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峰
[摘? ? ? ? ?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在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提出了健康教育的理念,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希望能夠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教學過程中的同時,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運動技巧等也能得到不斷提高。最為關鍵的是還需要對學生的心理活動形成高度重視,引導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等得到共同提升,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該教育背景下,我國中小學學校體育籃球教學,就必須緊跟時代發展需求,不斷地革新教學理念以及方法,在段位制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教育現狀,找出切實可行的策略。對此,主要圍繞我國中小學學校體育籃球段位制實施策略方面進行詳細分析,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 ? 鍵? ?詞]? 中小學體育;籃球教學;段位制;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6?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232-02
通過實際調查發現,在我國中小學學校體育教育過程中,尤其是在臨近考試的一段時間內,往往會出現文化課侵占體育課的現象。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而做好學生的體育教學工作,不僅有利于學生身體能力的提升,更能為其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實際中小學學校體育教育過程中,每個班級有較多的學生,但缺少專業的體育教師,特別是基于大班教學的現狀,較短時間內很難改變這種現象。為了有效解決問題,教師就必須不斷地創新教學形式,注重自身教學效率的同時,也應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方面高度重視。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分層教學形式逐漸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而在過去中小學學校段位制籃球教學過程中,一定程度上與分層教學理念不謀而合。為了促使我國中小學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質量以及效率得到共同提高,教師就必須加強兩者之間的研究,有效整合分層教學形式與段位制教學方式,為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此,文章針對我國中小學學校體育籃球段位制實施策略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構建籃球段位制教學體系的積極意義
所謂的段位制,簡單來說,就是對某種體育項目進行技術劃分,這在武術活動中,評價一個人水平的高低,就可以利用段位來區分??傮w來說,段位制不僅可以認證某個項目個人身份等級,而且個人的段位較高,那么相應地獲取的榮譽等就會越多。從當前我國中小學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現狀來看,武術教學過程中段位制出現得最多,而籃球教學中實行段位制目前還處于初期階段。將段位制教學形式應用在中小學籃球教育過程中,能夠依托于學生年齡發展特點,促使學生的籃球積極性不斷提高,進而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實質性的籃球教學工作,在構建良好籃球教學體系的同時,努力提高中小學生的籃球技能。與此同時,基于段位制籃球教學背景下,有利于教師不斷對當前的運動理念以及訓練方式等進行革新,進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籃球教學內容,增添籃球課程的娛樂性,幫助中小學生掌握籃球基本技能的同時,也有利于對籃球知識進行深入學習。總之,基于段位制的中小學學?;@球教學工作,對知識與技能共同重視,教師借助嚴格的籃球教學評價標準,促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育形式更具多樣化發展要素,以及在學生籃球積極性有效提高的同時,也為中小學學校其他教師更好地應用段位制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中小學籃球段位制教學體系設定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對中小學段位制體育教學的宣傳和普及
通過實際調查發現,當前在我國大多數中小學體育教育過程中,仍然采取的是傳統的教學形式,雖然武術教學過程中有段位制的存在,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仍然處于初期應用階段,并沒有切實推廣普及[1]。而對部分學生采取抽樣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學生并不知道段位制的概念,甚至有部分教師對段位制還未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從長遠來看,在中小學羽毛球以及籃球等多個體育項目中推廣段位制,任務任重而道遠。在當下乃至今后中小學體育教育中推廣段位制,不僅需要校方的努力,還需要結合政府等相關教育部門的努力投入。針對段位制的特點以及應用價值,學校結合教育部門的力量,應該大力向教師以及學生進行宣傳。針對大多數教師未能深入理解段位制的現狀,地區下的中小學校可以圍繞自身籃球教學活動的現狀,構建具有針對性的籃球段位制制度,明確劃分出包括初級、中級以及高級三方面的籃球段位內容,引導學生對每個段位的內容進行詳細的研究,以每個段位對學生的籃球標準以及技能等進行科學的評價。例如,一級指標步伐,分為側滑步、前滑步、后滑步、交叉步等;一級指標球性,細分為腰部繞環,撥球和傳球等;一級指標傳球,分為原地單雙手肩上傳球,原地雙手胸前傳球,行進間單雙手頭上傳球等。教師應該明確指標,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段位分級,這樣可以為今后教師更加標準地進行實際籃球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教師還應該緊跟時代發展需求,對段位教學的特點做出詳細的研究,進而不斷革新段位教學的課程內容以及模式等[2]??傊?,在中小學籃球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用段位制,教師對學生進行詳細的了解是關鍵。