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舞蹈不僅僅是一種技術的學習,同時需要讓舞蹈者能夠發揮自己的聯想,將作品的情感和自己進行完美的交融,只有這樣才能夠呈現出更加美的舞蹈作品。在中職舞蹈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必要的舞蹈技巧和技術外,更要側重于舞蹈教學中的美育教育,充分培養學生對于舞蹈的興趣。在實際教學中,因為學生存在著差異性,為此他們的舞感各不相同。為此,我們需要對當前舞蹈教學中舞感培養的策略進行探究,找到一些更好的教學方法,提升中職生的舞感水平。
我們都知道,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是通過肢體語言來交流的,所以舞蹈動作就是舞蹈中的語言,但是我們的表演者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結合相關的音樂來對作品的內涵和本質進行呈現。這就決定了舞蹈表演者需要具備一定的舞感,只有具備了較好的舞感才能夠彰顯出舞蹈的表現力,體現出舞蹈的生命力。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存在形式,它需要通過肢體的表達傳遞出一部作品的內涵和價值觀念。這也就需要舞蹈表演者能夠在實際表演中充分地展現出作品中的實質從而讓觀眾能夠理解。舞感是一名舞蹈表演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的素質。那么對于一部舞蹈作品,其中舞感的強弱直接表現出了舞蹈表演者是否真正將舞蹈作品的內涵進行了充分展現。
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舞感,學校應該進行舞蹈教學相應的改革,明確對于學生舞感培養的目標。中職院校的舞蹈專業應該積極地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調整,一方面要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另一方面有效地注入一些新鮮的舞蹈元素,能夠融入不同的舞姿舞態引導學生學習,另一方面能夠在教學中不斷地滲透給學生一些舞蹈的精神和內涵,讓學生具備較強的舞蹈審美能力和舞蹈的時代感。教學中我們需要明確的是,舞蹈教學的目標要能夠和學生對于舞蹈的情感相融合,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舞感有著重要的意義。總之,要想更好地滲透給學生正確的舞感,培養學生的舞感首先需要對程進行改革,明確培養目標。
舞蹈學科作為一門藝術,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需要我們結合著音樂和其他學科進行一定的融合,通過有效融合才能夠發揮出舞蹈真正的魅力。為此,在教學中我們也需要注重對舞蹈專業的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不斷培養中職生在舞蹈方面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當學生具備了較豐富的文化和價值觀后,則能夠更好地將這些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更好地感知舞蹈作品。為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滲透和舞蹈相關的其他學科:如音樂、美術、文學等知識,不斷地提升中職生的文化水平,通過文化的滲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的創造力得到發揮。
藝術源自生活。一些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是創造者從生活中汲取而來的,經過藝術加工和再創造之后形成了一個個的作品。為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舞感不能僅僅依靠技術指導,同時需要能夠將學生帶到生活中,去從生活中感知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讓學生將生活中的經驗自然而然地融入舞蹈的表演之中,那么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舞感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舞感培養中要注重生活實踐活動的開展。
每位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他們對于舞蹈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同,并且學生的接受能力各有差異,所以,在對學生進行舞蹈培養的同時也需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師善于從學生角度出發,能夠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針對性地指導,幫助學生樹立在舞蹈中的自信心,多和學生保持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夠克服學生在學習舞蹈上面的障礙,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舞蹈。
在舞蹈的學習中,舞感的培養對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是推動學生更好地掌握舞蹈技巧的動力。為此我們需要在教學中重視舞感的培養,更好地提升中職生的舞蹈技能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