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妹
民族音樂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自信就包括了要弘揚民族音樂,讓民族音樂繼續傳承下去,讓民族音樂成為中國特色文化的標簽之一。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我們要做好小學階段的民族音樂教育,讓小學生領略到廣西民族音樂的魅力,讓小學生愛上“壯鄉”音樂。“壯鄉”音樂展現的是原生態的廣西民族音樂,既有歌頌廣西美麗自然風光的,也有抒發廣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讓廣西民族音樂煥發出新生機,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廣西民族音樂,讓年輕一代傳承廣西民族音樂是每一個民族音樂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本論文深入剖析廣西民族音樂的現狀,提出了繼承和發揚廣西民族音樂的淺薄看法。
民歌是人民表達情感的主要途徑之一,廣西民族音樂擁有著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活動。廣西民族音樂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尤其以獨特的多聲部民歌享譽世界,其中二聲部民歌和聲是最杰出的代表,吸引了眾多音樂學者的研究。廣西民族音樂的表現形式也是多姿多彩的,主要有桂劇、彩調、壯劇等,但是這三種劇種是最具有廣西民族音樂特色的。桂劇唱腔主要以彈腔為主,跨越了高腔、昆腔、吹腔、雜腔小調五個腔調,給人一種高亢清亮的感覺,桂劇主要是用桂林方言進行演唱,聲調優美委婉;彩調則是更具有生活氣息,采用的是歌舞結合的表演形式,杰出的代表劇目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劉三姐》;壯劇是流傳最廣的劇種,壯族人民能歌善舞,吸收了壯族的對山歌、說唱、舞蹈等音素,根據唱腔的不同細分為南、北壯劇和師公戲,表演時多借助扇子,身段優美。廣西民族樂器也是讓人眼前一亮的,例如我們最熟悉的壯族銅鼓、瑤族的床頭琴、苗族的蘆笙、黃泥鼓等,都帶有濃郁的少數民族特色,音色清亮高亢,很多流行音樂中都運用了廣西民族樂器。
我們常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廣西民族音樂的傳承和弘揚離不開少年兒童群體的支持。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要自覺擔負起這個重任,推動廣西民族音樂在青少年和兒童中的普及,讓他們更加了解廣西民族音樂的魅力,擔負起一個廣西人的傳承責任。小學音樂中有很多展示廣西民族音樂的內容,我們要把每一個學生當成民族音樂的初學者,我們有責任對民族音樂進行傳唱,例如《盤歌》《阿西里西》《唱山歌》等,讓這些初學者學會傳唱這些優秀的歌曲,學習這些歌曲中的廣西民族音樂元素,學習廣西民族音樂獨特的唱腔,進行多聲部演唱的學習。我們要展現廣西人民能歌善舞的風采,把舞蹈、器樂演奏、民歌演唱結合在一起,用廣西民族音樂的獨特風采,讓更多的少年兒童關注到民族音樂,發自內心地學習它、傳承它、弘揚它。傳唱廣西民歌是傳承和弘揚廣西民族音樂的獨特形式,我們要繼續推廣下去,推動其在少年兒童中的普及。我們要把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進行融合,例如可以把少年兒童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運用廣西民族音樂的獨特唱腔、民族樂器進行二次創作,讓少年兒童看到民族音樂在當代依然具有生命力,引導他們把民族音樂唱出新風采,讓民族音樂在新時代展現新內涵。
音樂本質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通過音符來展示自身風采,它的展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民族音樂的傳承不能局限于校園之內,小學音樂教師要讓民族音樂走入生活,帶領初學者參加豐富多彩的民間民族音樂活動,推廣民族音樂的文化特色。例如我們“壯鄉”廣西享譽全國的“三月三”歌圩節,這是壯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之一,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少都會走出家門,音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這一民族音樂盛會,感受“壯鄉”人民縱情歌唱,婉轉動聽的唱腔,張口即來的高超創作天賦。讓少年兒童感受到廣西民族音樂的魅力和生活氣息,讓他們感受到如此接地氣的民族音樂,讓他們從“壯鄉”人民的精神面貌中感受到音樂的力量,自覺參與到廣西民族音樂活動中,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
總之,“壯鄉”廣西美在民族音樂,美在它的獨特音樂文化,我們小學音樂教師要做好基層推廣工作,讓越來越多的廣西少年兒童認識到民族音樂的魅力,啟發他們傳承和弘揚廣西民族音樂。我們要讓更多人傾聽到廣西民族音樂的聲音,讓這門傳統神秘的民族音樂煥發出新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