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春江 張勇 強理嫻 梅嘯 盧晨 尤瀾濤



摘要? ? 隨著國家經濟的轉型升級,各行各業發展迅速,高職教育正面臨著學校培養的學生與企業所需的員工之間脫節的困境。西方發達國家實施的現代學徒制在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方面的成功經驗對我國高職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基于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遵循培養方案與崗位能力對接、課程內容與技能標準對接,在生物醫藥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中進行了實踐探索。在教學組織過程中采用了“三段結合、1+N與1+1,四方互選、雙主體管理”等創新管理方法。同時,建立了系統的評價制度,保障學徒制模式下學生的培養質量,經過5年的探索實踐取得了顯著的建設成果。
關鍵詞? ? 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生物醫藥;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 G710?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4-0250-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遇到了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實際崗位能力需求不一致、專業與職業脫節的現實困境[1]。這種困境造成了企業招不到合適的技術員工,學校培養的學生找不到合適工作之間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2006年國家提出了“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職業教育改革。但由于企業與學校的合作積極性不高,出現了職業院校“一頭熱”現象,阻礙了校企合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2]。“一頭熱”的主要原因為:①我國在法律上沒有明確要求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責任與義務;②在與學校的合作過程中,企業往往需要花費很大的成本去培養學生,但是見效很慢,企業更愿意到社會上直接招收有經驗的員工;③在校企合作中,往往更多時候是企業在付出,政府沒有出臺經費補助或稅收減免政策,學校也很難給企業提供報酬。
在這種困境中,國家看到了西方發達國家實施的現代學徒制在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方面的成功經驗,國務院在2014 年 5 月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簡稱《決定》,下同)。《決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緊接著 2014年9月教育部出臺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要求以推進產教融合為目標,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突破口,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并在2015年公布了全國165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2015年7月,人社部、財政部出臺了《關于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人社廳發﹝2015﹞127號),具體部署了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簡稱SISO)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對培養生物醫藥高職人才進行了實踐探索,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1? ? 現代學徒制實施背景
1.1? ? 現代學徒制內涵
要運用現代學徒制,首先要理解現代學徒制的內涵。現代學徒制的出現以1969年德國“雙元制”的確立為標志[3]。現代學徒制雖然特點比較清晰,然而目前沒有一個統一和確切的概念界定[4]。宋嬌妍等[5]在總結國內研究者們所給的定義的基礎上把現代學徒制定義為:“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學徒與現代學院教育相結合,以校企合作為基礎,共同完成學習與培訓,真正做到既學知識又學技術,真正突破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的兩大問題。”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制度還是人才培養模式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上海師范大學的關晶認為現代學徒制是一個包含了制度、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等多維度意義的概念集合[4]。
1.2? ? 現代學徒制的發展現狀
歐洲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高等教育層面開展了廣泛意義的現代學徒制。20世紀9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例如英國、瑞士、法國等開始效仿德國的“雙元制”,改革傳統學徒制,實行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并且為現代學徒制出臺相關的立法和政策[6]。1990年,美國和加拿大開始推行現代學徒制[7]。
