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阿奎利亞學校 倪 菊
問題作為數學的核心,在數學教學中尤其重要,提問教學法中問題的質量和提問、反饋的方式密切關系著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適的問題設計、提問方式以及反饋措施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然而,如果提問教學法開展的不恰當則會適得其反,導致學生自信心受挫、師生互動不良,進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1.準確控制問題的難度
數學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問題的難度,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避免問題過于簡單和淺顯,例如“是不是”和“好不好”這樣的問題應該盡量少提,因為對于這類問題學生會不假思索地給出“是”或者“不是”“好”或者“不好”的答案,缺乏對于問題的深度思考,這樣的問題似乎可以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但實際上內容卻過于空洞,一方面無法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另一方面甚至會引發學生形成淺嘗輒止而不深入思索的惡習,與此同時,也要避免課堂問題難度過高,避免學生難以理解此類問題而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總的來說,數學老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把控問題設計的難度,一方面,問題的難度要足以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問題難度又要控制在學生能力范圍以內,避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2.明確問題的指向內容
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提問的指向務必要做到清晰明了,讓學生清晰地理解問題想要考察的對象,進一步引發他們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習數學的興趣,要避免提問含有歧義而導致學生迷惑不解。與此同時,數學教師還應在結合學生學習數學薄弱部分的基礎上編制問題,讓問題指向學習的難點,利用提問教學法帶領學生共同攻克數學學習中的堡壘。例如在進行一萬以內乘法教學時,教師需要深刻研究兩個十位數的乘法這個學習難點,并將這個難點有機地組織在課堂提問的指向內容中,不斷利用提問教學法完善數學教學工作。
3.適當設計開放性問題
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地設計開放性問題,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全方位觀察、考慮、總結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利用開放性問題激發學生標新立異,為他們打開創新殿堂的大門。
1.提高發問準確度、選擇合適發問時機
發問是提問教學法中的關鍵部分,在課堂中數學教師要注重發問時語言表達的清晰度和問題指向的明確性,一方面,教師在發問時要注意發音標準、吐字清晰,另一方面,教師在發問時還應使用標準的數學語言,要避免用日常語言替代數學語言的現象。例如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發問如下:“哪些物體是長方形的”“哪些物體是平移的”等,這類問題實際上是不標準的,不符合數學語言的邏輯,按照數學語言的標準應該發問如下:“哪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的”“哪些物體的運動形式是平移的”,要保證發問既能讓學生理解,又不失數學學科的準確嚴謹性。
與此同時,數學教師還要選擇合適發問時機,一方面要避免發問太早,避免問題問得太過突兀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發問太遲,猶如“事后將軍”,一般難以發揮作用。總體來說,應該選取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時機進行發問。
2.候答中應“等待”
數學教師發問后的候答時間正是學生深入思考的時間,因而候答時間的把握尤其重要,若候答時間過短,則會導致學生來不及思考,更嚴重的是,若教師在候答時間內反復提問或者對問題做出解答,或者提出了其他問題,則會嚴重干擾學生的思路,一方面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會引發學生厭煩的心理。因此,數學教師在候答中應學會“等待”,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3.提高叫答對象的多樣性
數學教師應提高叫答對象的多樣性,從人數上來說可以是個人、小組或者是全班學生,從學生成績水平上來說可以是成績好的、一般的或者是比較差的學生,從性格特點來說可以是積極的、活躍的或者是消極的、內向的學生,數學教師要注意叫答對象的普遍性和隨機性,保證課堂中的每一個學生都可能被叫答,力求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學課堂中,帶動課堂積極性的同時保證教學的公正和均衡,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例如數學教師在“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的推導進程中可以向多個學生發問,要求學生開動思維進行推導,指引多個學生用剪拼、度量、折紙等多樣化的方法推導上述問題,一方面實現了全員參與,另一方面鼓勵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數學教師對于學生答案的正確與否做出的評價即為問題反饋,其形式非常多樣,數學教師要準確地分析學生的答案,發現其中的缺陷并予以糾正,同時還要發現學生的知識薄弱處并予以強化,要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科學、理性、全面的評價,并補充他們的答案,進一步引發學生探索更新或者更難的數學問題,還要關注其他學生能否理解這個問題,經研究,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準確程度及其心理狀態,數學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問題反饋方法:
其一,針對學生回答正確,而且回答時較為自信的狀態,教師可以對答案表示肯定,不宜過多表揚。
其二,針對學生回答正確,而且回答時較為猶豫的狀態,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更多的提問以促進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對答案表示肯定以及適當的分析,確保學生了解其答案正確的原因。
其三,針對學生回答錯誤,而且回答時較為自信的狀態,教師可以先肯定學生的努力,進而再次提問并對學生解答做出適當輔助,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解答,避免直接向學生拋出正確答案或者是更換學生答題。
其四,針對學生回答錯誤,而且回答時較為馬虎的狀態,教師可以及時地給出正確答案并告知學生學習數學時細心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小學數學課堂中要適當使用提問教學法,合理地把控問題設計、提問以及問題反饋等環節,力求做到有問有答、互動教學,通過提問教學法不斷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