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燕 黃 凡 胡道敏
(宜賓市第二中醫醫院 四川 宜賓 644000)
產后缺乳是指產后哺乳期內,產婦乳汁甚少或全無,稱“缺乳”,又稱“產后乳汁不行”[1]。根據臨床觀察,每個產婦在產后乳汁充盈的時間不一致,因此我科將住院期間產后乳汁不夠新生兒進食的,稱為產后乳汁不足。在治療產后乳汁不足上,給以患者辨證施治,在口服自擬生乳通絡散基礎上,我科給以患者優質護理,在治療產后乳汁不足中取得良好效果。
1 常見癥候要點【1】:
1.1 氣血虛弱:產后乳汁少,甚或全無,乳汁稀薄,乳房柔軟無脹感,
面色少華,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1.2 肝郁氣滯:產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無,乳房脹硬、疼痛,乳汁
稠;伴胸脅脹滿,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舌質正常,苔薄黃,脈弦或弦滑。
1.3 痰濁阻滯證:乳汁甚少或無乳可下,乳房碩大或下垂不脹滿,乳汁不稠;形體肥胖,胸悶痰多,納少便溏,或食多乳少;舌淡胖,苔膩,脈沉細。
2 辨證施護
本病應根據乳汁清稀或者稠,乳房有無脹痛,結合舌脈及其它癥狀以辨虛實。如乳汁甚少而清稀、乳房柔軟多為氣血虛弱,為乳汁生成不足。若乳汁稠,胸脅脹滿,乳房脹硬疼痛,多為氣滯血瘀,為乳汁不通。
2.1 乳汁生成不足
2.1.1 追問基本情況:觀察乳房、乳汁情況及伴隨癥狀。了解患者有無產時產后出血過多,產后腹瀉,惡露過多,產后自汗、盜汗等耗傷氣血精液的情況。了解患者有無進食不足情況。
2.1.2 指導正確哺乳:分娩后早接觸、早吸吮,母嬰同室,按需哺乳,堅持夜間哺乳,促進乳汁分泌,掌握正確的含接姿勢防止乳頭皸裂影響哺乳次數。由專業助產士進行指導。
2.1.3 乳房按摩:分娩后每日進行乳房按摩刺激乳汁分泌,每次15-20分鐘。
2.1.4 電動吸奶:分娩后每日進行電動吸奶刺激乳汁分泌,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鐘。
2.2 乳汁不通
2.2.1 注意睡眠姿勢,勿壓迫乳房。定時排空以免乳汁淤積,轉變為乳癰。
2.2.2 乳房脹痛者,可用熱水、蔥湯洗滌乳房,以宣通乳絡。
2.2.3 乳房有塊者,濕熱外敷:橘皮、通草、路路通煎水外敷,達到緩解乳房有塊作用。
3、中醫特色治療護理
3.1 藥物治療:內服中藥
1、氣血虛弱口服通乳丹;肝郁氣滯口服下乳涌泉散;痰濁阻滯證口服蒼附導痰丸或漏蘆散;氣虛血瘀證口服自擬生乳通絡散加(黃芪、 當歸、麥冬、桔梗、川木通、通草、白芍、生地黃、白芷、香附、天花粉、王不留行、路路通、炒山楂、神曲、藿香)。由我科中醫師開具,醫院煎藥室熬制后,制成100ml每袋,按時發放,并囑產后半小時溫服,告知產婦劑家屬該中藥湯劑不影響哺乳,避免產婦服用湯劑時有心理負擔,不愿意哺乳。
3.2 特色技術
3.2.1 乳房按摩:通過乳按儀對乳房相應穴位進行按摩,以促進乳汁分泌,減輕乳房脹痛,預防乳房下垂及乳腺炎的發生。
3.2.2 電動吸奶:通過電動吸奶器模擬新生兒吸吮,以促進開奶,增加泌乳量,預防乳脹。
3.2.3 耳穴貼壓:取內分泌、乳腺、肝、胸等穴位,達到催乳的作用。
3.2.4 濕熱外敷:橘皮、通草、路路通煎水外敷,達到緩解乳房有塊的作用。
4 健康指導
4.1 生活指導
4.1.1 堅持早接觸、早開奶,母嬰同室,按需哺乳,保證產婦豐富的營養、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心情。
4.1.2 指導正確的哺乳方法,哺乳前先用熱毛巾洗凈乳房及乳頭,讓新生兒將母親的整個乳頭及乳暈全部吸入口中,一側乳房吸空再吸另一側,將多余的乳汁擠出或用吸奶器吸出,以防乳汁淤積。
4.2 飲食指導
4.2.1 乳汁缺少,宜加強飲食護理。飲食宜清淡且富有營養、品種多樣化不偏食,忌食辛辣刺激及生冷之品,多喝湯。
4.2.2 痰濁阻滯者,宜多食健脾利濕化痰之品,如大棗、扁豆、薏苡仁等,食療方如薏苡仁扁豆粥。
4.3 情志調理
4.3.1 入院待產即給產婦宣教母乳喂養優點,使產婦建立母乳喂養的信心。對情緒抑郁的產婦鼓勵其調暢情志,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情。
4.3.2 鼓勵產婦之間多溝通,交流母乳喂養心得,增強母乳喂養的信心。
4.3.3 出院后,進行產后隨訪,了解產婦掌握母乳喂養情況。
5 小結:乳汁的多少除與乳腺的發育,還與嬰兒的吸吮,產婦飲食有關外,還與產婦的精神狀態有關。母乳是新生兒最理想的食品,其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適合新生兒的消化能力及生長發育需求,且經濟方便,安全.
母乳喂養是保障嬰兒健康生長的基本要求,護理人員要隨時了解產婦的心理情況,多與產婦溝通,交流,及時給予疏導。我科通過中西醫結合,給以患者最優質的護理,給以乳房按摩,電動吸奶等特色技術,外加飲食指導,健康指導,情志調理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