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文 趙春秋 周曉波 仇紅光 佘成麗 張青


摘要? ? 通過對雙柏縣8個鄉鎮及其周邊縣(市)農貿市場、超市等蔬菜價格運行情況調查分析,發現消費市場群體規模小、蔬菜日銷售量小,外地蔬菜多、價格形成鏈條長,批零差價豐厚,雙柏本地生產蔬菜本地銷售量少、外銷多是當地農貿市場蔬菜價格偏高的主因。針對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蔬菜生產成本和流通環節服務成本呈現剛性上漲趨勢不可避免的問題,提出了培育和建立蔬菜生產基地,出臺《雙柏縣鮮菜直銷經營監督管理辦法》,規范蔬菜市場經營主體行為,建立蔬菜直銷專營商店從業人員“公益崗”制度;加快“公司+農戶”“基地+連鎖店”生產經營模式建設,鼓勵轄區蔬菜生產者與零售商、消費大戶建立長期直銷經營合作關系,減少流通成本;發揮農貿市場的公益性,減輕攤販成本負擔等綜合措施,平抑蔬菜價格,解決價格偏高而且波動大的難題,使蔬菜價格穩定在種植農戶有積極性、流通環節人群有收益、城鎮居民消費者能接受的水平上,形成既惠民益農,又穩定物價的良好經濟環境。
關鍵詞? ? 蔬菜價格;直銷專營;生產成本;流通成本;云南雙柏
中圖分類號? ? F32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4-0263-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民以食為天,蔬菜占半邊”,蔬菜是保障民生的重要物資,其價格是否合理、穩定是安天下、穩民心的大事、要事。與楚雄等周邊縣市相比,雙柏縣鄉鎮政府所在地特別是縣城妥甸鎮的生鮮蔬菜價格過高,加大了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生活負擔。《關于2019年6月楚雄州居民消費價格總體水平及食品、糧食和蔬菜價格變動情況的通報》(楚調明電〔2019〕9楚機發374號),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工作人員組成課題組,于2019年7月20—30日對楚雄市區部分蔬菜市場和雙柏縣各鄉鎮主要蔬菜市場進行了調查,對雙柏縣主要蔬菜價格形成過程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初步調研。為制定科學惠民的蔬菜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健全雙柏縣蔬菜市場價格運行保障體系提供參考。
1? ? 雙柏縣與楚雄市區部分蔬菜市場新鮮蔬菜價格現狀
據市場調查,目前雙柏妥甸蔬菜市場價格與楚雄市區部分蔬菜市場價格相比(表1),城鎮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蔬菜品種中,部分蔬菜品種零售價格受市場調節的影響,同時期比楚雄高,部分品種比楚雄低,部分品種與楚雄持平,其差價一般為0.2~0.8元/kg,但楚雄市區各農貿市場之間和各超市之間的同一品種蔬菜零售價也有較大差價。以茄子為例,雙柏妥甸鎮興貿路農貿市場零售價為5.0~6.0元/kg,楚雄和瑞祥農貿市場、楚雄福樂多超市零售價與雙柏妥甸鎮興貿路農貿市場零售價格一樣,鹿城大廈雙柏商場零售價6.9元/kg,比楚雄福樂多超市的5~6元/kg高1.9~0.9元/kg;洋芋,雙柏妥甸鎮興貿路農貿市場零售價為3.8~4.1元/kg,楚雄和瑞祥農貿市場4.0~5.0元/kg,楚雄市東興農貿市場4.5~4.9元/kg,楚雄福樂多超市零售價3.5~4.0元/kg,楚雄沃爾瑪零售價3.0元/kg,雙柏物美廉超市3.9元/kg,鹿城大廈雙柏商場4.0元/kg;黃瓜,雙柏妥甸鎮農貿市場零售價4.0~5.0元/