針對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承受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差異化。在教師制定教育目標以及內容的過程中,首先就應該深入認識學生的特點,做好相關分級工作的基礎,對各自段位的學生實施針對性的教學。在中小學籃球體育教學中應用段位制教學策略,整個過程都應該具備動態化的應用原則。首先,教師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教學內容以及體系進行實際的教學工作,根據學生多樣化的身心特點確定好段位分級內容,同時,根據不同層次當中的學生,教師應該制定差異化的教學方案以及目標。與此同時,教師在劃分學生層次分級工序中,并非一成不變。教師對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以及籃球技巧等進行詳細的分析調查,在進行段位分級環節,秉持動態化以及自愿性的原則,有效將學生劃分為初級、中級以及高級三個段位。其中,學生的籃球技術較差,身體素質較差或者是未參加過籃球訓練的學生劃分到初級層次;有著籃球技術,身體素質較好,曾經參加過幾次籃球訓練,同時也對籃球掌握了基礎性的知識,此學生可以劃分到中級層次;而有著過硬的籃球技術,學生本身的身體素質高,不僅對籃球知識有著系統的了解,而且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對籃球課程表現出了極大的學習積極性,此類學生可以劃分到高級層次[3]。
(二)創建多樣化的籃球段位制培訓渠道
在中小學體育籃球教學過程中應用段位制教學形式,簡單來說,就是基于現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師結合傳統體育教學方式融合段位制體育教學形式,促使教學工作呈現多樣化以及多元化特點的教學模式。為了促使中小學段位制籃球教學工作質量得到有效提高,教師就必須針對不同段位的學生,在其基礎上促使其技巧以及身體素質等得到共同提高。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也是實現最好段位制籃球教學目標,以及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好壞的標準。對于具有創新性的段位制體育教學形式,除了教師對段位制教學形式進行深入了解之外,還需要對其進行大力的宣傳,教師借助過去的教學經驗,能夠不斷創新段位制教學手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具體可以圍繞以下幾點進行。首先,地區的中小學校院方領導可以積極地鼓勵體育教師成立段位制科研團隊,對段位制籃球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分析,以實際籃球教學工作的特點為核心,從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學習能力、身體素質等方面出發,構建具有針對性的籃球段位制教學目標。其次,在實際籃球段位制教學過程中,為了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教師進行實驗驗證最為關鍵。這里我們以初級段位舉例,教師可以制定30秒為一組的原地持球腰部繞環、30秒原地體前交替低運球的實驗內容,選擇兩組學生,分別按照傳統教學形式與段位制教學形式進行對比,綜合考量小組學生的平均完成情況,進而突出段位制籃球教學模式的可行性。教師利用該種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段位制內容有更加全面的認識,而且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實際考察,也有利于教師對段位制教學內容進行及時的補充[4],最終推動中小學籃球段位制教學模式全面的推廣應用。最后,為了促使中小學籃球段位制全面推廣應用,學校還需要結合相關的教育部門,構建多樣化的培訓機制。身為中小學體育教師,自身除了掌握全面的段位制教學內容之外,還需要具有深厚的實踐經驗,進而在試點推廣過程中,才能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為籃球段位制教學工作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同時,教師還應該不斷地進行總結,及時發現自身段位制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圍繞事先制定的教學目標,第一時間進行教學方案的調整。同時,為了能夠促使不同段位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籃球技術水平等得到有效提高,教師就必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籃球特長生以及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等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特別是對于低段的學生,教師的側重點應該傾向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方面,主要表現為積極的學習態度和上進的學習精神;對于中級和高級段位學生而言,教學效果應當側重于是否有效提升籃球運動技能,提高籃球實際競技、比賽水平,是否加深學生對籃球運動中的競爭意識、集體意識等的認知和理解[5]。
簡而言之,在實際進行中小學學校籃球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籃球技能,促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教師就必須應用好段位制教學形式,加強對段位制教學方式宣傳力度的同時,教師還應該構建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機制,進而促使教師教學能力不斷提高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籃球技能的提高,為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杰.中小學籃球課教學現狀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7(22):152-153.
[2]曹彥根.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籃球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數碼設計(下),2018(7):265.
[3]史龍龍,張長念.武術段位制教學引入中學體育課堂探析[J].體育時空,2018(8):36-37.
[4]洪群超.試論中小學籃球教學的創新與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17,7(3):95-96.
[5]靳子豪.中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方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8):98,100.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