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爍 陳 曉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我們在培養學生時,關注的不再是單一知識的學習,而是學生在整個學習生涯中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學生接下來的發展奠定基礎。中國歷經五千年的發展,蘊藏著豐富的傳統音樂,這些便是音樂教育發展中需要我們挖掘和繼承的,這是中國音樂教師的責任所在。如何將中國傳統音樂引入教學課堂,充分發揮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是每位一線教師應引起重視的。
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歷經幾千年的積淀,是中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音樂,對中國音樂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音樂主要是指中國人利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創作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樂,不分創作時間,包括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宮廷音樂等多種形式,是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比較具代表性的有《二泉映月》《漁舟唱晚》《牧童短笛》等優秀的作品。但是,顯然很多對中國傳統音樂的欣賞尚停留在表面,未能對其中所蘊含的含義進行深層次挖掘。
現如今,中國傳統音樂受到廣大高校的重視,無論是社會還是學校,很多人開始自發了解、演奏一些中國傳統音樂。但目前高校對傳統音樂的開發利用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一方面,由于專業人才的缺乏,未能形成一定的課程體系,學生所了解的中國傳統音樂是不完整的。時間限制導致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認知比較粗淺。另一方面,音樂教育對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視不夠,僅僅是在口頭上的重視與開發,未能采用一定措施徹底利用這種開發。當然,中國傳統音樂在高校音樂課程中發揮了一定作用,舉辦了一些交流活動。但是,如何充分挖掘其中資源,充分發揮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仍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社會的需求,大膽創新、與時俱進。
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引入中國傳統音樂缺乏一定平臺。畢竟,在高校開展中國傳統音樂課程的教師有限,而中國傳統音樂類型豐富多樣,對教師教學具有一定的壓力。所以,要想在音樂教學中,發展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就應充分利用民間人士的力量,建立合作平臺,將中國傳統音樂引入課堂,為學生帶來豐富、專業的傳統音樂教學。高校可定期組織一些民間優秀藝術家交流活動,不僅促進學生成長,而且推動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之間的碰撞。同時,合作平臺的建立,能夠為現代音樂和傳統音樂的交流提供平臺,讓學生在這種多元的音樂文化中成長,培養高素質音樂人才。
高校為社會培養人才,要迎合社會需求。如果高校閉門造車,就不能了解當今社會對音樂人才的需求點,也就無從談起利用中國傳統音樂發展音樂教育。因此,教師應開展教學實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觀看優秀的民間藝術家的表演。其實,街頭巷尾有很多優秀的民間藝術家在默默地宣揚著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與他們交流,無論是在音樂上還是在語言上,都能讓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產生更深層次的認知。同時,高校應組織一些交流活動、比賽活動,通過比賽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音樂的豐富內涵,了解中國人的民族精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是對學生精神層次的提升。
中國傳統音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單一利用一些交流活動,難以滿足學生的發展以及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需求。所以,各高校應該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建立關于傳統音樂的課程體系,充分挖掘傳統音樂資源,讓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產生系統認知,而不再是某一種音樂形式或音樂作品。高校應建立系統的課程體系,全方位介紹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代表作品、特點等內容,讓學生更了解傳統音樂,在今后的學習發展中更好地利用中國傳統音樂,為中國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揚貢獻一分力量。
中國傳統音樂具有獨特的魅力,在當今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很多人對西方音樂文化盲目崇拜,忽視了中國自身的傳統音樂魅力。因此,面對外來音樂的沖擊,中國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展迫在眉睫。一方面,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進行中國傳統音樂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中國傳統音樂也應緊跟時代的腳步,不斷完善自身,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以便獲得更好的發展。中國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揚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畢竟,中國傳統音樂代表了中國在音樂方面的造詣,代表了中國人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