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武
(江油市人民醫院 四川江油 621700)
射頻主要指無線電頻率,不會出現無線電通信波段性劃分,處于這種頻率范圍中,一定程度上會降低輻射性能,通訊設備中使用的較少,容易導致生物體產生熱效應[1]。當射頻電流>100KHz,導致組織內帶電荷的離子不斷運動,出現摩擦生熱的現象。為研究射頻消融系統治療急性膝關節損傷的效果,我院對收治的23例急性膝關節損傷患者進行治療,對患者實施專業的射頻消融系統治療,治療取得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從我院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23例急性膝關節損傷(傷后2周以內),男18例,女5例,年齡為18~49歲,平均年齡在(30±1.3)歲。左膝15例,右膝8例,其中脂肪墊撕裂1例、膝內側皺劈撕裂1例、軟骨損傷4例、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5例、半月板損傷12例。23例患者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疼痛、腫脹、關節積血,膝關節活動受限。
1.2 方法 23例患者入院后經常規術前檢查后全部行全關節鏡下手術治療,(1)手術方法:常規關節鏡鏡檢,清理關節積血,確定好損傷部位后,運用關節鏡器械結合專業的射頻消融系統刀頭對受損膝關節部位實施止血和修補和修整,針對1例脂肪墊撕裂行鏡下射頻消融止血,1例膝內側皺劈撕患者行鏡下汽化切除;4例軟骨損傷面積(均小于1cm)行鏡下清創、止血,軟骨下骨修整后用1mm克氏針鉆孔血管化處理;5例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患者先在關節鏡下撕脫骨塊解剖復位后應用克氏針臨時固定,后經脛骨雙隧道用鋼絲將撕脫骨塊捆扎固定,最后使用射頻消融行韌帶緊縮;(2)術后處理:常規冰敷,壓力泵治療,術后24小時內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3ml并拔出引流管,開始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除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外術后第一天均可早期佩戴膝關節活動支具離床活動。術后3天腫脹消退,關節功能恢復良好者出院康復。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患者術后佩戴支具6~8周,根據個體差異調整膝關節屈伸功能恢復進度。
23例患者術后3天均可以適當下床功能鍛煉。術后3天常規檢查浮骸試驗,其中陽性占5例,占21.7%,傳統手術治療陽性率大約為75.3%,本手術的陰性率有效提高。本次手術平均時間為(35.4±10.4)分,傳統開放式手術治療方法平均時間(54.1±15.3)分,本手術的手術時間得以縮短。除5例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患者外,其余患者住院時間均小于5天。患者出院后安排定期到醫院復診,檢查關節腫脹積液情況,指導患者膝關節功能康復,23例患者術后2周均為發現出血或明顯的關節積液。所有患者均獲隨訪3~12月。依據患者關節腫脹程度、活動能力判定療效,優20例,良3例,優良率為100%。
人們的膝關節在生活中很容易受傷,接受關節鏡手術治療的患者也在與日增多,關節鏡治療膝關節疾病具備較大的優勢,屬于一種良好的光學器械,臨床主要是診斷關節內部疾病。關節鏡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相對較小,能夠診斷患者的內部疾患[2]。運用射頻消融系統可以發揮熱縮止血的功效,抑制術中出現的繼發性出血,對于患者術后身體康復具有一定作用。
運用射頻消融系統,可以起到消融、熱縮的作用[3]。當溫度處于450-600℃的過程中,人體組織就會出現汽化甚至裂解,對組織的切除十分有利,治療膝關節急性損傷可以清楚損傷組織的效果,徹底止血,減少手術時間與患者的痛苦,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有利于患者膝關節的恢復[4]。從本研究治療效果看,優良率占100%。從這反映出運用射頻消融系統治療急性膝關節損傷,治療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減少術后出血[5]。
綜上所述,運用射頻消融系統治療急性膝關節損傷,可以有效控制關節出血及腫脹,患者術后康復快,技術簡單實用,值得基層醫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