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蓓
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孕育了許多與音樂有關的內容。職業學校在開展音樂和樂器教學時,我們常常會組織學生組成樂隊,以便對學生進行更加專業化的訓練和管理。然而在樂隊集體訓練當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很多學生的器樂表演能力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在相互配合的過程當中常常會產生不和諧的現象。這種現象以管樂演奏最為明顯。如何改進這一問題,是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和管理工作當中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支完整良好的樂隊,首先要有健全的組織,同時還要有合理的編制。從組織上來說,樂隊要有指揮,要有首席和隊長,每一個職位上的人都能夠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同時能夠將自身的工作統一協調到整體的工作當中去。在編制上來說,管理人員要充分考慮到音響的平衡,色彩搭配的合理性以及不同演奏成員之間能力上的配合與平衡。我們的職業學校雖然有專業的管弦樂隊教學內容,可是在樂隊的組織上還不夠健全,在很多具體工作的分配以及樂隊編制的協調上,仍然缺乏更加專業化的管理,這使得樂隊整體的訓練和組織都會出現問題。
除了宏觀上的協調,一個樂隊想要展現出更加和諧的效果,就必須要使得樂隊當中每一個表演的參與者都要有相互協調、融入整體的能力。宏觀上的協調只能實現整體上和構架上的合理性,而個體之間的相互合作以及互相熟悉,才是保證整個樂隊流暢運轉的根本所在。在我們如今的學校管弦樂隊組織和訓練過程當中,很多成員對于相互的習慣和特點還不夠熟悉,很多時候在配合上往往出現不協調的情況,這使得我們的管弦樂隊在訓練和管理當中會出現很多問題。
一個樂隊最主要的管理目標就是要讓整體看起來協調。在一個樂隊當中,它的實力并不是來自于樂隊當中個人能力最高的成員,也不是來自于樂隊當中個人能力最差的成員,而是所有成員在最終經過編排和組合之后,集體所展現出的一種效果。一個人在平時的獨奏當中可能會展現出很高的水平,可是如果將其放在一個平均水平比較低的樂隊當中,也會顯得不和諧。在實際的樂隊訓練管理工作當中,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應該讓所有的隊員能夠達到演奏水平上的協調統一。
舉例來說,在管弦樂隊教學當中最難以達到協調統一的是管樂器的教學。這是因為管樂本身需要演奏者有氣息上的功底,而這種功底與演奏者本身的身體水平息息相關。同時樂器類型與演奏者的氣息使用技巧,都會影響最終的演奏效果。比如在長笛的演奏當中有人氣息長,有人氣息短,那么在一個和音當中就很容易聽出瑕疵。在長遠的教學目標上來看,我們是要讓氣息短的演奏者逐漸訓練自身的氣息,能夠適應更高難度的吹奏。然而在短期的樂隊整體培訓上,我們就要讓氣息長的演奏者更好地去適應氣息比較短的演奏者,這樣才能夠達到樂隊的整體和諧。
上文中我們提到,雖然在著眼于短期的目標背景下,我們會讓能力較強的演奏者,去適應能力較差的研究者,但是從長遠的目標來說,我們仍然希望的是每一個樂隊中的成員都能夠獲得更多的進步,促使樂隊整體水平的提高。在樂隊的整體訓練和管理當中,我們還應該進一步地引導每一個個體逐漸成長,在配合他人的過程當中同時提高自身的能力,真正實現整個樂隊水平的提高。
以長笛吹奏為例,很多人在長笛吹奏當中受到氣息的限制,無法吹高音花舌等技巧,這需要我們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個體上的單獨訓練。如果是本身由于受到生理因素的限制,導致氣息量不足,那么我們就應該加強對于學生肺活量的訓練,如果是技巧上的不足,那么我們就應該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技巧。只有每一個成員都在不斷進步,我們樂隊的整體水平才能夠不斷提高。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對于管弦樂隊整體的訓練和管理,首先應該著眼于樂隊整體的和諧表現,同時關注每一個個體的成長。當每一個個體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以后,樂隊的整體表現和實力也會有質的飛躍。在這個過程中,樂隊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習和訓練,這才是我們教學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