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杰



摘要? ? 隨著三都水族自治縣產業扶貧規模化養殖業快速發展,導致養殖糞污集中產生和排放,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本文針對三都縣生態循環農業集中養羊項目,對創建生產高效、環境友好、產品安全、管理先進的養殖標準化示范場進行介紹,旨在為全縣畜禽規模化養殖環境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規模養殖;環境污染;糞污處理;資源化利用
中圖分類號? ? X713?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4-0143-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1? ? 養殖場選址及布局
三都縣生態循環農業集中養羊屬產業扶貧項目,選址位于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甲化村。養殖場選址不在三都縣畜禽養殖禁養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管控區域,且依法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項目環評手續、用地手續。項目遵循設施運行穩定、維修方便、經濟合理、安全衛生的原則。平面布置將糞污處理設施設在養殖場生產區、生活管理區的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口,布局較合理[1]。
項目用地面積12 hm2,總建筑面積5.3 hm2,其中羊舍面積4.5 hm2;飼料基地100 hm2;配套建設辦公、宿舍、食堂、庫房、雙孢菇棚、蚯蚓養殖棚、消毒、檢測、堆糞、無害化處理。項目總投資1.2億元,分2期建設。其中,一期由企業總投資5 700萬元;二期由政府投資6 300萬元,預計年底前完成。
種羊養殖規模:種母羊1萬只,種公羊400只。累計年出欄量:羊繁殖率為二年三胎,按每胎平均2只,成活率85%計,1萬只種羊平均年產25 500只羔羊。
2? ? 建設模式
2.1? ? 項目的實施
通過標準化集中養羊場三改兩分項目的實施,羊糞經發酵處理后,除大部分回用作飼料基地肥料外,一部分用作培育雙孢菇和培養蚯蚓原料;蚯蚓可用作項目林下養雞飼料;尿液、生活污水、場地清潔用水經地埋式一體化沼氣池和凈化處理后,回用作場區綠化及飼料基地用肥,最終實現資源化利用和糞便污水“零”排放目標[2-3]。
2.2? ? 項目運作方式
項目采用“龍頭企業+貧困戶+村集體”的運作模式,由企業承包集中養殖,自行承擔養殖風險。
2.3? ? 利益聯結機制
由企業從每年的經營利潤中,拿出不低于政府投資總額的9%作為貧困戶和村集體的利益聯結機制分配資金,其中貧困戶占95%,村集體占5%。
2.4? ? 社會經濟效益
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成為貴州省規模最大的羊集中養殖場。項目可帶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3 000戶12 000人穩定脫貧增收。
3? ? 項目污水產生量
3.1? ? 羊群結構
本項目主要品種為川中黑山羊,飼養模式為集中圈養,羊群結構為種羊10 400只,其中,基礎母羊7 880只,妊娠分娩母羊552只,后備種母羊1 576只,種公羊300只,后備種公羊92只。斷奶羔羊、后備種羊、商品羊的結構為25 500只,其中,斷奶羔羊5 100只,后備種羊12 750只,商品羊7 650只。
3.2? ? 糞便污水產生量
羊的糞便和污水產生量是根據羊品種、飼養模式、規模大小來確定。糞便污水產生量見表1。
據測定,本項目日排糞量為7.805 t,年產生量為2 666.5 t;日產生污水14.662 5 t,年產生污水量為4 896 t。
3.3? ? 項目生活污水、場地清潔用水產生量
本項目建設投產后共有職工80人,大部分為本地人不住場。實行全年365 d工作制,采用輪休二班制運行。每人的日用水標準為40 L/d,職工生活用水總量為1 168 m3/a;項目總場地面積2.4萬m2,場地3 d清潔1次,用水標準2 L/m2·d,場地清潔用水總量5 760 m3/a;項目共有2.5萬只羊,羊用水標準為423.428 g/只,羊飲水總量3 863.78 m3/a。
4? ? 項目排水
