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婷 蔣琪 楊培波 宣裕吉

摘要? ? 為篩選適合寧波市海曙區種植的常規單季晚稻高產新品種,引進浙粳、武運和春江3個系列共9個品種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武運系列中的武運4326、武運粳31田間表現較好,產量高、熟期早、日產量高,在小麥—稻、油菜—稻茬口中有推廣前景。
關鍵詞? ? 水稻;品種比較;產量;浙江寧波;海曙區
中圖分類號? ? S51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4-0025-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寧波市海曙區常規單季晚稻面積2 800 hm2,其中小麥—稻、油菜—稻茬口逾1 333.33 hm2。寧84、秀水134產量一般且作為主栽品種多年,需要熟期更早、更好或新類型品種進行替代。為此,特開展本次試驗,以期為水稻品種更新換代提供參考。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8年在寧波市海曙區石碶街道橫漲村進行,試驗地土壤為壤土,前茬為小麥,地力均勻,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2? ? 試驗材料
參試水稻品種9個,分別為浙粳96、浙粳99、浙糯106、武運粳31、武運粳80、武運5431、武運4326、春江157和春江151。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9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以浙粳96作對照(CK)。小區面積26.4 m2,小區四周設保護行。
1.4? ? 試驗過程
各品種播種前進行曬種,用咪鮮胺浸種48 h后播種,5月27日播種,秧齡24 d。移栽行株距為20 cm×25 cm,每穴平均3株苗。秧田施肥2次,5月21日施復合肥150 kg/hm2作基肥,6月13日施尿素112.5 kg/hm2作起身肥。6月11日使用殺蟲雙防治害蟲[1-2]。
1.5? ? 觀察記載
觀察記載各處理主要生育期。每處理選擇有代表性的一個點,每點10叢,定期記載莖蘗動態[3]。成熟期每處理取樣10叢測量經濟性狀及理論產量,小區實割測量實際產量。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參試品種全生育期在135~153 d之間。其中,武運系列生育期最短,全生育期在135~139 d之間;春江系列2個品種生育期均為152 d;浙粳系列生育期最長,3個品種生育期均為153 d。從始、齊穗日期看,武運系列始、齊穗最早,其次是春江系列,始、齊穗最遲的是浙粳系列。
2.2? ? 群體動態
各品種分蘗率表現為春江157>武運5431>浙粳99>武運粳80>浙粳96>浙糯106>武運4326>春江151>武運粳31。成穗率表現為春江151>武運4326>春江157>浙糯106>武運5431>武運粳80>武運粳31>浙粳96>浙粳99[4-5]。
2.3? ? 經濟性狀
各參試品種實際產量、日產量以武運4326和武運粳31較高,武運5431次之,之后依次為武運粳80、浙粳99、浙粳96、春江157和春江151,產量最低的為浙糯106(表1)。從產量構成因素來看,穗總粒數以武運5431和武運粳80較多,武運4326和武運粳31次之,之后依次為春江157、春江151和浙粳99,浙粳96和浙糯106最少;結實率最高的為浙糯106和浙粳96,武運粳31和春江157次之,之后依次為武運5431、武運4326和浙粳99,春江151和武運粳80結實率最低。穗長以武運5431、武運粳80和春江151最長,武運粳31、浙糯106和武運4326次之,浙粳96、春江157和浙粳99穗長較短。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以武運4326、武運粳31田間表現較好,產量高、熟期早,株高中等,莖稈粗壯,抗病抗倒性好。宜繼續試驗示范,在油萊—稻、小麥—稻茬口中有推廣前景。
武運5431株高中等,莖稈粗壯,抗病抗倒性好,生育期較短,穗大粒多,谷粒飽滿,千粒重、產量較高,宜繼續試種[6]。
4? ? 參考文獻
[1] 陳桂權.晚稻“浙場3號”在四川的引種與推廣[J].古今農業,2018(2):17-24.
[2] 覃柳末,黃文武,凌強青,等.晚稻引種初試試驗報告[J].農業與技術,2016,36(23):117-119.
[3] 王祖勇,李繼良.富源縣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種子世界,2006(2):28.
[4] 張耀學,徐全,張羽,等.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基層農技推廣,2019,7(3):12-15.
[5] 方君,黃正強.雜交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基層農技推廣,2019,7(6):7-9.
[6] 楊峰.雜交水稻新組合的品種比較試驗[J].湖南農業科學,201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