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
關鍵字:創客 創客思維 中職美術 玩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是指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在中文里,“創”的含義是:開始做,創造,首創,開創,創立。它體現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同時有一種通過行動和實踐去發現問題和需求,并努力找到解決方案的含義在里面。在孩提時代,兒童們就喜歡在紙上涂鴉,用橡皮泥捏出各種形狀以及用樂高積木堆疊成房屋。但是,一路走來,學校教育變得越來越僵化,大量的作業和考試,造成了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正在喪失。現如今,一些年輕人已經通過創客運動展露出驚人的天賦。11 歲的西爾維婭擁有一個網絡直播節目,叫做“西爾維婭的超級無敵創客秀”。她在父親的幫助下,通過唱、玩、教的方式向數百萬的觀眾介紹電子學、開源硬件,以及其他有趣的項目,非常受歡迎。
“玩”是一種狀態:放松、愜意、自由。
被譽為國內創客教父的李大維說:“創客本身的目的就是無關乎經濟上的實用性的,不在于苛刻的用戶體驗追求或是嚴肅的技術成就實現,創客的核心在于自娛自樂。就好比從來不會去問玩單反的朋友,你的經濟效益在哪里,你的商業模式是什么,敗家敗了幾萬幾十萬的鏡頭,圖的就是一個樂趣。創客是一種很純粹的、玩的精神,創客運動在未來將成為一種重要的休閑方式。”而我們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就要教會學生在設計創作中首先要放松,要有玩的精神。
“玩”是一種實踐:不但要動手,還要動腦。
創客教育的關鍵點是,如何把創客空間整合到現有的教育項目中。創客教育本身就兼顧默會知識,深化知識學習。動手動腦的專業技能訓練是中職美術開展創客教育的最好載體,也是多學科融合教學的最好契機。如在中職美術設計課中運用創客思維,將美術課與其他課程的知識聯系起來,同時將設計課、數學課、科學課和建筑課等知識整合在一起。首先,教師只是交給同學一個課題:設計一棟你想居住的房子,要求做成實物模型,材料不限,形式不限。要求3—4 人為一組,完成時間為1 個月。接到任務后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進行自由組合,在小組之間進行明確的分工,進行相互的協作,并通過互聯網上的學習,對自己組的小屋有一個初步設計。然而從靈光一閃的“想法”到打磨出的具象“產品”,通常要匯集各位組員的智慧,也需要不同學科之間進行融合教學。一件作品的創作往往需要跨越多個學科,綜合應用多種知識,不斷探究、體驗、實驗和檢驗中完成。單一化的思考問題方式和固化做事風格不適合創客,交叉、整合和跨界才是創新創造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使用學習軟件,配合教師教學巧妙地將相關的知識聯系在一起,進行綜合性地學習,并及時反饋,培養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既要懂理論,更要會動手。
“玩”是一種分享:與他人一起玩,才更有趣,更有意義。
創客中的“客”有客觀、客人、做客的意思。客觀,體現的是一種理性思維。客人、做客則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良性互動關系,有一種開放與包容的精神在里面,而開放與包容體現在行動上就是樂于分享。沒有分享,就沒有人類社會的整體進步,我們作為人類社會的一份子,分享和傳播知識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同時將分享作為樂趣則是一種良好的品格和習慣,待學生們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內心就會慢慢升起成就感,教師在學生的這種心態下就可以引導學生合理運用手機的功能將自己的作品與他人分享,做到“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效應。
毫無疑問,創客思維將改變我們在學校中職美術學習,它能減少標準化教學和測試對學生個性化發展帶來的損害,用一種新的方法鼓勵創造和創新,利用新的數字技術來設計、制作、分享和跨時空的學習。最后,分享John Boyd 的一段話,John Boyd 寫道,教育的目標是“彰顯科學、工程和技術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能力,讓我們能與賴以生存的、身在其中的環境進行互動”。
“玩”是一種境界,當越來越多的同學們在創客思維下一起“玩”時,世界將因“玩”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