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
摘要? ? 本文分析了衡水市主要氣象災害的發生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和危害,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減災防災對策,以減少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
關鍵詞? ? 氣象災害;防災減災;對策;河北衡水
中圖分類號? ? S76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4-017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衡水市位于河北沖積平原上,地勢微斜,西南高東北低,境內河流較多,河流泛濫和改道造成許多坡地、微斜平地和低洼地。衡水市屬大陸季風氣候區,為溫暖半干旱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悶熱且降水集中,秋季多出現連陰雨,冬季則寒冷干燥。衡水市是以農業為主體經濟的地區,豐富的氣候資源給農業增產增收帶來了很大潛力.然而農業是弱質產業,很容易受到氣象災害的影響,而干旱、暴雨、冰雹、大風、低溫霜凍、連陰雨及霧霾等頻發,嚴重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業增產增收。為了保證衡水市農業經濟正常有序發展,本文分析衡水市主要氣象災害發生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和危害,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提出相應減災防災對策,以減少由于氣象災害帶來的經濟等損失。
1? ? 衡水市主要氣象災害及其危害
1.1? ? 干旱災害
衡水市干旱災害發生頻率較高,主要有春旱、伏旱和秋旱。衡水市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春季干旱少雨,不利于冬小麥返青,長時間無降水天氣,會導致土壤墑情匱乏,冬小麥不能正常生長,產量也受到嚴重影響。小麥生長后期遇干旱災害,會導致小麥提前成熟,癟籽現象嚴重,對當年小麥產量影響很大。另外,春旱還會導致春耕農作物播種推遲,造成春耕作物的生長期縮短,干物質積累不充分,產量和質量受到影響。如果夏玉米播種時期受到干旱影響,會造成夏玉米播種延遲,出苗情況不好,造成玉米減產減收。發生伏旱時期是6—8月,此時正是玉米和高粱拔節時期,長時間高溫無降水,會造成農作物植株缺水而枯萎,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灌溉,農作物則不能正常生長,嚴重時大面積枯死,甚至絕收。玉米和高粱抽穗期遭遇持續干旱,會推遲作物抽穗期,或出現焦花等,使作物產量大幅降低。秋季農作物灌漿成熟階段需水分相對較少,但若長時間無降水,也會對農作物產量造成一定影響。
1.2? ? 暴雨災害
衡水市雨熱同季,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極可能出現暴雨天氣,引起河流泛濫,沖壞堤壩,沖毀大片農田,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嚴重時還會誘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7月、8月正是農作物生長關鍵時期,受到持續降水影響,地勢較低洼地很容易形成積澇,農作物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根系易缺氧死亡,而受到高溫天氣影響,植株還易發生病蟲害或提前衰老,都會對作物品質和產量造成嚴重的影響。
汛期出現強暴雨天氣,還會引起城市內澇,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區域可導致交通癱瘓,中斷城市交通、供水供電等,影響城市正常運轉和市民正常生活,嚴重的持續暴雨天氣還可致大量物資被浸泡受損,企業停產等。
1.3? ? 冰雹災害
冰雹是衡水市常發生的氣象災害之一,常伴隨著雷雨和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出現。冰雹發生時間較短,但危害性卻很大。衡水市冰雹常出現在4—10月,主要集中在6—8月。冰雹會讓農作物的植株受到損傷,很容易導致病蟲害發生和傳播,抑制作物的后期生長。砸壞砸落果實,產生爛果、畸形果,對果實品質造成嚴重影響。
1.4? ? 大風災害
衡水市的大風天氣多發生于春季。春季氣溫回暖,加大土壤表層蒸發,使土壤中水分流失得更快,又加上衡水市春季降水少,遇到大風天氣,常會有浮塵或沙塵暴出現。春季正是農作物播種出苗、幼苗返青以及各類果樹開花萌芽期,受到大風揚沙天氣影響,輕則會使農作物的葉片上蒙受沙塵,影響葉片呼吸,不利于光合作用,抑制作物正常生長;重則大風吹走種子,苗死花落,當年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都會受到影響。同時,大風會刮走土壤中的有機物質,使土壤的肥力下降,間接影響第2年農業生產。
1.5? ? 干熱風
衡水市發生干熱風天氣一般在5—6月,此時小麥正處于開花、灌漿及成熟生育階段。干熱風天氣會加大地表蒸發力度,空氣相度濕度<30%,小麥植株體內水分很快失衡,不利于干物質積累。高溫加大風,會縮短小麥的生長期,使小麥逼熟而灌漿仍不充分,麥粒干癟率高,籽粒重下降。
1.6? ? 低溫凍害