本項目采用養殖、生活污水與雨水分流制排水管道系統。區內路面雨水和屋面雨水,經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中和鎮市政管道。本項目分為東、南、北3個養殖區,一期工程已在東區的住宿、食堂分別設置預處理隔離油沉淀池1座(50 m3),化糞池1座(150 m3),方可滿足污水負荷要求,生活污水經地埋式一體化設置處理后,回用于項目場區綠化、飼料基地用肥。生活污水排放量以生活用水的85%計,各地塊累計廢水排放量為992.8 m3/a;場地清潔用水排放量以清潔用水的85%計,各地塊累計排水量為4 896 m3/a;生產用水(羊飲用水)以10.5857 t/d的85%計3 284.21 m3/a,排水量三項合計9 173.01 m3/a。在二期工程的南、北2個養殖區,分別設置預處理隔網沉淀池各1個、ZH-13臥式玻璃鋼化糞池3個,容積300 m3,方可滿足污水負荷要求。經生物厭氧處理后的廢水利用需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標準(圖1)。
5? ? 項目糞污處理設施及工藝
據監測數據表明,規模養殖場廢水的化學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固體懸浮物(SS)等濃度超標排放,已成為我國繼工業污染后的又一大污染源,成為貧困山區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本項目糞污是指在集中養羊過程中產生的羊糞、尿排泄物及其與沖洗水形成的混合物,采用固液分離和化糞池厭氧生物處理工藝,使之符合國家有關規范要求。
6? ? 病死羊尸體無害化處理
在項目東、南、北3個養殖區,分別設置3個混凝土結構安全填埋井,體積21 m3。在每次投入病羊尸體后,覆蓋一層厚度>10 cm的熟石灰,井口加蓋密封。
7? ? 惡臭控制
在養殖區通過控制飼養密度,加強舍內通風、及時清糞、場區綠化等多種措施減少惡臭產生。
8? ? 項目羊糞堆積發酵處理
羊糞屬熱性肥料,發熱介于牛糞和馬糞之間。羊糞經統一收集后,適量加入經粉碎后的秸稈、稻草、蘑菇渣等,按比例加入發酵劑,拌勻后堆積發酵(夏天堆高控制為0.6~1.0 m之間,冬季在0.8~1.6 m之間,并用薄膜或草簾覆蓋;糞堆內溫度達到25 ℃左右,揭開薄膜;待糞堆內部溫度達到45~55 ℃以上時,翻動1次,共翻動3次。),20~30 d后可達到基本腐熟狀態,使用時以手抓熟糞有痕跡而水不下滴為宜(圖2)。
9? ? 資源化利用
羊糞有機質含量24%~27%,氮(N)0.7%~0.8%,磷(P2O5)0.45%~0.60%,鉀(K2O)0.4%~0.5%。羊糞具有質地細膩、肥分濃厚等特點,1 t羊糞的養分含量相當于20~30 kg化肥,用其作基肥,可以改善土壤結構,防止土地板結。同時又是養花、種植牧草、果蔬等用途極廣的動物糞便之一。本項目經發酵處理后的羊糞除大部分用作飼料基地肥料外,一部分用作培育雙孢菇原料和培育蚯蚓養料;蚯蚓可用作項目林下養雞飼料。整個項目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完善、技術模式合理,種養結合程度高。項目種養循環推廣面積666.7 hm2,年消納畜禽糞污2.85萬t。種養循環示范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可提升0.25%,化肥使用量減少30%,農作物增產8%,飼料種植基地節本增效達2 700元/hm2以上。
10? ? 項目示范作用
循環農業種養一體化建設項目,屬于環境公益性項目。項目從設計、施工開始,企業嚴格按照國家農業農村部“關于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的通知”要求,從項目的必備條件、生產高效、環境友好、產品安全、管理先進等5個方面標準要求,并著手建設。利用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境內部分荒山草坡和中低產田,通過標準化飼草基地、標準化養殖場“三改兩分”和糞污無害化處理利用等項目的實施,最終實現畜禽生態養殖,糞便、污水“零”排放的目標,為三都縣產業扶貧規模化養殖實現“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子[4-5]。
11? ? 參考文獻
[1] 駱國勝,茆駿,趙華寶.郎溪縣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現狀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17):189-191.
[2] 張軍,李偉,解金輝,等.農村中小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31):66-68.
[3] 余雯.肥東縣實施沼液糞污資源化利用的途徑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20):88-90.
[4] 徐子華.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探討[J].中國牛業科學,2018,44(6):91-95.
[5] 范建華,金波,顧華兵,等.我國部分地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現狀調查[J].中國家禽,2018,40(14):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