我國的現代學徒制辦學探索在改革開放初期已經開展,可以總結為3種模式[4]:①德國的雙元制為原型的試點,以太倉中專為代表;②英國學徒制為原型的試點,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為代表;③深化校企合作的本土現代學徒制,以長春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這些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此基礎上,教育部出臺的《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
1.3? ?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優勢
國家在《“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發〔2010〕32號)中提出將生物醫藥產業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支柱性產業。江蘇省和蘇州市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機遇,大力培育和壯大生物醫藥產業[8]。蘇州生物納米園是蘇州工業園區培育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的主要創新基地,作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已經被國內外生物醫藥界譽為國內自主創新能力最強、產業鏈最完善、成長速度最快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截至2018年8月,園區集聚了1 085家生物醫藥企業,其中自主品牌創新型企業達800余家,有近萬名高層次科技人才,其中包括60多位“國家千人”。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蘇州生物納米園是園區全資創辦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緊跟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在納米科技學院先后開設了生物信息與應用、藥品生產技術、藥品生物技術、生物產品檢驗檢疫等專業。學校充分發揮與蘇州生物納米園一路之隔的地理位置優勢,與區內企業在合作培養技術人才和開展產學研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實現了學校專業與地區產業間的高度鉚合。以“合作,共贏,融合,共享”為校企合作基本原則,緊抓現代學徒制的合作育人精神,建立校企聯合招生、共同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完善學徒培養的制度體系,推進專兼結合、校企互聘互用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現代學徒制的支持政策,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企業和職業院校雙主體育人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
2? ? 現代學徒制實施方法
2.1? ? 培養方案制定
在制定和修改培養方案的過程中,為了使方案更符合企業的實際崗位能力需求,先后制定了《培養方案修改制度》《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度》2個制度文件。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成員由企業負責人和學校領導組成,一屆任期3年。每年召開1次會議,對培養方案進行修改。在制定培養方案之前,要先調研企業的崗位需求,然后把崗位群進行歸類并提煉出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技能要求。根據技能要求制定相應的課程體系。由課程體系制定每門課的課程標準。最后按照課程標準進行課程建設。以崗位能力為本的培養方案更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的課程體系分為五類:公共素質課程(如職業素養、弟子規等)、公共技能課程(如外語、IT素養等)、職業知識課程(如微生物、分子生物學等)、職業能力課程(如基因合成、生物信息分析等)、職業拓展課程(如文獻檢索,高級英語讀寫等)。兩類公共課程與三類職業發展課程形成“2+3”課程體系,在學生的職業知識與能力培養中始終貫穿公共素質與公共技能,不僅強調學生的專業技能,更強調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首崗勝任、多崗適應、終身發展的人才。
2.2? ? 課程建設
根據企業崗位對技能的要求制定課程標準。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進行課程建設。課程建設主要包括教材編寫、教學資源庫以及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企業合作編寫教材,教材內容以項目為主線,把知識點融入多個項目中。項目來源主要為兩類,一類是按照知識點設計的項目;另一類是經過裁剪的企業真實項目。比如與蘇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發了教材《基因工程操作基礎》,書中所有項目內容都來自金唯智公司的真實項目。
在開發教材的基礎上,對重要知識點建設了教學資源庫,比如《基因工程操作基礎》的內容是實驗操作步驟的描述,抽象而且不易掌握。通過錄制視頻,對重要項目的具體操作步驟進行實際的操作并全程錄像,通過視頻學習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有了教材和資源庫之后,又建設了在線開放課程——慕課,把教材中的內容和資源庫中的內容通過教師講解融合在一起。同時,通過在線開放課程的平臺,例如學習通,可以在線布置作業,在線提問,組織在線考試等。學生通過學習視頻,提交作業,參加在線考試,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花費很少的時間進行知識講解,而花費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實際操作,并糾正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這種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實際工作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9]。
2.3? ? 教學組織
