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光琦 梁 紹 袁紹虎 劉勺志 張苑苑
(1.宜春新建醫院 江西 宜春 336000;2.宜春學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鞘狀突關閉不全是泌尿科常見疾病,其發生由先天性因素導致,正常胎兒發育過程中, 隨睪丸下降的腹膜鞘狀突,因通過腹股溝管薄弱結構區未形成纖維帶,導致腹膜鞘狀突關 閉不全,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造成患者的心理,生理的影響[1]。目前,國內外對由成人鞘狀突未閉病因病機主要歸納為腹股溝管先天性發育異常引起,其診治原則及治療方法 日趨成熟[2]。傳統開放手術雖然有一定效果,但對患者傷害大,副作用大。隨著微創手術的 提出和研究深入,腹腔鏡下腹膜外行鞘狀突未閉手術被引入到鞘狀圖關閉不全患者的臨床 治療當中,且反響良好[3]。鑒于此,我院特做了一次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集的82例鞘狀突未閉并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特征確診為鞘狀突未閉,年齡在 80歲以下,排除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將上述患者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 每組 41 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 35 例,女 6 例,年齡在 10~75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04±34.21)歲;觀察組患者男 34 例,女 7 例,年齡在 11~80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27±36.53)歲。兩組患者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且各方面比較差異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開放手術治療: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在患側下腹部橫紋 處做一3cm長的切口,并逐層切開皮膚、組織、肌肉,使得精索或子宮圓韌帶顯露出來;隨 后對游離的鞘狀突囊進行解剖并采用十字縫合術進行高位結扎;懷疑有嵌頓腹腔內容物的的患者則加強探查,并進行對應處理,最后分層縫合切口。觀察組患者則進行腹腔鏡腹膜外手術:全身麻醉,在患者臍窩處進行切口,長度約1.2cm,在切口中部放入1個10mm的鞘管;在臍窩與恥骨聯合連線中點切一0.5CM放入1個5mm的鞘管的切口,用鈍性分離腹膜外間隙,腹橫筋膜,在鞘狀突未閉側鎖骨中線平臍下2CM切一0.5CM的切口放入1個5mm的鞘管,顯露腹膜前間隙,避開和保護輸精管和精索血管分2段在腹膜外游離,游離未閉鞘狀突進行雙道結扎并關閉內環口;退出鞘管,用可吸收線關閉臍部切口,再用膠水進行穿刺點皮膚粘合。
1.3 觀察指標[3]1.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一般情況;2.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3.比較兩組患者麻醉清醒后切口的疼痛程度:0 度:患者無痛;I 度:患者偶有疼痛,但不 需要藥物干預;II度 :患者持續中度痛,可影響休息,需要服用止痛藥 ;III度:持續 重度痛,需長時間服用藥物;IV度 :患者有嚴重疼痛,且伴有伴血壓、脈搏等變化。
2.1 兩組患者手術的一般情況對比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下床時間、切口長度以及住院費用均優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下表1: 表1兩組患者手術的一般情況對比(±s) x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 下床時間(h) 切口長度(cm) 住 院 費 用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定量資料以(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 x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 41 觀察組 41t 值 - P 值 -(min) 56.10±19.4446.11±19.93 2.2980.02419.14±3.12 10.87±1.8514.599 0.0003.30±1.13 1.14±0.1512.133 0.000,4970.87±1030.03 4308.89±1032.062.907 0.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對比
兩組患者在術后均出現了并發癥,但觀察組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 7.3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 41.46%(P<0.05),詳情見下表2: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 PR 間期 、 x QRS 時限對比(±s)組別 例數 上呼吸道系統疾病 切口感染 腹脹、腹痛 其他 總出現率對照組
41 觀察組 41x2 值 - P 值 -6(14.63) 2(4.88)2.216 0.1374(9.76) 1(2.44)1.917 0.1664(9.76) 0(0.00)4.205 0.0403(7.32) 0(0.00)3.114 0.07817(41.46 )3(7.32) 12.961 0.000
2.3 兩組患者麻醉清醒后切口的疼痛程度對比觀察組患者麻醉清醒后切口疼痛程度為 0 度的顯著多于對照組,切口疼痛程度為 III 度、 IV 度的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下表2:表3 兩組患者麻醉清醒后切口的疼痛程度對比(例,%)組別 例數0度 7(17.07)20( 48.78I度 4(9.76)9(21.95)II度 3(7.32)III度 6(14.63)IV度 21(51.22)
對照組 觀察組41 414(9.76) 0.1561(2.44) 3.9057(17.07) 10.630)P值 - 0.002 0.131 0.693 0.048 0.0013 討論x2 值-9.3322.285
鞘狀突未閉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多為先天性,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對于該 病的治療為傳統開放手術,但由于其切口較大,需從腹股溝管處進行解剖,對患者傷害較 大,術后并發癥多,其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5]。隨著臨床上對鞘狀突未閉的研究深入,腹腔 鏡手術被引入到鞘狀突未閉患者的臨床治療當中,并以其微創、術后不良反應少、恢復時間 短的優點被廣大患者所接受[6]。在此次研究中,通過對患者進行分組并分別進行傳統開放手術和腹腔鏡手術,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下床時間、切口長度以及住院費用均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 7.3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 41.46。提示腹腔鏡下腹膜外行鞘狀突未閉手術效果更好,術后并發癥更少。這是因為借助腹腔鏡,醫生在進行手術的時候可以可清晰的看到精索的血管、輸精管等,避免了損傷;切口小,減輕了對患者周圍組織的損傷,因此患者恢復更快,下床時間也更早[7]。與此同時,手術時借助腹腔鏡可發現隱匿的異時疝,避免了再次手術的發生率,患者切口小,損傷少,也是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的一大原因。此外,觀察組患者麻醉清醒后切口疼痛程度為 0 度的顯著多于對照組,切口疼痛程度為III度、IV度的顯著少于對照組。這是因為,腹腔鏡手術后患者的切口相對較小,無需后期進行拆線,疼痛度更輕[8]。除此之外,腹腔鏡手術后患者的瘢痕較小,不會影響患者的美觀,這也是患者及其家屬接受該手術的最大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進行腹膜外鞘狀突未閉手術療效更好,可顯著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對腹腔影響較小,安全性好,實用性較強,可在臨床上廣泛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