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守琴
[摘? ? ? ? ? ?要]? 提升全民的文化水平,是我國當下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隨著各項政策改革,初中生可通過招生考試在高職學校就讀。以五年制高職大專為研究主體,對高校思政教育展開討論。介紹新媒體相關概念,并闡述其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時總結在新媒體背景下,思政教育目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最后提出創新思政工作的措施。
[關? ? 鍵? ?詞]? 思政教育;新媒體;高職大專;措施;機遇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208-02
信息技術目前在我國處于發展上升階段,新媒體是信息技術的產物?;谛旅襟w交互性強、打破失控限制等優勢,現階段新媒體逐漸滲透到各領域當中。高職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新媒體以其優越的特點,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若高校將新媒體引入思政教育中,將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高職大專相關介紹
(一)高職大專的定義
考慮到學生的興趣不同,國家支持高職院校的開辦,除去高考這一途徑,為學生提供另一條出路。高校學制通常為五年,前兩年學生需要簡單修讀高中課程,后三年再學習專業課程。高職大專的出現解決了很多學生的求學困難,實現了學生大學夢的同時,有效提升了社會整體的文化水平。
(二)高職大專的優勢
1.時間優勢
高中和大學課程放在一起,縮短學習年限,學習過程具有較強的連續性。省去學生參加高考環節,將高中課程和大學課程分別減少一年時間,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興趣,比接受傳統教育的學生早兩年畢業,在就業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2.專業優勢
高職院校緊跟時代發展潮流,開設的專業課程與當前企業招聘接軌,多數學生畢業后可定向分配工作。專業課程也是目前最熱門的專業,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修讀,這為學生后期更好地就業提供了廣闊前景。
3.就業優勢
高職大專學生除修讀高中課程外,還要學習相應的專業技能,學生的統籌能力得到提升[1]。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學校會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實習在高職教學中占有很大比例,與四年制大學相比,高職學生實踐能力較強,求職時具有顯著優勢。
4.學校優勢
目前我國高職大專學校管理普遍嚴格,學?;臼侨忾]式管理模式。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生的行為習慣得到約束。
二、新媒體概念及其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媒體定義介紹
20世紀60年代新媒體被提出,新媒體是以網絡為載體,實現信息傳輸的媒介。與舊媒體不同,網絡媒體傳輸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有線傳輸、無線傳輸等,接收信息的終端設備種類也隨之增多,如電腦、手機等。新媒體的定義是隨著時間發展不斷變化的,不同時代的信息載體存在差異,媒介形態也隨之發生變化。從目前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來看,新媒體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和無線傳輸技術。
(二)在思政教育中運用新媒體的優勢
高職傳統思政教育課堂沉悶,教學效果差。新媒體融入課堂后,在相同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率明顯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效果顯著,新媒體在教育中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信息傳播迅速
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思政教育內容的迅速傳播,學生還可從其他渠道不斷接收信息。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學生可在信息接收主體和傳播主體之間迅速切換[2]。以網絡媒體為載體,可以實現信息的同步轉播,打破時間、空間界限,進而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
2.信息共享,數據齊全
在各類技術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全世界已經被網絡牢牢連接在一起,網絡數據庫資源也在不斷擴充。學生可以在網絡引擎上搜索自己需要的任意資源,海量資源在網絡中得到共享。思政類資源非常豐富,教師可在引用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將思政教育向社會延伸,進而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3.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在新媒體的影響下,信息輻射范圍增大。在不知不覺中,信息就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媒體輿論的力量是巨大的,新媒體在某種程度上有很強的感染力,學生在輿論的影響下會主動探索相關信息。思政教育可利用學生這一心理,使其主動深入了解思政知識,達到規范自身行為的目的。
三、在新媒體影響下,高校思政教育發展現狀
(一)思政教育煥發活力,教育工作面臨新機遇
1.師生平等,有助于思政雙方順暢交流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說教式思政教育在目前高校課堂中已不再適用。為解決教育困境,將新媒體融入課堂是思政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新媒體讓師生交流環境更加輕松,師生地位平等,學生作為信息受眾對思政觀念的接受程度明顯提升。微信、微博等交流平臺目前已經成為學生緩解壓力的最佳選擇,教師可根據學生發布的動態對學生深入了解,這樣能夠幫助教育者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工作,達到降低學生防備心理的目的。
2.思政教育素材豐富
利用互聯網豐富的教育資源,教育者可根據課程內容截取代表性較強的內容,如圖片、視頻等。將搜集到的材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典型案例深入學習相應的思政知識。此外還可打破時空界限,在論壇上發布思政論點,不同地區的學生同時參與討論,進而拓寬學生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