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要]? 教材作為課程教學內容重要的載體,無論對教師的教學,還是對學生的學習都影響很大。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的建筑制圖課程教材,讓使用者跨越學習時間、學習地點的局限,移動化、自主化和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快速學習成為新的學習需求。為此,對高職裝飾專業群建筑制圖立體化教材建設的必要性、建設目標、建設原則等進行了探討,希望對提升建筑制圖課程教學效果有所幫助,對其他課程教學有所啟發。
[關? ? 鍵? ?詞]? 高職;建筑制圖;立體化教材;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714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060-02
一、建筑制圖課程立體化教材建設的必要性
近年來,伴隨著網絡信息化發展的步伐,學生應用各種移動終端獲取信息已成為普遍存在的現實。通過各種移動終端,讓學習者跨越學習時間、學習地點的局限,移動化、自主化和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學習成為新的學習潮流,快速學習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技能點成為學習者的學習需求。
教材作為課程教學內容重要的載體,無論對教師的教學,還是對學生的學習都影響很大。目前,建筑制圖作為一門裝飾專業集群的平臺課程,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將二維平面和三維立體圖相互轉化的空間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識讀和繪制建筑施工圖的能力,理解建筑圖紙的表達原理和規定,為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奠定基礎。一方面是課程的實踐操作性強,知識技能點繁多,抽象難懂,對學生的二維與三維相互轉化空間想象力和動手能力要求高;而另一方面是課程教材一直沿用的是傳統紙質教材,呈現的只是靜態平面的圖文,缺乏想象,且內容有限,對二維平面和三維立體圖的相互轉化、識讀和繪制建筑施工圖的實踐技能操作步驟和方法等更是缺乏動態演示,對教師授課和對學生的課堂和課下學習帶來諸多不便;同時,這門課的受眾面廣,很多學生入學基礎較差,學習接受程度相對較低,學習主動性不夠,常常出現授課教師感覺建筑制圖課程麻煩難教,而學生卻又感覺建筑制圖課程頭疼難學的局面。尤其是今年高職擴招100萬的招生形勢下,課堂教學更是面臨生源多樣化、復雜化的情況,對教師授課更是帶來不小的難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順應“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趨勢,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建筑制圖課程的數字化學習資源與學習內容深度融合,通過AR、互聯網、多媒體二維碼等技術在紙質教材有效植入動畫、視頻、微課、仿真、聲音、網頁等多媒體資源的形式,將建筑制圖課程教學的抽象難懂變得具體形象直觀,實踐技能操作步驟與方法實現動態演示,重點、難點立體呈現,構建學生建筑制圖知識技能體系的教育信息化環境,以建設集紙質教材、數字資源為一體的建筑制圖立體化教材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師授課提供實現因材施教,很好提升建筑制圖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媒介,為學生學習提供學習方式靈活方便的交互學習模式,不失為探索建筑制圖課程教學更為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更是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有效載體。
二、建筑制圖課程立體化教材的建設目標
建筑制圖作為一門受眾面廣泛的專業基礎課,其建設目標如下。
1.通過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等建立起以紙質教材與移動終端并用的多維度立體可視化的現代教學生態模式,為建筑制圖課程教學提供教學內容系統化、形式多樣化的高效教學資源,極大地滿足課程教學需求,并以此改革項目為切入點,帶動建筑制圖課堂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增強教師在教材、教師、教學手段、設備等多維度、全方位的教學能力,實現因材施教,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構建“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的創新學習環境與空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資源環境,極大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
3.從根本上最大限度地解決當前建筑制圖課程教學中傳統教材平面靜態、抽象難懂、局限枯燥問題以及存在的難教難學等困境問題。
三、建筑制圖課程立體化教材的建設原則
建筑制圖立體化教材作為教材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一種新形態,是現代信息手段、數字教育資源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的集合體,其建設原則如下。
