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龍
[摘? ? ? ? ? ?要]? 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數控專業是在如今時代潮流下,學校和職業相互進行交流、相互發展的一種中職人才培養模式,對加強中職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對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模式中,提高了學生走入社會后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態度,提高他們的就業質量、職業遷移能力和生活質量。對企業來說,能夠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的人才,能夠促進教育的發展,對培養現代化專業人才、提高人才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關? ? 鍵? ?詞]? 中職教育;數控專業;人才培養;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028-02
最早提出來學徒制的是西方國家,這種學制突破了以往舊的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師傅的身份帶著學生一邊教學一邊實踐。學生在實踐中慢慢掌握技術,直至技術成熟。這樣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工作技能。在我國,學徒制逐漸成熟起來。中職院校為我國的制造業培育了很多高素質、高專業的人才,如今,國家和社會對工匠精神越來越重視,院校的數控專業緊跟時代的潮流,將中職數控實訓教學融入工匠精神中,重拾工匠精神,為我國培育高質量人才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一、中職數控人才工匠精神培養的必要性
(一)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如今,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快,工業化生產會實現自動化,而數控技術是制造業能夠實現自動化的一個必備的專業技能,數控技術的應用對今后提高勞動生產速率和產品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說,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強弱取決于數控技術是否先進。一些數控技術相關專業的專家預測社會對機械化人才需求總數將會逐年遞增,這些數據表明產業轉型升級會使數控人才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那么相應的,對于數控人才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工匠精神在中職數控人才的培養必須要跟上。
(二)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
最近幾年,工匠精神在整個國家和企業中受到的重視越來越高,我國多次提出要大力弘揚勞動模范精神,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據統計,全球企業的注冊數量超過了萬數,而傳承超過200年的企業僅僅只有5586家。其中擁有200年傳承歷史企業最多的是日本,總共3146家;其次就是德國,總共837家;最少的是荷蘭,僅有222家。這些國家的企業之所以傳承的年份比較久遠,與他們公司內部的職工一直堅持工匠精神是離不開的。這說明,工匠精神對于公司的長久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中小型企業并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對于“工匠精神”的重視度不夠。他們過于重視短期利益,所生產的產品質量不高,不具有創新性,這樣不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
(三)中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在企業中進行調查、研究后,我們發現企業不僅僅重視職員的專業知識,還重視學生的職業態度和職業素養。在調查中發現,中職畢業生在工作中最缺乏敬業、責任、嚴謹、細心和吃苦等工匠精神。職業技能體現的是一個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的解決能力,而職業精神是指是否有追求卓越,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只有當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能夠有機融合后,才能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創造出好的業績。因此,中職院校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數控人才的培養必須與企業的發展需求相契合,在教育的過程中加強工匠精神的培養,這樣才能夠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學生,有利于提高學校知名度,提高生源質量,為今后中職院校的招生提供良好的社會聲譽。
(四)學生個人生涯發展的需要
中職數控專業的學生在完成學業后進入社會,大部分學生將會從事一些機械零件或者設備的設計、加工或者是一些出廠設備維護和售后維修工作等。這些工作都需要中職數控專業的學生具有很好的專業技術知識、專業素養和專業態度,因為這些要求關系到產品的質量問題、服務態度問題和服務質量問題。因此,中職院校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具有很高的工匠精神,學生具有這些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后對提高他們的就業質量、職業遷移能力和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學生個人生涯的發展。
二、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現狀
(一)對工匠精神重視及滲透度不夠,不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我國的職業技術學院所培養的學生應該是具有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型人才,但是,實際上職業技術學院并設有達到這一要求。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雖然具有專業技能,但是沒有實踐能力;有專業技能,但是沒有創新。一些學生走進社會、走進企業后,不能吃苦、不能全心全意對待工作,只想著偷懶,對工作缺乏熱情,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能夠腳踏實地、踏踏實實的工作。從職業技術學院走出的學生每年的數量雖然很大,但是在質量上與企業的要求卻相差很大。說明在職業技術學院的教育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工匠精神”的重視程度不夠,不能將工匠精神和專業知識兩者兼得,只通過簡單的課程講解,不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能達到企業要求的培養目標。