2.3.1? ? 三段結合。3年的培養過程采用了“三段結合”的改革措施,見圖1。通常高職院校3年的培養計劃是2.5+0.5。2.5是指在學校學習2.5年也就是5個學期,0.5年也就是最后1個學期在企業進行頂崗和就業實習。由于2.5年在學校學習,學生的實際崗位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養,使學生的對口就業率相對較低。基于現代學徒制進行了改革,把2.5年分為了1.5(3個學期)+1(2個學期)。1.5年在校內學習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1年在企業做帶薪學徒(包括寒暑假),最后的0.5年在企業做頂崗學徒,通過對崗位所需的基礎理論和技能的學習、實際技能的訓練、綜合能力的培養3個階段逐步遞進,達到畢業即就業。
2.3.2? ? “1+N”與“1+1”。在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通過“1+N”和“1+1”的形式與企業進行合作。“1+N”中的1是學校,N是多個企業。在這種合作形式下,學校與多家相關企業建立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由于學校具有很好的地理位置優勢,與蘇州生物納米園僅一路之隔,學校與園內生物醫藥簽訂合作協議。目前,與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聯系緊密并簽訂現代學徒制合作協議的企業有20多家,如國內外知名的金唯智、信達生物、康寧杰瑞、中科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等。
“1+1”是學校與合作企業成立企業學院。企業學院一般是針對具有一定規模且每年的用人需求量較大的企業而建立的合作學院。成立企業學院的合作企業在行業或區域內需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規模,具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和先進的管理模式。金唯智是1999年由華人科學家在美國新澤西州成立的著名的基因組研究和基因技術應用的生物技術公司。2010年蘇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位于蘇州生物納米園,是金唯智在中國的總部,擁有近9 000 m2的研發辦公場地,獲批建成江蘇省首個基因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2010年6月成立以來,公司業務穩步增長,年平均增長率>40%,2016年銷售收入約1.7億元,截至2017年底,企業年銷售額已超過2.2億元。2014年、2015年公司已經連續2年入選中國服務外包成長型百強企業。金唯智與本校的合作始于2012年,而且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到目前為止已經累計吸納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的畢業生100余人。自合作起,每屆學生都開設了金唯智學徒定向班,而且定向班的學生全部進入金唯智進行帶薪學徒培養,畢業后90%以上的學徒都轉為正式員工。在此基礎上,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與金唯智成立了SISO-金唯智生物科技企業學院。在招生宣傳、師資共享、專業與課程共建、人才培養、實訓實習基地共建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2.3.3? ? 四方互選。在第三學期的學期末通過“四方互選”的方式讓學生提前進入企業,在企業師傅為主導、學校導師為輔的教學過程中學習崗位所需的實際技能。“四方互選”中四方是指學校、企業、學生、師傅4個主體,互選是指學校與企業、企業與學生、學生與師傅互選。
學校相關人員定期走訪園內各個企業,選擇合適的企業簽定校企合作協議。在學生進入學徒階段學習之前,學校會收集各個合作企業接收學徒的崗位及人數等信息,分批組織企業到學校宣講。學生事先在教師的指導下準備好簡歷。宣講結束后,學生把簡歷投給企業,企業組織學生面試,面試前后專業主任和任課教師會與企業面試人員進行交流,介紹學生的相關情況。經過第一輪的互選后,學生與企業一般能夠達到80%左右的對接率。對于剩下的學生,由負責校企合作的教師聯系企業,把學生推薦給相應的企業。企業對于師傅的安排學校也會給出建議。要求作為師傅的員工不僅技能要過硬,更重要的是要有意愿教徒弟。同時要求師傅性格隨和,易于交流。學生到了企業之后,企業會安排一次學生與師傅之間的互選。
近5年,由于每年的企業需求人員遠遠超過培養的學生數,所有的學生都能夠被安排到合作企業開展學徒階段的學習。
2.3.4? ? 雙主體管理。學生在學徒期間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校的在校生,又是企業的準員工。對學徒期間的學生采用雙導師制,班主任為學校的導師,企業的員工為師傅。通過《導師與師傅職責制度》明確導師和師傅各自的職責。班主任與企業的師傅在培養學生過程中保持密切的聯系。通過學生的《學徒周報制度》,導師與師傅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學生的周報上,導師與師傅每周對學生所做的工作進行評閱,并且填寫意見。導師每月去企業走訪1次,與學生及師傅進行交流,并且記錄走訪記錄單,要求師傅簽字。對學生突發事件,例如學生在企業表現不良或者鬧矛盾等情況,導師和學工人員要負責與企業和師傅進行協調溝通,并且把情況匯報給學院領導,待討論決定處理意見后由導師和學工人員實施。
2.4? ? 師資隊伍建設
通常高職學校的教師缺乏實踐經驗,企業工程師缺乏系統性傳授知識的能力。為了發揮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各自的優勢,師資采用互聘互任制度。學校定期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提升和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儲備。教師要深入企業,每年安排20%~30%的專業教師到企業做訪問工程師。學校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的人才到校任教,壯大教師隊伍。約30%任課教師由企業的兼職教師擔任或參與。聘請業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人員和具有較高水平的本科院校教師擔任學校的兼職教授,不定期地給學生開設講座。