(一)“以滿足教師教學需求和學生學習需求”的實用原則
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實用、形式設計的閱讀觀看實用和教學使用的方便實用。為此,需根據建筑制圖的課程標準和教學經驗,分析列出建筑制圖課程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等,并針對裝飾專業群建筑制圖課程教學內容、知識技能點、重點、難點、實踐操作步驟與方法等開發相關的數字化資源(動畫,微課,仿真模型、視頻、網頁等);并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和二維碼掃描技術,將所有的數字化資源與紙質教材進行嵌入匹配,讓使用者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能夠直接掃描圖片或二維碼,識別后觀看資源。并以此方式將建筑制圖課程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等展現出來,促進學生學習思路清晰、選擇主動,為學生課下學習和作業奠定良好基礎。
(二)知識技能點的“碎片化、系統化”原則
碎片化學習是指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短、平、快的學習方式。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目標明確、快速解決問題,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必要手段。為便于學生課下學習,將制圖課程資源按學習模塊需要,拆分成碎片化的知識技能系列微課視頻(5~10 分鐘),供學生利用零星時間進行查漏補缺、自我補充、溫故知新具有現實意義。比如:在“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學習模塊中,設置插入必要的“繪圖工具的使用”“圖紙中的比例”“圖紙中的尺寸標注”“圖紙中的字體”“圖紙中的圖線”“圖紙的布置”等微課視頻;在“制圖原理—投影作圖”學習模塊中設置插入“三面投影圖的形成”“三面投影圖的繪制”“軸測圖的繪制”等微課視頻;在“建筑圖的識讀與繪制”學習模塊中設置插入“建筑平面圖的繪制”“建筑立面圖的繪制”“建筑剖面圖的繪制”“圖紙符號”“圖紙圖例”等微課視頻。
(三)教材體例的創新性
作為蘊含資源多樣、知識獲取方式多樣的載體,為學習的便捷和自由提供了可能。建筑制圖課程作為一門知識技能點繁多、實踐操作性強的基礎專業課程,教材體例既要在內容組織上體現系統性、又要考慮使用的方便性,既要突出知識、方法技能和實踐體驗的過程融合,又要把學生的職業思維觀念和實操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心。為此,從建筑裝飾制圖與識圖技能要求和學生的學習規律特點出發,結合當前學生手機媒體學習需要的特點,可依次設置為“(1)認識制圖基本知識和技能”;(2)根據三維立體繪制二維平面投影圖”;(3)根據二維平面投影圖想象三維空間立體”;(4)建筑施工圖的識讀與手工繪制”;(5)裝飾施工圖的識讀與手工繪制”;(6)建筑裝飾測繪”;(7)透視圖的繪制”等7個學習項目。每個項目設置必要的“知識與技能”“在線課堂”“課后實訓”“課后實訓評價標準”等環節。其中,“在線課堂”主要借助二維碼掃描功能,結合微課視頻、課件等課程素材,便于學生對于學習重點和關鍵技能的學習掌握;“課后實訓評價標準”則可以滿足學生對實訓完成情況予以自我對照評價、驗收強化。在編寫形式上,力求采用大量的圖片加注解方式,直觀明了地突出“實用的制圖知識與技能”,以方便學生閱讀與理解,更突出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結語
自2014年以來,國家教育部發展職業教育信息化相關文件——《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等陸續發布。堅持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信息技術支撐和引領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能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編寫合適的建筑制圖立體化教材,并以此為媒介,探索更為有效的建筑制圖課程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是提高高職裝飾專業教學質量的必然。
參考文獻:
[1]章金萍.“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一體化教材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17(1).
[2]鄭鵬飛.碎片化工程制圖課程資源的建設與研究.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1(4).
[3]王昊.高職教育立體化教材建設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16(1).
[4]韓淑琴.微課在高職化工制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化工管理,2015,33(6).
[5]孟春芳.高職《建筑制圖》微課建設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1).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