kg,楚雄和瑞祥農貿市場、楚雄東興農貿市場分別為5.0~6.0元/kg,比雙柏妥甸鎮興貿路農貿市場零售價高1元/kg,高20%~25%;小嫩白菜(青菜),雙柏妥甸鎮興貿路農貿市場零售價為4.0~5.0元/kg,楚雄和瑞祥農貿市場、楚雄東興農貿市場分別為5.0~6.0、4.0~5.0元/kg,楚雄福樂多超市零售價4.0~5.0元/kg,楚雄沃爾瑪零售價3.8元/kg,雙柏物美廉超市售價3.8元/kg,雙柏鵬達超市3.0元/kg等,同一蔬菜品種、同一時段,楚雄市區的各農貿市場之間和雙柏縣城各超市之間,其零售價格都有一定的差異,甚至零售價格上午與下午之間都有差異。因此,在今后較長一個時期蔬菜零售價格季節性階段波動將成常態。
4—5月雙柏縣妥甸鎮興貿路農貿市場的冬早蔬菜價格比楚雄等周邊城市低,8—9月夏秋蔬菜淡季,部分稀缺蔬菜品種又從楚雄等地農貿市場調入以調劑余缺則價格比楚雄高。但總體上雙柏縣縣城妥甸和鄉鎮的新鮮蔬菜價格受日需求量和銷售量有限的影響,歷史價都比楚雄高。蔬菜價格劇烈波動,嚴重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和居民日常生活水平,給社會經濟健康運行帶來嚴峻挑戰[2]。
2? ? 雙柏縣生鮮蔬菜價格形成因素分析
2.1? ? 蔬菜價格的形成過程
2.1.1? ? 消費市場群體與日銷售量小是價格偏高主因。據有關資料統計分析,2013—2018年雙柏縣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在34.57%~41.63%之間,較2010年有所減少。近年來的恩格爾系數逐年變化不大,食品支出比較穩定,蔬菜作為城鎮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人均需求彈性較小,蔬菜價格對蔬菜消費量的影響也不顯著。因此,妥甸、鄂嘉、大莊等鄉鎮所在地常駐人口和蔬菜消費市場群體基本穩定,日銷售量小,有的鄉鎮平均每天僅300 kg左右,最高的鄉鎮逾1 000 kg;妥甸鎮城區常駐人口和流動人口有所增加,但截止目前,日均僅5 000人左右從集市購買蔬菜,蔬菜日銷售量有限(表2),日平均蔬菜銷售量只有2.5 t左右,營銷蔬菜從業人員大約有110人,還有部分流動的自產自銷農戶臨時銷售蔬菜,零售商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其日常生活成本分攤在零售蔬菜中以增加收入。
2.1.2? ? 外地蔬菜多,雙柏蔬菜內銷少、外銷多,不能就近銷售也是價格偏高的又一主因。由表2可知,雙柏縣妥甸鎮妥甸街有5家超市設有蔬菜銷售專區零售蔬菜,興貿路農貿市場在經營的固定攤位17戶、臨時攤位50戶,自產自銷流動銷售農戶平均每天15戶左右。在隨機抽樣調查的9戶固定攤位業主中,全部從楚雄市區農貿市場批發的有8戶,占調查戶數的88.89%;自產自銷為主、楚雄市區農貿市場批發為輔的1戶,占調查戶數的11.11%;興貿路農貿市場固定攤位業主零售的蔬菜98%以上從楚雄市區的農貿市場批發。在隨機抽樣調查的5戶臨時攤位業主中,楚雄市區農貿市場批發為輔、雙柏妥甸批發為主的有1戶,占調查戶數的20.0%;全部自產自銷的3戶,占調查戶數的60.0%;自產自銷為輔、楚雄市區農貿市場批發為主的有1戶,占調查戶數的20.0%;在調查的5家零售蔬菜的超市中,所售蔬菜全部從楚雄市區農貿市場批發的有4戶,占調查戶數的80.0%;從昆明市區農貿市場批發的有1戶,占調查戶數的20.0%。造成這個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受批零差價豐厚利潤的誘惑驅使,促使過去部分自產自銷農戶也放棄蔬菜種植,轉而以楚雄等地批發到雙柏零售為主。因此,現在蔬菜行業很多人都認為種菜還不如販菜銷售,進而導致縣城周邊蔬菜種植面積逐年減少,菜源量減少。而雙柏轄區內種植的蔬菜大多又銷往楚雄、元謀、玉溪等周邊縣市和昆明市區、省外。據統計,2019年1—7月雙柏縣蔬菜生產量為7 930.98 t,其中,縣內銷售286.05 t,占3.61%;州內縣外銷售344.7 t,占4.35%;省內州外2 495.5 t,占31.46%;省外4 804.73 t,占60.50%,就近銷售的數量極少。
