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旭 張懷忠
(中衛市人民醫院 寧夏 中衛 755000)
腦梗塞在臨床之中十分常見,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腦梗塞在近些年的發病率呈現出了逐年遞增的發展態勢,且該病有很高的致殘率、死亡率[1]。在治療方案制定中有不同的方式進行選擇,但采用不同的治療方式,治療效果也會存有一定的差異。本文旨在對腦梗塞患者治療期間應用丹紅注射液取得的治療效果展開探究,評估該類藥物對神經功能缺損、療效產生的影響,研究如下文論述:
研究的對象為本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間接受治療的腦梗塞患者(例數=86例),對照組男女所占比例為27:16,年齡42歲-77歲,平均年齡為(64.80±6.19)歲,病程均值為(14.10±4.62)小時。治療組男女所占比例為25:18,年齡41歲-75歲,其年齡均值為(63.16±8.03)歲,病程均值為(14.34±6.19)小時。患者、家屬在治療前已了解治療方案、治療風險,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已將合并高血壓(血壓無法控制在預期中)、藥物過敏、全身性感染、腦出血、先天性心臟病、認知功能障礙、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病、嚴重心肺功能障礙患者排除在外,分析和比對治療組患者資料、對照組資料,在研究結果之中患者無明顯差異性(P>0.05)。
對照組(例數=43例)在進行治療的期間施予其常規治療,患者均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循環,清除自由基、營養腦細胞。若在有必要的狀況下需要添加應用神經、細胞治療,按照其實際狀況為腦梗塞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治療。
治療組(例數=43例)在進行治療期間除了和對照組一樣接受常規治療外,還使用丹紅注射液改善腦循環。應用丹紅注射液(劑量=40毫升)+生理鹽水(劑量=250毫升,濃度=0.9%)進行混合,并進行靜脈注射,每天一次靜注,將2周作為一個療程。
本次研究主要對療效、SSS評分進行觀察,療效主要按照四個等級進行分析,其中符合治愈的標準:經治療之后其臨床癥狀已消失,實驗室檢查指標在治療后得以恢復至正常,SSS評分減少超過百分之九十;符合顯效的標準:經治療之后其臨床癥狀出現顯著改善,實驗室檢查指標在治療后出現明顯改善,SSS評分減少低于百分之九十但超過百分之六十;符合有效的標準:經治療之后其臨床癥狀出現改善,實驗室檢查指標在治療后出現明顯改善,SSS評分減少低于百分之六十但超過百分之四十;符合無效的標準:經過治療之后其癥狀改善程度不佳,指標并未出現任何的改變。
此次研究在經過對數據統計、分析時均采用PPSS22.0軟件,關于組別間計數資料的對比和分析中采用(n%)對相關結果展開相應的表述,關于組別間計量資料的對比和分析中采用(±s)對相關的結果展開相應的表述,組別間的檢驗水準采用P<0.05對數據展開核對,此次研究中組別間P值對比若小于0.05,則可判定組別間數據的分析和對比有意義。
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該組治療有效率為74.42%(無效共11例,共9例為有效,顯效共13例,其余10例為痊愈);治療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該組治療有效率為95.34%(無效共2例,共12例為有效,顯效共15例,其余14例為痊愈);治療組經治療之后其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更高,組別間數據分析和比對中有明顯差異(P<0.05)。
治療組在關于SSS評分研究之中,治療之前、治療之后分別為(31.18±5.29)分、(13.20±1.64)分;對照組在關于SSS評分研究之中,治療之前、治療之后分別為(31.48±4.98)分、(19.14±4.52)分;治療組在治療前SSS評分和對照組間的數據無差異,組別間數據分析和比對并無差異(P>0.05)。治療組經治療之后其SSS評分(神經功能缺損)比對照組低,組別間數據分析和比對中有明顯差異(P<0.05)。
在臨床之中腦梗塞為常見心腦血管疾病,中老年人為該病的主要發病群體,近幾年來該病的發病率隨著社會老齡程度的加劇而提升,患者若未進行全面治療,則會致使其死亡或癱瘓[2]。丹紅注射液主要是以紅花、丹參為主,丹參本身味苦且性寒,可起到消腫止痛、血管擴張、活血散瘀以及消腫止痛的效果,可保障其心肌缺血狀況得以改善,進而降低其血糖,促進其腦部動脈血流得改善。紅花性溫,可起到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效果,可對其血小板的粘附力、凝聚力進行改善。兩種藥物共同作用之下,可有效的保障其血液粘稠度的平衡,進而可有效的預防血栓[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經治療之后其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更高,其SSS評分(神經功能缺損)比對照組低,組別間數據分析和比對中有明顯差異(P<0.05)。概而言之,腦梗塞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應用不同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會取得不同的治療效果。和患者接受常規治療進行比較,丹紅注射液應用在腦梗塞之中可提升其治療效果,保障其神經功能缺損得以進一步降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