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林
(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關口鎮衛生院 湖北 黃岡 438200)
急性胃穿孔一種十分嚴重的疾病,當患有胃潰瘍的患者暴飲暴食便有極高的可能出現胃穿孔,患者在發病時會出現惡心嘔吐和腹部劇烈疼痛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休克,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為此,本研究為探究安全有效的急性胃穿孔手術治療方式,將采用分組對比的方式觀察胃大部分切除術和單純修補術在急性胃穿孔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效果,研究結果如下。
a) 一般資料
抽取58例在我院采用手術治療(2016年2月-2019年2月)的急性胃穿孔患者作為本研究的被選取對象,為方面研究的順利開展應用擲硬幣法對所有被選取對象進行分組,分別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中,男16例(55.17%)、女13例(44.83%);年齡31-64歲,平均年齡(52.87±4.27)歲;其中十二指腸穿孔患者5例、十二指腸前壁穿孔患者2、十二指腸后壁穿孔3例、幽門竇部穿孔3例、胃部穿孔9例、胃竇穿孔5例、胃小彎穿孔2例。觀察組中,男15例(51.72%)、女14例(48.28%);年齡30-64歲,平均年齡(52.64±4.33)歲;其中十二指腸穿孔患者6例、十二指腸前壁穿孔患者2、十二指腸后壁穿孔4例、幽門竇部穿孔3例、胃部穿孔11例、胃竇穿孔2例、胃小彎穿孔1例。兩組被選取對象的性別、年齡和穿孔位置等一般資料數據經統計學軟件驗證發現差異較小,P>0.05,符合本研究的比較標準。
b) 方法
所有被選取對象在術前均進行水電解質平衡和抗感染等常規治療,并在術前進行禁食和禁飲等術前準備。
i.胃大部分切除術
患者取仰臥位行全麻,待麻醉效果起效后于患者左側腹直肌上行切口,暴露穿孔位置,并對病變組織進行探查。應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的腹腔進行沖洗后,對穿孔處進行壓迫覆蓋,并根據患者穿孔和潰瘍情況對病變組織進行切除,消毒止血后逐層縫合傷口,完成手術[2]。
ii.單純修補術
患者取仰臥位并進行全麻,麻醉起效后于患者左側腹直肌進行切口,暴露穿孔位置后沖洗腹腔,對穿孔位置進行縫合,后采用大網膜進行覆蓋固定,消毒止血后放置引流管并逐層縫合切口,完成手術。
兩組被選取對象在術后均予以常規禁食和抗感染治療。
1.3 評定標準
記錄所有被選取對象住院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等術中和術后指標,分組整理后應用統計學軟件進行驗證處理。
對兩組患者術后住院階段的感染、中毒性休克和十二指腸殘端瘺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記錄,并利用統計學軟件進行驗證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將兩組被選取對象的各項術中、術后指標和并發癥發生率數據進行統計學(軟件版本為SPSS 22.0)處理,以(±s)表示平均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術后首次排氣時間等數據,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采用(%)進行表示,利用n(組員例數)表達計數資料,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意義。
2.1 患者術中和術后各項指標比較
觀察組被選取對象的平均住院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為(7.62±2.43)d、(23.46±3.17)h和(83.25±5.53)ml,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為(9.47±2.54)d、(35.36±3.38)h和(117.92±5.84)ml。觀察組29例被選取對象的平均住院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T=2.8342、T=13.8292、T=23.2138、P=0.0064、P=0.0000、P=0.0000。
2.2 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術后住院階段出現感染6例、十二指腸殘端瘺1例、中毒性休克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7.59%;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45%。對照組29例被選取對象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要高于觀察組,X2=4.7347、T=0.0296。
急性胃穿孔因其發病較急、病情嚴重等原因,臨床上多采用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其中胃大部分切除術和單純修補術便是臨床上常用于急性胃穿孔治療的術式。胃大部分切除術具有治療效果顯著的優點,能夠有效的幫助患者擺脫病魔,不僅能夠一次性解決胃穿孔,還能夠對患者胃潰瘍進行處理。但是,該手術是對患者的部分胃組織進行切除,會導致患者在術后會出現為胃容量減少,且胃組織的切除還會造成患者術后易出現并發癥,安全性低,對患者身體的恢復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而單純修補術是指對穿孔進行單純的縫合,具有造作簡便和安全可靠等優點,且患者術中出血量也較低,不會對患者的胃組織造成過大影響,患者術后恢復速度較快[3]。
綜上所述,單純修補術在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治療中安全性更高,且治療效果也較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