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鶴,趙永來,高 偉,牛文學,張 藝,吳朕國
(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109)
隨著國家汽車生產和消費政策的調整,我國汽車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1],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汽車后市場急需一批素質高、專業過硬的維修人員。然而,當前汽車類專業教學仍以傳統講授和期末考試考查為主[2],輔之多媒體及實物教具,學生對于汽車基礎知識仍難以完全掌握。
傳統教學模式,任課教師授課進度慢,理論與實踐結合性較差,教學效果不顯著,學生對抽象的理論學習內容缺乏積極主動性,學生畢業之后,進入工作崗位不能將學校學習的知識轉化為技能從而直接上崗,一直以來是任課教師尋求突破的難點[3]。
3D 打印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產品設計開發的過程中該技術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廣泛,目前主要用于航空工業、汽車工業、專業設計和醫療外科等領域。作為一種快速成型技術,具有打印速度快、材料類型多、精度高等優點[4],國內外研究人員嘗試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教具領域,提升教學效果,進而實現職業教育的發展與轉型[5-8]。
筆者認為:3D打印應用于《汽車新技術》實踐教學中,有助于深化學生對于解剖位置的空間理解,建立三維立體的形象思維,提升學習樂趣及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本文組裝的 3D 打印機型號是 ANYCUBIC Kossel,是開源 RepRap 3D 打印機 Prusa Mendel 的第三代機型。相對于 Mendel 一代和二代的版本,第三代結構簡單,造型更趨向于產品化,產品參數一覽表如表 1 所示。我們組裝后要進行固件的燒錄,雖然固件是廠家根據現有機器進行調試后,進行相對完善的修改后才提供我們進行燒錄使用的。但我們進行組裝使用時不可避免會有微小誤差,有些重要參數,在調試時需要修改。

表1 產品參數一覽表
目前可實現商業用途3D 打印技術主要有3種: 光固化成型、熔融沉積制造、選擇性激光燒結[9]。而本篇論文涉及到的打印機選擇以熔融沉積制造類型。打印過程簡略的劃分為“三維建模—實體模型分層切片—打印”3個階段。
(1)三維建模
打印伊始,需要利用建模工具完成模型的建模。目前,簡單實用的建模工具有犀牛、3Dmax、SketchUp;工業零件的建模用ProE、UG、Solidworks、CAD等;人物雕刻的建模用ZBrush、Maya等。建模工具的代表軟件多種多樣,可以根據建模特點及軟件熟練程度選擇軟件。以轉子發動機的Solidworks2012建模為例,具體步驟如圖1~圖2所示:先用Solidworks2012繪圖軟件繪制零部件轉子的草圖,然后進行拉伸處理,生成立體圖,如果尺寸有錯誤,需要返回草圖界面,進行參數修改,繪制好后,保存為stl.格式。

圖1 建模基本步驟:草圖繪制

圖2 建模基本步驟:生成立體圖
(2)實體模型分層切片
切片軟件的主要作用是將模型分層切片,根據模型形狀生成不同的路徑,從而生成整個三維模型的GCode代碼,可導出方便脫機打印,導出的文件擴展名為“.gcode”,利用SD卡、USB2.0或網線接口接入3D打印機就可以打印了。以Cura軟件為例,切片過程如圖3~圖6所示:首先,打開Cura軟件,添加stl.格式三維零件模型,添加成功后,適當的調整三維零件模型位置,待打印參數設置完成后,軟件就可以自動生成G代碼,只需要保存G代碼即可。

圖3 分層切片基本步驟:添加文件

圖4 分層切片基本步驟:模型調整

圖5 分層切片基本步驟:設置打印參數

圖6 分層切片基本步驟:保存G代碼
(3)進行打印
將Cura軟件生成的代碼通過上述方法,下載到3D打印機控制軟件內,與此同時,設置熱床和加熱噴頭到指定溫度,待PLA材料融化后,按照GCode代碼要求,打印堆積成型。打印過程如圖7所示:

圖7 打印過程
本文設計了“3D打印汪克爾轉子發動機實驗教學臺架”,各零件均有上述操作打印而成。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既可以將各部分零件按照順序擺在實驗臺架上,用于教學展示,還可以組成拼裝,通過手搖來演示轉子發動機的工作過程,如圖8所示。

圖8 組裝實驗教學臺架
在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要求下,如何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及教學質量,最大可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顯得十分重要。筆者及學生通過實踐和探索,嘗試將3D打印技術在《汽車新技術》課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及教學改
革實踐得以實現,并且在《機械制圖與CAD》《汽車構造》課程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教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