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瑾
[摘? ? ? ? ? ?要]? 高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單純的專業教育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學生的道德素養、職業素養亟待提升,在高職教育中引入思政課是解決這種矛盾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目前全國上下大力推進的方式。作為高職院校教師,分析新時期高職教育面臨的形勢和思政課本身的優勢,指出在高職教育中引入思政課很有必要。
[關? ? 鍵? ?詞]? 高職教育;思政課;專業課;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126-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這深刻闡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對高校教育的重要性,指明了下一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作為高職院校的代表,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負責同志在會上發言,充分說明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高職院校的重視,使我們這些奮戰在高職教育一線的人民教師倍感振奮。筆者認為,基于新時期高職教育面臨的形勢和思政課本身的優勢,在高職教育中引入思政課很有必要。
一、準確把握新時期高職教育面臨的形勢
高職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簡稱。從1980年建立職業大學到現在,我國高職教育已經走過了近30年的歷程。在遍地開花、迅猛發展、形勢喜人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難題和挑戰,呈現出新時期高職教育的“四大問題”和“三大機遇”。
(一)“四大問題”
一些人認為,高職教育的存在就是為了讓更多學生變相上學,為了拉升今后的就業率;另一些人認為,高職教育就意味著“次等教育”“二等教育”,屬于無奈的選擇或者說最后的選擇;還有一些人認為,高職教育就意味著藍領工作,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大背景下,很多高職院校面臨著“四大問題”。
1.關注少
高職院校錄取的學生一般分為兩種,沒考好或者分太低。沒考好的學生之前主要考慮的是本科院校,來到高職是沒有辦法;分太低的學生是能去哪里就去哪里,沒什么選擇。整個社會對高職教育、高職院校的關注很少,往往是最后沒辦法了,找一個看上去還不錯的高職院校。
2.投入少
國家的教育經費終究有限,站在政府層面,更愿意把有限的教育經費投入到本科院校、211或985院校,因為師資力量更強,投入和產出比也更高。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往往容易被忽視,需要“四處化緣,求人辦事”。
3.規劃少
相對于本科院校的高標準、高規格,高職院校的門檻更低,無序競爭的情況也更明顯。一個城市往往有多所高職院校,而本身的差異并不明顯,多數沒有中長期規劃或愿景,更多迫于招生壓力,生存狀況并不樂觀,導致資源浪費,影響了高職院校競爭力的提升。
4.特色少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愿景是建成“行業領先、全國一流、國際可比”、具有鮮明交通運輸行業特色的優質高職院校,其中具有鮮明交通運輸行業特色讓人印象深刻。而現實是很多高職院校過于追求小而全,拼命上學科,盲目比招生,導致與本科院校相比,自身特色不突出。
(二)“三大機遇”
據統計,2018年,全國高職(專科)院校1418所,在校生1133萬人,占普通本專科人數的40%。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專業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高職教育將迎來發展的“三大機遇”。
1.各級政府的持續重視為高職教育的發展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政府工作報告把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要求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和辦學體制,鼓勵更多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從2018年8月我國高職院校首個“世界一流”建設方案獲批通過,到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正式頒布,再到教育部5月8日發布《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在各級政府的持續關注和重視下,可以預見到,高職教育將迎來重大利好,必將進入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期。
2.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為高職教育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
伴隨“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的提出,中國將完成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隨之而來的是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過去流水線操作、機械式干活的一線工人將被專業化、智能化的技術工人所代替,不看文憑、只拼加班的工作模式將被重學歷、重規范操作的工作模式所替代。可以預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不但將帶來產業結構優化,產品競爭力增強,而且將以人才為導向,推動高職教育向供給側結構轉型,培養更多專業人才,為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3.校企合作不斷深入,為高職教育的發展提供更多更優的模式
從目前來看,校企合作的模式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深入,很多學校、企業嘗到了合作的甜頭。企業可以通過“訂單式培養”“規范化操作”等模式,快速高效地獲得高技術人才,降低人才獲取成本和員工上崗后的試錯成本,實現了快速上崗,熟練操作;學校降低了自身的實訓成本,不需要建過多的培訓基地;學生因為沒有了后顧之憂,實踐合格即上崗,增強了學習、操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了實踐教學水平,實現了高效就業。在三方共贏的同時,讓更多學生看到了希望,為高職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以探索嘗試的模式。
二、全面分析在高職教育中引入思政課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往往是以社會需求、最后就業為導向,社會需要的職業類型就是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類型,這樣的好處是針對性強、適應性強,畢業即上崗,不足是過于講求結果導向,容易造成專業知識過硬,思想素質不過硬的情況。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經濟不斷發展,對人才的評價標準越來越多元化,可以說,既對職業技能有要求,更對職業素養有要求。而職業素養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否正派,工作態度是否端正,是否有奉獻精神,責任意識是否強烈等。而思政課可以彌補專業課在這方面的不足,強化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責任意識和奉獻意識。
(一)引入思政課,有利于幫助學生正“三觀”,樹品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高職院校現有的教學模式對專業課、專業技能的要求較高,學生往往是只盯著就業,更多想著個人的前程。引入思政課,通過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清形勢,心懷感恩之心,增強赤子情懷、家國情懷,既想著自己的“小我”,更不忘國家這個“大我”。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狀態,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在平凡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引入思政課,有利于幫助學生講奉獻、講作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成功的評價標準越來越多元化,“拜金主義”“金錢至上”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盛行,高職院校的學生容易受到錯誤思潮的影響。引入思政課,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明白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掙了多少錢,身處多高的位置,而在于實現了多少的人生理想和社會價值;明白一個人不能唯利益至上,而要懂得付出,懂得奉獻;明白一個人不能只看重金錢,而要看是否有一番作為。
(三)引入思政課,有利于幫助學生擺正心態,適應社會
剛剛走出校園的學生對社會的期望值普遍偏高,一旦受到挫折,容易一蹶不振,甚至采取極端的方式。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專業性更強,選擇面更窄,遭受挫折的可能性也更大。引入思政課,有利于學生在校期間做好心理儲備,盡可能心態放平、期待放低;盡可能正確對待個人的進退流轉,遇到挫折不怨天尤人,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真正提高自身面對挫折的抗壓能力和百折不撓的韌勁,通過提升自己的能力,早日適應崗位,順利融入社會。
三、準確把握在高職教育中引入思政課的切入點
在高職教育中引入思政課,關鍵要有好的切入點,讓學生感興趣,能理解,有收獲。
(一)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我們身處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課堂或者老師只是其中之一。學生往往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單純的說教,純粹的理論很難起到良好教育的效果。可以將思政課和過去的歷史相結合,與具體的人物事件相結合,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二)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
我們傳統觀念里的思政課就是一些政治理論的疊加,運用的是“灌輸式”教學。而新時期可以考慮在思政課中增加更多的互動,通過情景再現、人物扮演、結構化分組等方式,讓學生主動、充分參與進來,激發對思政課的興趣,提升課堂效果。
(三)與專業課有機結合
歸根到底,學生還是面臨就業壓力,要以就業為導向。不能就思政談思政,要將思政課和專業課充分結合,通過知識的串聯、方法的傳導,讓思政課對專業課起到指導作用,專業課對思政課起到鞏固運用的效果,讓思政課不再枯燥,要接地氣,有人氣。
綜上所述,面對新的發展形勢,高職教育需要緊跟時代潮流,關注時代特征,順應時代發展。通過更多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入思政課,搞活思政課,確保學生政治堅定、思想穩定,讓更多學生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信仰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愛崗敬業精神的踐行者;讓更多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