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張浦鎮第二小學 倪菊芳
趣味性是數學活動課的靈魂,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挖掘其趣味因素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小學生天生好動、好問、好勝,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學中要注重創設各種情景誘發興趣。如播放有關自然知識的影片、展示圖片或講一個小故事、做一個小實驗等,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感受奇妙的自然現象、有趣的實驗現象,誘發學生學習情趣。比如在教學公倍數前,先做這樣一個小實驗:老師手里拿一些圓珠筆芯,可以平均發給4 個組長,也可以平均發給8 個組長,你們猜猜老師手里有多少支圓珠筆?課堂上頓時沸騰起來,有的猜錯被糾正,有的說是32 支、64 支,有的認為可以是16 支,甚至有的認為至少8 支,聰明的學生認為只要是8 的倍數的數都有可能,教師揭示謎底……道理淺顯易懂,學生能初步感知公倍數在生活中的運用,氣氛高漲,富有情趣,有利于學生更主動地學習。
引導探究是活動課的中心環節。活動不是目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探究知識,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主體活動內化和外化的統一。教學時因勢利導,讓學生通過觀察、設計或通過實驗尋找問題的答案,驗證假設,得出結論。通過自己努力獲取想要得到的知識,從中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興趣激增,學習更積極。
在教學完“怎樣的三條線段可以圍三角形”之后,安排了這樣一項活動:給你一段長18 厘米的線段,請分成三段,有多少種分法?哪些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哪些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為什么?以學生考學生的形式開展活動,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羅列學生所有的分法,以便學生觀察。通過激烈的答題辯論,學生掌握了圍三角形的三條邊必須具備的特征,也能觀察到其中最長的一條邊是周長除以2 減1 的差。學生綜合所學知識,強烈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進一步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
研討驗證是活動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獲得直接經驗的基礎上開展解決問題的驗證活動,能激發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的美好情趣,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比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這個教學環節中,學生通過了解一副三角板每個角的度數,推斷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度,由此質疑:是否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 度?你有什么辦法證明?在毫無根據的猜測下,大家意見不一,于是學生在小組的研討下獻計獻策。各個小組對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進行調查測試,通過測量每個角的角度馬上得出了內角和差不多都是180 度(測量時有些誤差),其中一組組長提供給大家一個更快的方法:撕下三個角,對好頂點將這三個角拼在一起,可以拼成一個平角,因此可以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度。學生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又增添了學習興趣,通過合作研究獲得了另一種能證明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度”的方法。
競賽、游戲能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和極大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勇于爭先的意志品質。同時,學生在競賽、游戲中鞏固所學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能力。
1.在探索規律中比一比
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教學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數學活動:在完成了的兩組練習后,讓學生仔細觀察題組特點,并照樣子進行列式舉例,比比誰先探索到其中的規律,經觀察思考后,不少學生舉例如:發現了這組題的特點為:兩個分數都是分數單位(分子都是1),而且它們的分母只有公因數1。所得的和或差的分母是兩個分數分母的乘積,分子是兩個分數分母的和或差,通過通分驗證結果果然不差。“你能舉例我也能編題”,課堂上馬上呈現出踴躍發言的熱烈場面。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下,總有學生再想攀登向前,顯示自己的本領,好表現的孩子果然又找到了類似的口算方法:如果兩個分數分子是1,分母是倍數關系,那么所得的和的分母是較大的數,和的分子是兩個分母間的倍數加1,差的分子是兩個分母間的倍數減1,也就是說通分驗證后果真如此!全班不約而同地把掌聲送給了這位學生。又有一位學生自告奮勇地站出來談談他的發現:的分母是連續的偶數,分子都是1,類似這樣的題的口算方法:和或差的分母是兩個偶數的最小公倍數,和的分子是兩個偶數之間的奇數,差的分子都是1。通過驗證他們的觀點正確,探究到的不同規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相當精彩!所以只有在相互激勵的活動情景中才能激發學生好勝的心理,激流勇進,彼此教學相長。
2.在鞏固練習中賽一賽
如果說在探究知識的數學活動中能充分調動優等生的學習情趣,那么在練習鞏固中就要充分調動中差生的學習情趣。課標指出:評價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所以在數學活動中通過比賽的形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看到進步要及時表揚,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因人而異,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方法,有的要給予希望,有的要給予鼓勵,有的則提出更高的要求,進行更多的挑戰。只有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不按成績區別對待,時時關愛學生,尤其對那些學習特困生,做到“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那么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感受老師的親切,感覺上課的快樂,有了快樂,上課自然有了良好的學習情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使學生樂學、要學、好學。
總之,數學活動課如果能創設有意義的教學情景,充分挖掘其趣味因素,發展多種感官,調動探索欲望,踴躍參與,積極思考,能大大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