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教育科技體育局教研室 孫曉娜
我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以“課前編制導學案;課中實施四環節;課后評價多元化”為基本流程的 以“導學案”為依托的小學數學“四環節”教學法,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段:課前編制導學案
1.編制原則
編制優質的導學案是實施“四環節”教學法的前提和保障,編制時應遵循主體性、探究性、導學性、參與性、層次性、實用性的原則。
2.編制要求
(1)深入研讀教材與學情,從實際出發編寫導學案。(2)以年級備課組為單位,集大家之智慧,編制導學案。(3)導學案內容要清晰明了,由易到難,螺旋上升。(4)導學案容量要適宜學生,便于操作,突出實效。
3.內容結構
(1)學習目標;(2)學習重難點;(3)資料鏈接;(4)預習檢測;(5)主要內容(自學內容、合作學習內容、展示內容);(6)達標測試;(7)拓展延伸。
4.實施流程
(1)分析學情,形成初案;(2)分發學案,樣本實驗;(3)問題反饋,調整學案;(4)確立學案,推廣使用。
第二段:課中實施四環節
1.明確目標,自主預習
自主學習是整個教學模式的核心,而自主學習始于明確的目標。因此,應鼓勵學生以“導學案”為載體,目標明確地自主預習,實施策略如下:
(1)學生根據導學案,明確學習目標,正確、有效地結合教科書進行自主預習,完成“導學案”中的自主學習問題,同時生成新問題。
(2)問題導入,層層遞進。導學案中設計具有全面性、層次性的問題,循序漸進,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悟到解決問題不看書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需要繼續深度學習。
2.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1)學生在交流展示中,不但可以豐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在聆聽、討論、質疑中鍛煉了合作交往的能力,培養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此環節是針對學生獨立解決不了的內容而設置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2)展示交流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小組內交流,使組內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晰,結論更準確;二是班級集體交流,班級集體探究主要是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集中解決難點。
3.達標檢測、適時點撥
(1)達標檢測旨在考查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內化與運用情況。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數學目標和學生探究情況畫龍點睛地進行歸納、概括,使學生清楚有關概念、性質、公式、思維方法及學習方法等;然后讓學生運用探究獲得的知識,舉一反三地解決類似或相關的問題。這一階段既是學生鞏固和擴展知識的過程,又是吸收內化知識為能力的過程。檢測內容一般分為三類:基本類、變式類、拓展類。
(2)教師適時點撥。教師針對學生檢測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點撥學生理清思路,排除故障,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通常的點撥方法有: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處點撥;在學生理解知識的難點處點撥;在學生認識的偏差處點撥;在學生探究活動的反思處點撥;在學生思維的轉折處點撥等。
4.聯系生活、拓展升華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各種現實問題,體驗數學的無窮魅力,這是數學教學的首要的整體目標。因此,這一階段要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出的結論與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與數學息息相關,體驗數學活動的愉悅性和處理問題的優越性。
第三段:課后評價多元化
課后的多元化評價是關注學生個性、注重差異,以鼓勵為主的民主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及學習能力與探究精神給予充分肯定,并為學生今后解決類似問題指明方向。其作用是鼓勵學生積累自主學習的經驗,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其方式是: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價及師生互評,教師適時調控評價過程,給學生以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自信心,使學生逐漸把自主學習作為學習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在激勵評價的同時,教師針對學生的困惑適時點撥,因勢利導,致力于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頓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學習方法的梳理、歸總。
以上“三段四環”既密切聯系,又互相制約,形成統一的動態的流程,將教師“學路”“教路”有機融合在一起。在實施中,“三段四環”既可以在一節課中體現,也可以在一個課題的教學中通過兩節課、三節課來體現,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教學內容等不同情況對教學步驟進行合理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