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鎮永平小學 蔡梅香
筆者多年從事小學中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總感覺學生在課堂上欠缺學習數學的熱情與積極性,課堂氣氛沉悶,原因是數學內容較抽象、枯燥、乏味,再加上中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不持久,課堂教學很難組織,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后來,筆者有幸觀摩了特級教師張齊華的幾節課,課堂上張老師將游戲融入其中,讓學生總會興致高昂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讓我深受啟發。將游戲融入中年級數學課堂中,寓教于樂,樂中求教,對數學教育教學必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斯賓塞認為:“在所發生的一切教育變革中,最值得人們注意的是把知識的獲得當作一種快樂的事。”中年級數學應力求游戲化、趣味化,讓中年級學生感到數學既好玩又有趣,學生自然而然會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數學的“心向”——去玩數學,感覺到數學是好玩的。中年級數學游戲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中年級學生學好數學的內在動力。
案例回放:特級教師張齊華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先讓一位男生用繩子量出長5 分米,寬3 分米的長方形周長后,便讓同學們玩起了猜謎游戲,出示5 張卡片,讓同學們依據老師的演示,猜一猜哪張卡片上的算式表示長方形的周長,請說出你的理由?
案例分析:特級教師張齊華通過這樣的猜謎游戲,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學生們躍躍欲試,有的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有的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謎底,從而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地投入教學中……游戲對于中年級學生而言,既是一種娛樂,又是一種學習,同時是最成熟、最有效的學習,游戲在中年級學生們心目中的作用是如此特殊,作為特級教師的張齊華深深地抓住了中年級學生的這一特點,并及時有效科學地運用于“長方形周長”的教學活動中去,有效地激發了中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作為教師,理應將“兒童”當作兒童,尊重兒童的天性,從兒童的視角去組織課堂教學,讓童趣在課堂上到處飛揚。教學“時、分的認識”的課堂上,特級教師張齊華以童話故事“龜兔賽跑”導入,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學校的一個圓形大操場,操場的四周等距離種著12棵樹,長腿兔子與短腿烏龜繞著圓形操場進行一場比賽,學生清楚地看到烏龜跑一個間隔,兔子已經跑了一整圈。接著,特級教師張齊華給長腿兔子與短腿烏龜施點“魔法”,使長腿兔子變成了分針,短腿烏龜變成了時針,學生們驚奇地發現畫面竟然變成了一個大大的鐘面。在特級教師張齊華的課堂上,游戲的巧妙融入真具有童話般的魅力,怎能不讓學生們神往與迷戀呢?
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的數學學習行為需由興趣主導,顯然,教師應從中年級學生的視角去看待數學問題,設身處地地感受中年級學生在課堂上的感受,讓中年級學生在好玩有趣的情境中去親近數學,去發現數學,去創造數學,去享受數學。
教師可以為中年級學生構建數學故事情境,讓中年級學生在“賞”故事中生發數學學習的興趣,因為中年級學生對故事容易著迷,教師就可以利用數學故事,讓學生們快樂學習數學,同時,數學知識在發展變化的過程中會留下不少生動有趣的故事,教師如能巧妙利用,則可以讓中年級學生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案例回放:特級教師張齊華《“數”說淘寶》的拓展課上,為學生構建了如下的數學情境:
師:張老師看中了一本書,到處買不到,在淘寶網上一搜索,還真有!我最終鎖定了兩家店鋪,A 店鋪和B 店鋪,該選哪一家呢?誰能給我點建議?
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
師:你會如何選擇呢?將自己的觀點與想法與同桌說一說。(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案例分析:特級教師張齊華構建的真實的“淘書”情境,學生們儼然成為淘寶買家,學生們會通過數據間的辨析、比較、綜合、分析、判斷、思維做出相應的決策。這樣的情境會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全情投入,體驗數據的價值,生發對數據的熱愛。
作為教師,應依據中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特征,為學生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比如,教學中年級“統計與可能性”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游戲活動情境,提出: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什么顏色?讓學生通過大膽猜想后進行游戲:每次摸一個球,摸出以后把球再放回口袋,一共摸40 次,并讓學生對摸的結果作記錄與統計。這個活動情境的設計,使學生將動態的數學表象與可能性的本質聯系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外部行為活動逐步內化為內部心理活動,由此發現可能性大小的原因,構建起知識的意義。
中年級數學游戲教學是一種有效的策略,教師應深刻認識游戲在數學教學中的價值,遵循小學數學教材游戲化處理的基本原則,做好數學游戲化的設計、組織與實施、評價等工作,借鑒特級教師張齊華等成功的游戲化教學的經驗,從中取長補短,大膽取舍,不斷創新,以促進“教”與“學”的雙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中年級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