2.5? ? 評價體系構建
在校內的1.5年學習基礎理論和技能,按照學校的考核制度進行學分評定。在學徒期間的學分,由教師與師傅共同評價,各占一定的比例。師傅根據崗位技能要求給學生制定相應的專項技能訓練。學生通過口頭匯報以及提交周報的形式匯報每周的學習情況。導師與師傅根據匯報內容以及在企業的實際表現給學生進行評分。每學期根據周報的得分給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分。最后一個學期需要完成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的主要內容為在企業中的實際工作內容,學校的導師與企業師傅共同為學生制定畢業設計的內容和執行的計劃。畢業論文的書寫規范,內容的審核主要由導師負責。
2.6? ? 職業證書開發
在學生的畢業條件中需要包含獲取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但是目前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內容往往與實際的企業用人需求出入很大。學生為了參加證書的考試,需要參加培訓,而培訓內容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的用處不明顯,目前也沒有合適的生物醫藥相關資格證書。在此前提下,行業、企業和學校都需要一個貼近實際崗位技能評價的體系。由蘇州市先進制造業工程師學會、蘇州工業園區產業工程師協會牽頭,由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具體負責組織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制定職業資格認定標準。職業資格分為初、中、高三級標準。具體題目的開發由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組織專家組進行,考試的組織也由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承接。所獲得的證書在整個蘇州市生物醫藥行業中得到了認可,本校學生也參與此證書的考試,并獲得相應的技能證書。
3? ? 現代學徒制實施成果
3.1? ? 學生就業質量高
在推行學徒制的5年中共培養生物醫藥學徒420多名,對口實習率連續5年>90%,平均為93%。對口就業率逐年遞增,平均為85%。就業崗位與人才培養目標高度吻合,見圖2。
3.2? ? 企業需求逐年上升
近5年,培養的學生數量穩步增長,合作的企業數據量逐年遞增,企業所提供的現代學徒制崗位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長。隨著企業對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培養學生的認可,企業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長,形成了學生供不應求的良性循環,見圖3。
3.3? ? 校企合作成果顯著
在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過程中,學校與企業合作越來越緊密,校企合作獲得了顯著的成果。2017年,SISO-金唯智產教融合平臺獲批蘇州市現代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組合。2018年與金唯智合作申報的高通量基因測序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獲批江蘇省高職院校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019年高通量基因測序協同創新中心獲《高等職業教育創(下轉第258頁)
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項目認定。與企業共同開發了多本教材,合作發表了核心及以上的高水平論文多篇。在企業的支持下,教師的科研項目獲批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且企業每年為學生提供獎學金。
3.4? ? 存在的不足
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學生安全問題。學生一般住在學校,到周邊企業去學習,每天上班期間需要注意交通安全問題,若有些學生寒暑假繼續留在宿舍則也要考慮安全問題。學生在企業做學徒時對學生的安全管理存在不夠及時的問題。部分學生工作地點比較遠,需要住公司提供的宿舍,也存在安全隱患。二是矛盾沖突問題。學生在企業做學徒過程中與企業員工產生沖突。這些都給現代學徒制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4? ? 參考文獻
[1] 顧卉,王磊.高職院校推行現代學徒制的困境及對策探析[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3):84-87.
[2] 雷成良.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3] 關晶.西方學徒制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4] 關晶.現代學徒制辦學模式:內涵、現狀與發展策略[J].職教論壇,2018(6):31-36.
[5] 宋嬌妍,朱砂,周紅利.我國現代學徒制研究綜述[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5,31(3):46-50.
[6] 關晶,石偉平.現代學徒制之“現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35(10):97-102.
[7] 孫禮輝.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研究[J].科教文匯,2017(8):1-3.
[8] 韓子睿,張雯,李子螢.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江蘇科技信息,2015(23):14-19.
[9] 張雁平,戴欣平.現代學徒制的實施策略與實踐探索:以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6,25(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