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舉
摘 要:當前,國家更加重視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而且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需要進一步地深入加強和深化推進。本文探索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提高單位工作效率。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新政府會計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是其運作和政府職能發揮的重要載體,也是國家財政管理的重要內容。國家不斷推進和深化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出臺相關的制度和措施。2006年,財政部頒發了《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2015年,財政部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監管,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2018年財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通知》(財資〔2018〕108號),再次強調資產管理工作,足以看出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加強對單位資產的管理,助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現狀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不斷深入,倒逼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加強對資產管理工作的關注和推進,特別是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于其資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現行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亟須加以解決。
1.家底不清,資產核算有待加強
自2019年以來全面實施的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政府會計主體需要對單位的資產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其會計要求更高,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也更加規范。但是,在過去預算會計體系下部分單位對于資產的核算過于松散,資產閑置或是資產處置不合理的行為時有發生,使得資產存在“賬實不符,家底不清”的現象。尤其是在向新制度轉變的過程中,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需要解決自身歷史遺留的問題,全面摸清自身的資產狀況,并根據新制度要求做好資產的會計核算工作,保證單位資產核算的明晰性,并同時做好固定資產臺賬的管理,從根本上解決資產賬實不符、賬目不清的現象。
2.基礎薄弱,制度建設需要完善
與企業相比,行政事業單位因性質不同,其對于資產管理工作重視程度偏弱,從而造成單位整體資產管理基礎較弱。
一方面,制度不健全,實用性不強。加強資產管理必須要有相應的制度和工作流程規范,政府也一再強調要完善各種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但是,目前國家還沒有形成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資產管理缺乏統一標準。而且,部分單位的資產管理制度適用性較差,不符合實際工作要求,不能真正制約單位資產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工作流程不規范,責任不清晰。由于體系的不完善,造成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基礎薄弱,缺乏約束,相關工作不規范,削弱了資產管理工作的可執行性。另外,因對于資產工作的責任不明晰,處罰力度不夠,使得違規行為屢禁不止,違規人員肆無忌憚。
3.管理缺位,執行力度不夠
一個單位的資產管理,必須要切切實實的真“管”,才可以發揮其對單位運營效率提升和執政能力增提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方面的工作沒有得到有效實施,流于形式。
一是日常管理不到位。由于缺乏制度支持,部分單位疏于資產的管理工作,人員配置不足或缺乏專業性,造成管理成為一種形式,較為松散。因此,單位資產的采購和處置等程序不規范,可能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
二是沒有與預算管理相結合。很多單位未將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導致各種資產的不合理購買和分配,這不僅對資產的管理不利,發揮資產的效用也是不可能的,這可能很容易導致單位內資產分配不均,有些資產可能閑置、利用率低,增加了行政事業單位的運營管理成本,降低了其運轉效率。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強資產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改革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國家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改革在不斷深入推進,加強資產管理是對政府各項政策和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這也是推動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有力支持。它可以更好地幫助政府實現對國有資產的統籌安排,完善財政對于資產的合理有效配置,充分發揮資產的最大效用,增加資產帶來的效益,充分體現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經濟職能。
2.有利于摸清單位的資產狀況并確保資產安全
通過資產管理工作的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加強資產會計核算、預算管理和資產監控評價,可以更清楚地掌握自身資產情況,包括資產總額、資產類型和分布以及資產的使用情況等。并在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強化對資產使用的管理,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保證資產的安全性。同時,摸清家底也可以幫助財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分配資產。
3.可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投入產出率
通過加強資產管理,可以幫助行政事業單位解決資產管理中的各類難以解決的病癥,保證各種資產配置的合理性,優化資源配置。在新制度下使用財務會計提高各類成本費用核算的準確性,從而更好地進行成本控制,提高運行效率。這也有利于推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機制,明確考核目標。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工作措施
1.推進制度建設,規范管理行為
完善的制度是有序開展資產管理工作的根基,因此推進制度建設,才能夠更好地規范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
一方面,在政府層面,必須加快國有資產管理法制化建設進程。根據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通過立法實現國有資產監管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系統化。目前,財政部也在推進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工作,力求通過立法來解決政府等單位在資產管理上存在的機制不完善、職能不清晰等弊端,實現所有單位資產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要推動建立自身的資產管理機制。為了推進自身資產管理工作質效,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在國家規定的基礎上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在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單位資產管理各個工作環節的具體工作規定和流程,并明確工作職責,以規范受約束單位的資產采購、使用、處置和日常會計核算和管理,充分發揮資產效用,提高運營能力。
2.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效率
在現有的經濟環境下,信息技術已被充分運用到各項工作中,資產管理也不例外,行政事業單位應該注重信息技術對資產管理工作的推動作用。
一是建立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單位可以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根據自身資產情況和工作流程,構建并不斷完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系統化資產管理的所有方面,例如資產購買的批準,資產使用情況的監控以及資產處置流程的審查等。通過使用信息系統,提高工作效率和執行力,并減少工作的形式主義。
二是建立信息平臺,實現數據信息的實時共享和自動分析。單位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不能獨立存在,其必須做好與其他系統的對接和融合,并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各個系統相關信息的實時共享和整合,幫助單位及時掌握資產情況。同時,還要做好數據的分析工作,實現對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等環節的動態監管,更及時地解決出現的問題。
3.結合預算管理,優化資源配置
實現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有機結合是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趨勢,可以幫助單位實現資產資源的有效管控,提高資源分配的科學性和高效性。
一是做好資產的預算配置工作。為提高資產的投入和產出效益,其首要任務是確保資產配置的合理性。只有資產分配恰當才能充分發揮資產對單位運營的推動作用,不至于因配置不當出現資產的浪費和閑置。行政事業單位要明確資產配置的標準,并結合單位各部門實際需求,做好調研和分析工作,以此做好資產的預算編制和配置工作。同時,加強資產配置的審查,確保配置的標準化。
二是將預算管理融入資產管理中,做好資產的管控。除了扎實做好資產的預算編制及配置工作,還需要做好對資產的動態管理,及時掌握整個單位的資產使用情況、資產存量信息,保證資產預算的有效執行。此外,應進行資產盤點清查工作,以確保賬目和實物一致,減少國有資產挪用的情況。
4.加強監督考核約束機制,抓好資產管理的執行落實
為了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成效,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利用監督和考核機制來約束資產管理行為。
一方面,需要明確具體的工作職責,加強對各環節的監督和控制,形成全覆蓋且分工明確的資產監督體系,保證資產管理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并設置對應的約束機制,對于出現的違規行為或是不符合要求的工作,如侵占國有財產、違規進行資產采購、不按程序審核審批等,均要給予嚴厲地懲罰,確保監督制度不會淪為形式。
另一方面,應細化并強化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考核機制和國有資產報告制度,以考核為抓手來促進資產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和統籌安排,并以考核結果為導向來約束行政事業單位對于資產的使用和處置等行為。
新的社會經濟環境以及新的政府會計制度,正在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前進。為了通過加強資產管理提高單位的運營能力,必須要認識到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據實際情況創新工作措施,加強資產管理,摸清單位的家底,提高各項工作效率,推動資產管理工作開展,最終實現行政事業單位工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錫茂.探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1).
2.劇燕飛.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強化措施探討.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10).
3.秦敏.強化四個抓手推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邁上新臺階.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09).
4.吳爽,王志傑,趙鴻春.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對策研究.天津經濟,2018(2).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