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玲
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建華鎮北清河學校,內蒙古通遼 028416
幼兒處于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他們幾乎沒有生活經驗,心智水平很低。對成年人沒有問題的一些事物、活動,對幼兒來說,就可能是重大的安全隱患。從這個角度上說,通過管理來保障幼兒的安全,應該是幼兒園的一項核心工作,應放在教育職能之上去抓。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教師、護工,都嚴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去做,也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嚴密監督,但實際的效果并不如意。其實,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幼兒心智水平低,他們需要特別的安全管理,而從另一個角度說,就是幼兒自身的安全意識和能力幾乎為零。教師知道安全的重要并對幼兒實施管理,但幼兒的配合度很低。比如我們要求幼兒不要用器械(比如畫筆、玩具等)打鬧,但幼兒根本就不清楚教師的意圖,也不懂得其危害性。教師一眼看不到,幼兒就可能“違紀”——這個問題不解決,幼兒園的安全管理是做不好的。
因而,幼兒安全保障應不僅是靠管理制度和責任心,而且要將安全教育納入其中。
幼兒年齡小,對家長的信任度、依賴性要比幼兒園高得多。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園方的效果往往不如家庭好。但是,雖然家長們普遍也重視對幼兒的安全監護和管理,但他們缺少幼兒教育方面的專業能力。在安全方面,家長多采用了嚴格要求(這兒不許動、那不能碰)和“嚇唬”的策略。其實與園方單一采用制度管理的效用差不多,是存在漏洞的。因而,園方應建立起一個家園聯動的安全教育機制。通過家長會、網絡平臺等,對家長們進行安全管理、教育方面的指導、培訓,教他們如何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比如,通過模擬游戲的方式,讓幼兒懂得怎樣應對門外的陌生人。這要比單純對孩子說,“不許給陌生人開門”,在效果上要好得多。家庭的安全管理、教育水平上去了,園中的安全保障工作就要高效、輕松得多。
其實,教與管的結合也并不是幼兒園安全保障的“專利”模式。在企業生產的安全管理中,單位除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之外,也會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但是,對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就比較容易操作,哪怕是只采用純理論的講授法,也能完成安全教育任務。而幼兒的心智與成年人不一樣,他們幾乎沒有抽象思維能力,沒有生活經驗可以進行關聯性的思考。因而,我們如果采用純理論的講解方式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基本上是起不到作用的。根據幼兒的認知特征,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主要的思路要把握兩點:第一,要有趣,讓幼兒愿意學;第二,要感性,符合幼兒直觀性思維的習慣。
比如,要想讓幼兒懂得并切實遵守交通規則,保障其出行安全。教師不是單純給他們講交通法規、講交通中有哪些可能的危害,而是設計一個模擬交通出行的童話情境游戲——如“小兔子上學”。讓幼兒們扮演各種小動物,在操場上設置各種“交通工具”(由教師扮演)、交通信號等。讓幼兒在“快樂的上學路上”這個情境中去進行體驗。一邊玩,一邊聽教師提示,很快就能把交通安全意識建立起來,并遷移到生活實踐當中。
其他的比較適合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的方式有安全主題的繪本閱讀、動畫片。還可以把安全教育融入到其他學習活動當中去。比如在學習繪畫時,讓幼兒畫安全主題的內容,在進行體育鍛煉時,設置引導安全意識的情境(比如排隊進城堡、手拉手過獨木橋等)。
幼兒園的安全管理對象是幼兒,但幼兒的配合度比較低。所以,真正的制度落實者,其實是在一線進行教學的教師。因而,在管理方面,我們與其說是用制度在管理幼兒,不如把管理的重心放在教師身上。為教師制訂一套切實保證其能力把責任心落實到位的制度。對教師進行日常安全工作監督和考核。并且,應建立一個安全管理的激勵機制——教師也是人,也有思想、情感,如果制度總是以批評、懲罰來執行,會給教師們造成較大的壓力和負面心理。這其實并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教師將壓力轉嫁給幼兒的不道德行為,這就是負面心理下的安全隱患)。建議幼兒園在安全制度上,除了要有懲罰監督機制外,更要有激勵舉措。比如,評選“安全衛士”、安全班級,并定期對安全工作好的教師給予獎勵和表彰,從正面去促進教師更主動地保障幼兒安全。
綜上所述,在安全方面幼兒具有特殊性,一方面,他們應是安全的重點保障對象,另一方面,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能力水平很低。對于幼兒的安全管理,應采取教管結合的模式——從安全教育著力去提升幼兒自身的安全素質,而在管理上,既要重視對幼兒的管理,更要重視對教師的管理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