2.1.3? ? 生產環節。一是種子秧苗價格。蔬菜種子秧苗價格相對比較穩定,對當年蔬菜價格的影響并不顯著。二是肥料農藥費用。化肥農藥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蔬菜價格。蔬菜生產過程中,病蟲害發生頻繁,化肥農藥的使用量較大。特別是大棚蔬菜對化肥、農藥等農資需求量更大。農資價格上漲會直接推動蔬菜生產成本增加[3]。三是人工成本。蔬菜是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在蔬菜生產成本中占比較大。近年來,蔬菜價格季節性上漲與勞動力季節性短缺也有一定的關系。四是設施成本。設施成本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設施、機具折舊,以及生產服務支出、人工費用、土地費用等;設施農業生產前期投入成本較高,而且極易受到臺風、雨、雪等影響。因為設施蔬菜上市時間多為反季節,所以設施蔬菜價格較高。
2.1.4? ? 流通環節。一是收購批發成本,包括收購、清洗、加工、包裝、裝卸、運輸以及一部分損耗等。調查顯示,收購價與批發價的差價率在不同的品種之間差別較大,平均差價率達到了42%~58%。收購價與批發價的差價率方面,個別蔬菜品種達100%~125%,部分品種為50%~70%。可見城鎮居民從市場購買到的蔬菜價格與地頭價格的差距,看出蔬菜價格由“傷農”的收購價變成了“傷民”的過程。二是零售成本,主要包括攤位費、人工費、蔬菜損耗等。批零差率方面,少數部分蔬菜品種高達110%~180%,多數品種加價水平占蔬菜零售價的逾50%,平均達到40.4%~53.7%。
從相關調查數據上看,零售環節存在著暴利,但從對部分零售戶的調查結果來看,并不完全如此。
(1)固定攤位業主。從妥甸鎮興貿路農貿市場隨機抽取9戶調查,戶均月蔬菜零售額21 373.33元,其中,純收入(未扣除人工費等,下同)8 549.33元,扣除戶均每月支出的攤位費、水電費2 247.22元,純收入6 302.11元,(按平均1個月30 d計算,下同)。平均每戶每天純收入210.07元;9戶業主銷售蔬菜純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85.6%;按調查戶20個從業人員加權平均計,從業人員加權平均月人均蔬菜零售額20 904元,其中,加權戶均月純收入(未扣除人工費等,下同)8 361.6元,扣除戶均每月支出的攤位費、水電費2 247.22元,則戶均月純收入6 114.38元,戶均每天純收入203.81元。
(2)超市。從妥甸鎮妥甸街調查了設有蔬菜銷售專區的5家超市,戶均月蔬菜零售額45 600.0元,其中,純收入(未扣除人工費、蔬菜銷售專區租賃費等,下同)18 240.0元,平均每戶每天純收入608.0元;按調查戶19個從業人員加權平均計算,從業人員加權平均月人均蔬菜零售額56 842.11元,其中,加權平均月人均純收入(未扣除人工費等)2 236.84元,平均每人每天純收入757.90元。
(3)臨時攤位業主。從妥甸鎮興貿路農貿市場隨機調查5戶,按調查戶5個從業人員加權平均計算,從業人員加權平均月人均和戶均月蔬菜零售額6 376.00元,自產自銷純收入按65%計(下同),戶均月純收入(未扣除人工費等,下同)3 694.40元,扣除戶均每月支出的臨時攤位費、水電費417.33元,戶均月純收入3 277.07元,戶均每天純收入109.24元。5戶臨時攤位業主平均銷售蔬菜純收入占家庭總收入21%。
