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信
中職院校所開展的鋼琴課程主要教學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出具備基礎性、實用性的鋼琴技術人才,其地位與作用都是不容忽視的。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國中職院校鋼琴課堂教學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存在著諸如教學模式滯后、與互聯網+時代需求相脫節等問題。因此探究在互聯網+背景下中職鋼琴教育創新模式的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中職院校的學生在開始接觸鋼琴技能學習時存在著明顯的基礎薄弱現象,因此要求教師需要合理開展基礎分層式教學,與學生具體的專業能力與學習階段相結合,設置不同時期的教學目標與任務。
首先在學生鋼琴學習的入門階段,可以選取《孩子們的哈農》作為基礎學習教材,將其作為傳統教材《哈農指法練習》的有益補充,從而提升學生在開展指法訓練時的趣味性與豐富性;其次則是鋼琴學習的初級階段,可以適當地增加《車爾尼599》等教材內容,并且與《車爾尼748》進行搭配練習,從而提升學生左右手的平衡性了;再次是中級學習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鋼琴技能,可以適當地深入與創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開展對《莫扎特奏鳴曲》等曲目的聯系;最后則是高級學習階段,可以選取諸如《菲伯爾鋼琴基礎教程》這一難度較高的教材,提升學生的即興伴奏與彈唱能力。
針對當前中職院校鋼琴課程教師數量不足以及配置不均衡的問題,需要中職院校大量吸收與引進專業化的鋼琴教師,并且適當增加兼崗教師。另外還需要加強對鋼琴教師學歷以及職稱方面的提升培養力度。要把用人關,將更多優秀的高學歷、高職稱的鋼琴教師納入到中職鋼琴師資隊伍中來。同時,中職院校還需要做好鋼琴教師的繼續教育與培訓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鋼琴教師自我認識水平以及學歷結構的優化與提升,使其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在學校內部制定嚴格的職業道德考核獎懲機制,充分調動中職院校鋼琴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
中職院校教師在開展鋼琴教學時不僅需要開展針對鋼琴彈奏方面的教學,提升學生鋼琴演奏的技能,同時還需要加強鋼琴理論知識的教學,需要開設諸如樂理、視唱練耳等基礎理論課程,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搜索與鋼琴演奏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鋼琴形態的發展過程、鋼琴藝術的發展歷史、教材中出現的著名鋼琴家,如貝多芬、巴赫等人的創作背景、如何更好地對鋼琴進行保養等理論知識。比如說巴赫所在時期比較流行的鋼琴音樂風格時莊嚴肅穆,貝多芬則在音樂作品中強調個性和自由,注重情感的表達和宣泄等,學生能夠掌握與了解不同時期不同鋼琴家的作品風格,提升了學生鋼琴內涵的積累。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欣賞鋼琴名曲,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鋼琴藝術的感知能力。
創新教育模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中職院校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鋼琴教學時需要重視鋼琴實踐教學的創新,實現教學活動的開創與拓展。比如說教師可以利用學校所開展的技能節,鼓勵學生將自身的鋼琴學習故事進行分享與演練。同時與其他同學的交流與溝通,促進自身演奏能力的有效提升,對于學生鋼琴學習自信心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另外,教師需要對學生實訓創新活動效果進行及時的跟蹤與反饋,從而在課堂中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最后,中職院校還要加強校內、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對于學校內部的鋼琴器材設備要進一步完善配置,從而保證鋼琴、琴房的合理使用,還需要與社會上的文化館、歌劇團等團體實現良好銜接,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而為學生鋼琴實踐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保障。
在互聯網+的背景之下,中職院校所開展的鋼琴教學需要實現有效優化與創新,要對當前社會對于鋼琴技能人才的需求程度有著充分的了解,進而有針對性地對鋼琴教學課程進行創新,采用多樣化、創新化的鋼琴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鋼琴理論和實踐水平,并加強對中職鋼琴教師隊伍的建設,更好地為培育鋼琴人才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