在農作物的正常生育期內氣溫偏低,會推遲農作物的發育期,造成農作物生理性傷害,從而導致農業減產或絕收。衡水市低溫凍害一般發生于3—5月和10—11月。春季耕種期發生低溫凍害天氣,會推遲春耕播種時間,縮短農作物春化期,作物根系不發達,從而出苗率不高,苗體也弱。各種林木果樹萌芽開化之際受到低溫凍害,會使開花傳粉受挫,造成當年大量減產。秋季低溫凍害,正逢農作物收獲及冬小麥播種時期,雖然沒有春季低溫凍害嚴重,但同樣也要做好充分的防御工作。
1.7? ? 連陰雨
降水時間>5 d、累計降水量≥30 mm即為連陰雨。衡水市連陰雨天氣多發生于秋季,也正是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連陰雨導致空氣濕度增大,光照少,不利于農作物干物質的積累,對棉花、大豆、花生等農作物品質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發生連陰雨也會推遲冬小麥的播種期,導致第2年的減產。
1.8? ? 霧霾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加劇,生態環境破壞,衡水市近年來霧霾天氣日益增多。霧霾不利于農作物進行正常光合作用,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
2? ? 氣象防災減災對策
2.1? ? 完善氣象災害預警系統,提升中長期氣象預報的能力
氣象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系統,首先要加大氣象災害監測網點尤其是氣象災害多發區域監測網點建設,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提高氣象服務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及職業道德素質,加強氣象災害發生時間、地點及強度預測精度,進一步完善氣象災害預警系統,使氣象服務于農業的能力能夠充分發揮。
氣象部門的短期天氣預報預警能力已有很大提高,隨著氣象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更多先進設備應用于氣象觀測上,氣象部門應該加強對中長期天氣的預報,不斷提升預測水平,使農作物能夠在生育期內避免或減輕由于氣象災害帶來的影響。
2.2? ? 進一步完善氣象災害預警發布體系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已有了一定拓展,但受地域影響,地處偏遠的農村,交通受限,網絡不穩定,因而無法及時接收到氣象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可能接受到信息時氣象災害已經發生,無法起到防御作用。因此,氣象部門要加大農村氣象災害防御基礎設施的建設,如建設LED電子顯示屏,在農村安裝鄉村氣象預警大喇叭等。除了通過電視、廣播、短信、微信、網絡等媒介向農村傳遞氣象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外,還要在農村建立起氣象信息員隊伍,通過他們對氣象災害信息收集及傳遞,增強農村氣象災害防御能力。
受到文化程度和自身素質影響,農民對于氣象科普知識了解有限,防御氣象災害能力不高。因此,氣象部門需要定期組織氣象科普知識宣傳,發放氣象知識宣傳畫冊,增強農民抵御氣象災害能力,以減少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
2.3? ? 強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氣象部門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空中水資源,在氣象災害多發季節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以減少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充分發揮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2.4? ? 改善生態環境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進行堤防修筑、河湖整冶、水庫加固、澇區治理、水土保持等一系列工作,形成一個完整防洪排澇工程體系和農田灌排工程體系,可以有效控制洪水和防御干旱。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防御水土流失,建立起良好的生態循環系統,減少氣象災害發生。
3? ? 參考文獻
[1] 賈顏碧,高宏偉.忻州市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防災減災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9(14):186.
[2] 秦政.清豐縣主要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措施[J].農業災害研究,2019,9(3):110-111.
[3] 常驟雨.安陽市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措施[J].農村實用技術,2019(5):113.
[4] 王輝,蔣志光,覃鴻,等.南洞庭湖區農業氣象災害研究及防災減災對策[J].農業災害研究,2014,4(4):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