梨花》,其選材就顯得與眾不同。同樣是贊頌雷鋒精神,作者著力塑造了以梨花為代表的群體形象,贊揚了一群人的默默奉獻,暗示雷鋒精神在少數民族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文章選材新穎,情節曲折,引人入勝。
初中生的寫作大多是敘事性文章,而敘事性文章的靈魂是“人物+事件”。因為表現人物離不開事件,敘事也離不開人物,所以人和事在敘事性文章中往往糾纏在一起,難以嚴格分開。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在指導學生挖掘素材時,就要明確:無論是表現人物還是敘述事件,所選的素材都必須典型生動??坍嬋宋飼r,要選取那些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點的典型事例來表現;敘述事件時,也要牢牢抓住其中典型生動的人物。
例如,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為了表現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質,精選了藤野先生修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我”的解剖實驗、了解中國女人裹腳四個典型事例。這就是從典型生動處挖掘素材的具體體現。從教學實踐看,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無須教者多講,學生只要認真閱讀課文,就能非常容易地歸納出來。這就是典型事例的魅力所在。
有一次,我布置學生寫作命題作文“深秋,幾分甜蜜在心頭”。一名學生寫道,秋天,外婆家的柿子成熟了,她幾次三番打電話讓“我”回去吃柿子,還為“我”曬了很多柿餅。文中的外婆精心侍弄幾棵柿子樹,就是為了能讓柿子樹結出豐碩的果實;她把柿子小心地摘下來,保存好,就是為了能讓“我”好好地嘗一嘗。這些事例刻畫出外婆能干、細心的性格特點,并且很好地凸顯了文章的主題——外婆對“我”深深的愛。小作者沒有在文中大聲吶喊,讀者自然而然就能從字里行間品讀出這樣的感情,因為外婆的形象特別具有典型性,她的身上體現出中華好外婆對孫輩的關愛。典型的人物加上典型的事例,文章的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
初中生寫作,往往有篇幅限制,無法洋洋灑灑,隨意書寫。尤其是考場作文,600字左右的篇幅中要充分表現人物形象,展現事件經過,表達真情實感,客觀上要求學生的選材必須切口小而實。正所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學生從小處著筆,選取小事例,特別是生活、學習中至細至微的點滴瞬間來刻畫人物形象,抒發情感,表現主題。很多時候,小故事、小事情、小片段、小細節更有表現張力,能起到以小見大的效果。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收錄了莫言的《賣白菜》一文,寫母親賣白菜時因為“我”多算了別人一毛錢而傷心落淚,刻畫出一個樸實、善良、誠信的農村婦女形象。文章通過“賣白菜”這樣一件平凡的小事彰顯主題,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一次,我布置學生以“生命的芬芳”為題,寫一篇作文。有一名學生這樣寫道:考試時,陽光正好照在自己的眼睛上,分外難受,這時,一個靠墻壁卻不太靠窗子的女孩伸長胳膊,盡全力拉上了窗簾,頓時,世界變得柔和起來,空氣中彌漫著溫暖和芬芳。文章通過細節描寫刻畫出一個有愛心、細心、體貼的女孩形象,贊揚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互愛。
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從至細至微處發現有價值的素材。
很多學生總是說,自己的生活太平淡了,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老師和同學,實在不知道該寫什么?!皺M看成嶺側成峰”,其實,有時候我們只要換個角度,就會讓普通的題材“華麗變身”,就會讓讀者眼前一亮。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收錄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這是一篇以表達親情為主題的文章。文章中,作者一改單視角的表現角度,大膽采用雙視角敘述的表現方式,既寫出了父親對“我”的關心、愛護,也寫出了“我”內心的波瀾和對父親的愛,字里行間流露出真情。而“背影”又成為各自視角的交匯點,這一意象不僅凝聚了父子深情,更留給讀者無限遐想的空間。因此,這篇文章成為中國文學史上表現親情主題的典范,且常讀常新。
我曾經布置學生以“母愛”為題,寫一篇文章。有一名學生描述的是母親關心自己的生活,幫她處理好生活上的一些瑣事,讓她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學習。如果采用常規視角,這類文章也可能感人,但不足以驚艷。實際寫作中,她另辟蹊徑,轉換角度,從讓人難以忘卻的“陽光味道”寫起,繼而寫每到冬天,只要有太陽,母親必然為她曬被子;當她做完作業,晚上鉆進被窩時,總能聞到那淡淡的陽光味道,由此想到母親的付出,感受到濃濃的母愛。這樣的角度變換就非常巧妙,借助“陽光味道”刻畫出一個細心溫柔、對孩子無微不至關懷的母親形象,細膩感人。
選好素材,是寫好作文的重要一步。我們只有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時用心觀察體驗,注重積累反思,寫作時學生才會文思如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