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巧婷 華東交通大學藝術學院
美國音樂教育課程的理論與實踐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隨著教育的發展,室內樂這種合作學習的課程被許多學校系統化地運用于教學中,尤其是有較多音樂演奏專業學生的學校。
美國高校的室內樂教育歷經了很長時間的發展,目前,大部分高?;旧隙加型暾?、系統的教育體系,尤其是有較多演奏專業學生的學校。學生從室內樂課程中可以學習演奏技巧,鍛煉協作能力,彌補獨奏課程中較為單一、封閉的教學。同時也可以培養音樂的素養,提高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能力,積累演奏經驗等。
作為一門極富變化、彈性較大的課程,室內樂在教學上賦予了教師極大的自由度。不同學校在室內樂課程的安排上會有不同的教授方法和要求,沒有統一的課程規劃、教學目標、教學特色等。甚至有時候,雖然是在同一所學校,但不同教師在教授室內樂的時候也有各自的特點。然而在這種看似分散的教育模式中,我們仍然能夠找到共同的室內樂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力,給予學生極大的發揮想象和實踐空間等。
美國高校在室內樂課程的實施理念上普遍以類似于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為主,突出學生的應用和專業能力。其以職業勝任能力為核心,對“專業性”的要求極為突出。各校在室內樂課程的實施上,一般都是按照器樂專業課的方式進行分組授課,且每周或每學年的課時要求都有具體的教學計劃。
各校有不同的安排,有的學校是由學院統一根據選課學生的樂器來進行分組,并安排指導教師。有的則會開放性地讓學生自己尋找想要的組員及授課教師。不過,不論是以哪一種方式,授課教師的選擇通常都是以其所教授的室內樂組合中的器樂為主,如木管三重奏(單簧管、雙簧管、巴松管)的組合會安排由這三種樂器其中的一位教授負責指導。由于指導教授專門教授的便是組合中的樂器,因此能清楚地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辦法。例如,學生對室內樂的曲目不了解,教授便會根據學生的程度提供適合的演奏曲目。碰到演奏技法上的問題,教授也會及時地給予其具體的演奏方法和建議。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向教學模式是室內樂課程主要的上課方式。其強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從旁協助,從而讓學生化被動地知識接受為主動地研究探索,掌握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在正式開始上課前,會與學生討論上課的內容和排練的曲目,其后交由學生自主練習、組織排練。課上則以學生的演奏為主體,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講解、引導。待學生具備了專業能力后,便可與教師討論排練作品的風格、方向。此外,基本上,每所學校都會有一定的樂譜資源供學生選擇,學生有充足的練習空間,真正實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同時,由于室內樂是學生培養方案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其上課安排都有大致的具體計劃。因此,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式地給予學生專業指導。有些學校在學期中還會不定期地組織室內樂的學生將自己近期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并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形成實踐交流會。大家可以從彼此的演出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長處,共同成長,這正好體現了音樂合作的主旨。
美國在室內樂課程的培養模式上已經創造了許多成功的經驗。本文根據個人經驗,從美國高校室內樂的發展特色和教學模式進行了詳細介紹。透過分析其教育概念和藝術創新方式,希望能實現學生在音樂上的全面發展,為當今社會培養更多具有持續發展前景的音樂人才。同時,也對國內的室內樂教學做出有意義的探索,以期讓室內樂能更好地在國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