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文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湘潭 411101)
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而實現我們國家的振興,則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采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標準與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學校、企業”雙元主體環境中學習,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使學校培養的學生符合企業的要求。現代師徒制教學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一種實現途徑,是傳統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強調學生在師傅的指導下學習,具有師傅指導針對性強、學生學習目的性強、學習內容與企業要求一致性等優點,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果。因此,國家一直在大力提倡工學結合下的現代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如教職成[2014]9號《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廳函[2015]29號《教育部關于公布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的通知》,等等。
長期以來,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以下簡稱暖通空調)專業的教學以傳統教學為主。在國家的引導與推動下,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已在各高職院校形成了共識,并作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如岳井峰[1],曹振華[2]等應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在暖通空調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實施師徒制教學模式時碰到了許多問題,如未能構建有效的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3],專業對口企業(基地)數量和學徒崗位提供嚴重缺乏、學徒制監控與管理難能到位[4]等等。如何構建基于工學結合、師徒制教學的暖通空調專業課程體系,通過采用工學結合下的現代師徒制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暖通空調專業應面向我國建筑設備安裝行業,培養適應市場需要,掌握暖通空調工程安裝施工崗位所需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本專業及相關領域的崗位能力和專業技能,能在建筑設備安裝行業從事暖通空調系統安裝施工、工程監理、安裝工程預算、運行管理與維護、工程設計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誠信品質、團隊合作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我們對本省30余家暖通空調企業進行企業調研,總結歸納暖通空調專業的典型職業工作領域為中央空調系統、供熱系統、通風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工程造價、監理、工程項目的招投標、質量安全控制等18個工作領域。通過對這18個工作領域的分析與總結,提煉出了55個典型工作任務;按照完成這55個任務分析,得到153個職業能力,其部分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要求如下表1中所示(以中央空調系統風管安裝為例)。

表1 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以中央空調系統工程風管安裝為例)

工作領域工作任務職業能力中央空調系統工程風管安裝5.風管與部件安裝15.掌握風管與部件安裝施工條件16.掌握風管與部件的安裝方法與規定17.具備風管與部件安裝的動手能力18.掌握風管與部件安裝的安全與環境保護措施6.空氣處理設備安裝19.掌握空氣處理設備的質量標準與施工條件20.掌握空氣處理設備的運輸與儲存方法21.具備空氣處理設備的搬運與就位能力22.具備空氣處理設備的安裝能力7.防腐與絕熱23.掌握防腐與絕熱施工前的施工條件24.掌握防腐與絕熱施工的施工工藝方法與規定25.具備防腐與絕熱施工的動手能力26.掌握防腐與絕熱施工的安全與環境保護措施
依據分析總結的典型職業能力要求,基于能力培養目標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標準,兼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崗位工作過程設置專業課程,構建了基于工學結合的現代師徒制的暖通空調專業的課程體系,分為4個模塊:公共素質模塊、專業基礎技術技能模塊、崗位(群)核心技術技能模塊和專業拓展選修模塊。
公共素質模塊主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同時加強企業文化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工匠精神。
專業基礎技術技能模塊使學生熟練掌握暖通空調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基本的技術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與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以項目化課程為載體,理實一體化教學,在學校的教室、實訓基地以及虛擬實訓軟件上進行,使學生獲得知識和專業技術技能。
