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 葉 研 李海月 于貴新 胡 麗 孫立庚 沈 壯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預防醫學研究中心職業衛生所 北京 100020)
職業病報告工作是國家統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了解和掌握職業病發病的重要途徑[1]。2005年7月9日,北京市衛生局發布并實施了《北京市職業病報告管理辦法》,規定職業病報告采取網絡直報和紙制報卡郵寄2種形式[2]。2006年7月1日起,北京市啟用《北京市職業病報告卡》網絡直報系統[3,4],并于2014年將《北京市職業病報告卡》中病例報告信息導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中,應用國家報告系統統一進行上報。北京市每年新報告發現的病例與國家職業病報告情況相似,以塵肺病例最為常見[5],約占每年新報告病例的90%,也是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點和難點[6,7]。因此本次研究以北京市2006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塵肺病報告卡為研究對象,從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三個方面評價目前網絡直報數據質量,并探索提高網絡直報數據質量的可行性措施和建議。
1.1 對象: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塵肺病報告卡》中,選取北京市報告時間為2006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塵肺病報告卡為研究對象。
1.2 指標與方法:質量分析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三個方面。其中,缺失和重復情況用來描述完整性;時間邏輯錯誤用來描述準確性;及時率、確診至報告的時間間隔和年度報告率來分析及時性情況。其中,進行及時性分析時刪去存在時間邏輯錯誤的報告卡。
1.3 相關定義:(1)報告卡缺失和重復:根據《塵肺病報告卡》的報告類別、身份證號、各期確診時間和死亡時間來確定患者應有的報告卡數量。報告類別為“首次晉期病例”,且確診時間為2006年7月1日及以后的的病例,應有2張病例報告卡,分別為新病例和首次晉期病例報告卡。報告類別為“再次晉期病例”,且首次確診時間為2006年7月1日及以后,應有3張病例報告卡,分別為新病例、首次晉期病例和再次晉期病例報告卡;報告類別為“死亡病例”,即確診后死亡的病例,且首次確診時間為2006年7月1日及以后,應有4張病例報告卡,分別為新病例、首次晉期病例、再次晉期病例和死亡病例報告卡。根據報告類別和身份證號進行分析,每位塵肺病人每種報告類別應只有1張報告卡,多則記為重復。
(2)時間邏輯錯誤:①根據網絡報告流程,由具有職業病診斷資質的醫療機構對病人進行確診,并填寫紙質的塵肺病報告卡,最后由職業病報告人員進行網上填報。②塵肺病人的的診斷先后順序為:Ⅰ期診斷<Ⅱ期診斷<Ⅲ期診斷<死亡時間。
(3)及時率:根據國家統一要求,患者確診或死亡的15天內應及時上報至網絡報告系統中[8]。及時率=及時上報的塵肺病報告卡/全部塵肺病報告卡×100%。
(4)確診至報告的時間間隔:應用確診時間、填卡時間和報告時間進行計算。①根據不同報告類別分別計算新病例、晉期病例和死亡病例從確診至報告的時間間隔;②分別計算確診至填卡、填卡至報告、確診至報告的時間間隔。從而分析其中的用時最長者。
(5)年度報告率:根據《塵肺病報告卡》中的確診年份和報告年份,計算當年確診當年報告的比例。即年度報告率=本年度確診本年度報告數/本年度全部確診病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20.0進行數據庫的整理和統計分析。對新病例、晉期病例、死亡病例的報告及時率與總及時率分別進行卡方檢驗兩兩比較,分析及時率是否有統計學差異。檢驗水平α = 0.05。
本次研究共納入塵肺病報告卡18336張。其中,新病例15794張,晉期病例1142張,死亡病例1400張。
2.1 報告卡缺失和重復:缺失報告卡共576張,占報告卡總數的3.14%;以新病例缺失為主,占缺失報告卡總數的95.14%(548/576);重復報告共34張,占報告卡總數的0.19%。
2.2 時間邏輯錯誤發生率:共174張塵肺病報告卡存在時間邏輯錯誤,錯誤發生率0.95%(174/18336)。其中,①根據診斷時間<填卡時間<報告時間進行邏輯判斷,共170張報告卡存在邏輯錯誤;②根據Ⅰ期診斷<Ⅱ期診斷<Ⅲ期診斷<死亡時間,共4張報告卡存在邏輯錯誤。
2.3 及時率:塵肺病報告卡總及時率為71.90%(13159/18302)。其中,新病例上報及時率為72.07%(11361/15763),與總及時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值= 0.1280,P值= 0.7205);晉期病例為88.87%(1014/1141),高于總及時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值= 156.5479,P值<0.0001);死亡病例為56.08%(784/1398),低于總及時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值=157.1393,P值<0.0001)。
2.4 確診至報告時間間隔:18302張塵肺病報告卡從確診至報告的時間間隔為26.05±123.52天,中位數為6.00天。其中,死亡病例確診至報告的時間間隔最長,為68.59±154.14天,中位數為12.00天;新病例確診至報告的時間間隔為23.09±122.19天,中位數為5.00天;晉期病例確診至報告的時間間隔為14.90±83.10天,中位數為5.00天。
2.5 年度報告完成率:95.19%(17421/18302)的塵肺病報告卡能夠在診斷當年完成上報。其中,2011-2017年,2011年完成度最低,為80.65%(2005/2486);2017年完成度最高,為99.36%(1247/125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及時性方面,北京市塵肺病網絡直報總及時率、新病例報告及時率、晉期病例報告及時率和死亡病例報告及時率均高于林琳[12]統計的2010至2011年全國塵肺病報告卡,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進一步分析,北京市、四川[9]和全國[10]的數據研究結果均顯示,塵肺病新病例的報告存在遲報現象,及時率還需進一步提高。此外,北京市所有報告的病例中死亡病例及時率最低,50%以上的死亡病例是確診12天以后上報。死亡病例的信息收集一直是職業病報告工作中的難點。主要是因為網絡直報為被動監測,尚無追蹤功能,如塵肺病人在職業病診斷機構以外的醫療機構等其他地點死亡,報告系統無法及時收集到患者信息,僅當報告機構獲悉死亡病例信息時,才能進行系統上報[11]。
完整性方面,缺失的報告卡中以新病例為主,報告系統規定,塵肺病例需建立新病例報告卡,然后才能進行晉期病例的上報[12],所以,本次研究篩查出的缺失新病例報告卡的病人應該已在外省進行了上報,但報告系統中未對這部分病例進行備注說明。因此,一方面,建議完善網絡報告系統的功能,促進網絡直報工作的改善;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全市上報人員的培訓工作,實行規范、完整上報[11-13]。
綜上所述,北京市塵肺病網絡直報數據質量整體情況較好。但仍應加強對報告機構的監督管理,提高重視程度,加強人員的培訓,從而進一步有效提高塵肺病網絡直報質量。
作者聲明 本文無實際或潛在的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