(二)“工匠精神”培育流于形式,社會整體“工匠精神”意識淡薄
在多數人的思想中,中職教育學校是成績不好的學生的選擇,職業院校成了“生源質量差”的代名詞。所以,在我國,中職學校的生源往往受到較低的文化教育,并且他們的自我管理及約束能力比較差。所以,學生在進入中職學校以后教師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培養起來會比較費力。因此,教師往往將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培養放在了首位,而對人文素養、工匠精神的培養的要求就會相對低一些。還有一些學校的培養方案中雖然具有“工匠精神”培養的相關課程,但是,形式主義太重,只是將學生聚集到一起進行內容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并不具有很高的教學效果。另外,在社會上,人們總體的“工匠精神”意識很淡薄,社會氛圍很浮躁,人們的功利心很嚴重,過分關注工資、金錢和地位,很少人能夠靜下心來堅守“工匠精神”。綜上所述,這些原因都造成了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缺乏。
三、基于工匠精神引領下的中職數控專業技能人才培養路徑
(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工匠精神滲透
中職院校數控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與否是影響中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只有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數控專業中去,才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在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不管是中職數控專業、還是物聯網工程,或者是計算機技術工程,在學生的教學計劃中,一定要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學中,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在現實中,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創新人才培養,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中職院校數控專業的教師要切實在學生的專業教學中將工匠精神融入課堂中,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工匠精神在他們今后的職業生涯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增強工匠意識;在課外實習的時候,將學生帶到企業進行實訓,在工作的環境中,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影響力。這樣可以讓學生不斷地提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將來成為高質量的專業型人才。
(二)完善校內氛圍,使學生近距離觸摸“工匠精神”
提高學生“工匠精神”的意識,還有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進行校園文化建設。一個好的校園教學氛圍對教學成功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中職教育學院必須要考慮這個問題。例如,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中,讓校園文化成為工匠精神的載體,中等職業技術學院可以通過讓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進入課堂,向學生講解他們的工作經驗或者工作成果。讓學生親身體驗職場經歷,在工作中感受到“工匠精神”。同時,還可以開展各種傳播“工匠精神”的教育活動專題,建立“工匠精神”傳播平臺。建造一些文化景觀建設,在校園中可以時時刻刻地讓學生感受到“工匠精神”,另外,在師生的行為上,要求將“工匠精神”化為實際行動,引導學生將“工匠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將工匠精神與校外實訓相融合,將其轉化為一種內在職業素養
學生要想具備工匠精神,中職教育院校不能只靠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工匠精神的學習,還要將工匠精神與校外實訓相融合,進行產教融合,將它們轉化成學生的一種內在的職業素養。中職職業學院和校外的企業進行合作的時候,在注意教學和理論相結合,在理論上,關注時事,與時代接軌,在實踐中,當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時,讓他們熟悉企業的運行規律、熟悉崗位的特點、熟悉職業角色,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企業是“工匠精神”最濃厚的地方。只有通過工匠精神與校外實訓相融合這種教學方法才能夠塑造高質量的人才。
近幾年來,中職教育院校的招生范圍越來越廣,但是,生源質量卻參差不齊,學生的職業素質不能得到保證。而中職教育院校為國家提供的具有高專業技能、高素質的高質量人才,所以,在新的時期里,“工匠精神”應該融入中職教育的教學計劃中,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夠保質保量,對社會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棟.淺談“工匠精神”在中職數控實訓教學中的融合[J].山西青年,2018(12):45.
[2]楚淑玲,張寧.雙元培育中職數控人才工匠精神培養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8,15(20):240,243.
[3]張寧,楚淑玲.數控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工匠精神培養淺談[J].科技創新導報,2018,15(26):211-212.
[4]孟憲華.淺談工匠精神教育課與中職數控實習教學的有效融通[J].新智慧,2017(23):54.
[5]朱來發.基于工匠精神引領下的中職數控專業技能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7(29):170-171.
[6]姜聰,楚淑玲.中職專業課程雙元培育“工匠精神”培養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8,15(31):141,143.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