崗位(群)核心技術技能模塊使學生掌握暖通空調系統的安裝施工、工程監理、安裝工程預算、運行管理與維護、工程設計的崗位核心能力。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為基石,以項目化課程為載體,構建在企業和學校、虛擬實訓環境的多元環境下學習的實訓模塊,通過“師徒制”教學,培養學生具有企業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
專業拓展選修模塊主要在于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職場變化的能力。
依托湖南建筑職教集團,發揮行業主體的引領作用,學校與集團內企業就暖通空調專業的人才培養簽訂深度校企合作協議。協議就人才培養標準的確定、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師資團隊的建立與培養、實訓設施的配置、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應用、教學評價機制的確定、企業與學生利益的保障等內容進行了界定,建立起基于工學結合的現代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為基于工學結合的現代師徒制教學的運行提供了保障。為提高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并就如何保障企業的利益與學生的權益方面進行了仔細的探討并達成一致協議。
一般學校的教師理論知識深厚且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企業的資深工程技術人員和一些高等級技師實踐經驗豐富、動手能力強,虛擬實訓環境下的虛擬師傅知識點更全面、內容更詳盡。因此,我們以課程教學模塊組建課程教學團隊,由企業資深工程技術人員或多年企業工作經驗的學校教師擔任大師傅,由企業的一般技術人員、企業高技能技師和學校的資深教師擔任師傅,由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虛擬教學人員為虛擬師傅,學生學習小組中技能掌握能力又快又好的學生擔任小師傅。
基于工學結合的現代師徒制教學,強調學生(徒弟)“做中學,學中做”。為了加強學生(徒弟)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通過校友捐贈、企業贊助、集團和學校支持,多途徑建立了多個校內實訓室,包括管工實訓室、鉗工實訓室、焊工實訓室、中央空調系統模擬運行實訓室、制冷工操作實訓室、中央空調系統安裝實訓室以及虛擬仿真實訓室;并與35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利用其生產場地或安裝場地作為我們的校外實訓基地。在第一個學期與第二個學期通過邀請校外專家來校講授、國際國內專家的視頻講授、企業參觀學習等多種方式,增進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增進學生對社會人才能力要求的認識,增加學生學習的方向性與目的性;第三學期在校內實訓中心及虛擬仿真實訓室進行,以實訓中心混編教學團隊教師為主,以項目化課程為載體;第四個學期與第五個學期為專項技能訓練期,學生在校內實習實訓中心與虛擬仿真實訓室、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企業)交替進行,以校內導師、“虛擬師傅”、企業師傅為主,通過由實到虛、由虛到實、虛實結合的學習方式不斷學習與鞏固面向崗位的職業能力培養實踐課程。第六個學期為綜合技能訓練期,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學校派出教師跟蹤指導。在企業師傅的指導下,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提升專業綜合技能。從而完成核心專業課程的知識、技能與素質學習,獲得對專業課程理論和實踐的認知。
在基于工學結合的現代師徒制模式中,通過構建全方位的、立體的教學評價體系,采用能力評價、過程評價等多種方式,評價主體為社會第三方組織、行業、企業、學校等,綜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進行科學統計與分析,綜合評估[5]。并將評價結果實時向評價對象進行反饋。評估具有雙向反饋的特性,使教師(師傅)、學生等主體在互評中能夠取得不斷的提升和發展。從而促進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建立基于工學結合的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了辦學質量,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通過近兩年的人才培養質量追蹤,用人企業對學生的滿意度達到了95%以上,普遍反映基本功扎實、綜合素質高。在此過程中,我們亦不斷進行反思和改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心得包括如下:
5.1 學生在企業實訓過程中,基于暖通空調專業的特殊性,中央空調系統安裝項目一般是新建項目,不固定,且工地條件較差;這對學生的管理帶來極大的不方便。我們通過建立“蘑菇丁”手機操作平臺,要求學生每日簽到并匯報學習內容,同時派出學校教師每星期一次赴工地與師傅、學生交流溝通,解答學生學習過程的疑惑并進行一至兩天的現場教學,這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2 企業師傅一般具有較強的操作能力,但其教學經驗相對欠缺。因此,我們每年利用暑假組織協議企業的師傅在學校進行為期兩周的教學能力培訓,提高企業師傅的培訓技巧。這對基于工學結合的師徒制人才培養大有裨益。
5.3 現代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進步,為虛擬實訓環境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我們通過了第三方公司開發虛擬仿真軟件,建立了虛擬師傅,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在手機平臺、電腦等開展學習,提高了學習效果。虛擬環境下的虛擬師傅作為師徒制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