2018年雙柏縣城鄉常住居民、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4 402、10 144元,被調查的固定攤位業主從業人員人均年純收入達33 016.46元,臨時攤位業主從業人員人均年純收入32 770.70元,均超過了2018 年雙柏縣城鄉常住居民、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綜合考慮到蔬菜零售所付出的人力成本、資金和勞動時間,即使固定攤位業主按每戶付出2個完全勞動力,按人均年純收入33016.46元、每個月30 d計(下同),每個勞動力平均每天有91.71元的純收入。臨時攤位業主按每戶付出1個完全勞動力,按人均年純收入32 770.70元計算,每個勞動力平均每天有91.03元的純收入。可見蔬菜零售環節的勞動生產率較低。由于近年來蔬菜零售市場的提升改造,加上其他業態(超市、中小學校食堂統一采購、直銷點)競爭,使銷售蔬菜戶均日銷量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勞動生產率還將逐步降低,如果沒有較高的批零差價作為支撐,蔬菜零售行業將難以為繼。
4.6.2? ? 出臺政策,引導種植農戶將蔬菜直銷到消費者手中。制定《雙柏縣鮮菜直銷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對主要農產品直銷賓館、飯店、城鎮居民家庭、超市、中小學校和黨政機關、部隊等食堂業績突出的種植戶、基地給予獎勵。將主要農產品直銷活動工作作為“農民豐收節”的主要活動內容之一,將蔬菜直銷經營數量、質量、種植規模、品種數量、消費者口碑等業績作為獎勵依據。在“農民豐收節”活動期間開展主要農產品直銷啟動儀式,對上一菜季業績突出的蔬菜種植戶和直銷經營店業主給予物質獎勵。主要農產品直銷啟動儀式每年開展1次。或者給蔬菜直銷專營商店從業人員安排“公益崗”。根據直銷經營規模的大小,<100 m2的小店安排1~2名公益性崗位,>100 m2的大店安排2~4名公益性崗位。公益性崗位工資由政府發放。采取“賣得多賺得多”,則連續安排“公益崗“的績效考核制度,以增加其工作積極性。同時還應采取人為監督、巡店督促等方式,以確保蔬菜品質、數量,增加經營者的營業利潤。
4.7? ? 合理制定市場準入制度,規范蔬菜市場經營主體行為
建立蔬菜直銷經營準入和退出機制,實行嚴格的目標考核、效益評定和扶持的掛鉤辦法,引導蔬菜直銷經營主體守法經營和誠信經營,自覺履行保障供應和穩定價格的義務。一是嚴格資質監管。規定必須具備基本條件,培訓上崗,按規定享受扶持政策;二是實行產銷對接、保障供應、穩定價格等契約管理,把蔬菜生產基地、冷藏設施以及蔬菜直銷經營商店供應鏈運作有機銜接起來,鼓勵蔬菜生產者以協議(合同)方式與賓館、飯店、超市、城鎮居民家庭、中小學校和黨政機關、部隊等食堂簽訂直銷配送,形成完整、暢通供應的調控鏈條,根據蔬菜種植面積和直銷數量、質量評優補助;三是完善監管制度。對蔬菜直銷經營商店名稱、經營品種、實際經營品種比例進行統一規范,指導蔬菜直銷經營商店建立臺賬制度。
5? ? 參考文獻
[1] 王靜宇.應季瓜果蔬菜價格回落穩定預期[N].中國經濟時報,2019-06-26(002).
[2] 孫松英,趙伯蓮,鄒金福,王玲.桃源縣蔬菜產銷情況調查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6(23):301-303.
[3] 邸青.2018年11月重慶市蔬菜產銷形勢分析[J].植物醫生,2018,31(11):14.
[4] 周佳燕,杜葉紅,李婧.浙江省蔬菜2017年產銷形勢及發展建議[J].長江蔬菜,2018(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