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雙創能力”主要是指人才具有創新創造新事物的理念、能力,能夠通過自我提升手噸,實現對資源的優化整合,從而為社會、為人類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隨著我國進入的改革開放的攻堅期,社會的生產活動需要擁有大量的創新創業人才,如此才能夠對經濟產業的轉型升級,對產業鏈的延長發展提出相應的技術支持、理念支持等等。更重要的在打造和諧社會的時代任務中,高校就業問題作為影響社會民生的重點所在,形勢越發嚴峻的高校就業問題必須從加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主要的切入點,從而才能夠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有效地緩解就業難問題,還能夠激活市場競爭。因此實現對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從當前高校的教育體系來看,其所采取的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是基于淺層次的合作水平,即學校同企業作為人才培養合作計劃,為高校專業提供實踐基地,簽訂人才計劃等等。這些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大學生教育教學活動、高校大學生的能力情況并未得到提升。如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專業的教學活動仍舊是以傳統的教材、教學方式為主,其所培育出來的人才并不符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所求,許多人才在進入到企業工作后,出現不適應、無法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情況。同時一些企業在校企合作機制下,僅僅是為了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的,并未真正地將大學生的能力培育當做是自己的責任所在,導致高校人才培育同市場發展相差甚遠。可以說當前的高校校企合作機制的發展呈現出淺層片面化發展,而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也仍舊在傳統模式禁錮下,高校人才并不能夠真正地投入到社會的各行業的創新創造活動中,僅僅只能夠按部就班的完成樣板工作。
事實上,校企合作模式對于培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具有積極、不可取代的作用。可以說 創新創業能力培育長效機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實踐活動,而校企合作是大學生實踐的找基礎,在創新創業能力培育活動下,企業能夠為高校人才的專業理論的實踐和創新提供實訓的條件,基于現實的生產活動,大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在實踐操作中得到鑒定和創新。以機械制造業為主,該專業的學生要具有機械維修以及數控技能掌握,而機械維修的根本就在于能夠對所維修的機械具有熟悉感,在此企業正是能夠為學生提供生產設備,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機械設備的運行,參與機械設備的維修養護,繼而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結合,提高自我的綜合創造能力。與此同時,校企合作模式能夠實現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升,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資料和效率。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采用導師制的方式,由教師帶隊同企業展開項目合作,而在此教師不僅僅是教育者其更是項目負責人,在工作中,教師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專業指導以及為學生做好職業道德榜樣,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從上文的總結分析可知,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并不容樂觀,而作為創新創新能力培育主要渠道的校企合作方式的重要性也沒有收到社會各階層的重視,導致至今為止校企合作模式仍舊停留在表面合作階段。對此下文提出創新優化校企合作模式,進一步提升其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長效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是要求能夠增強企業同學校專業的培育層面,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論是企業還是學校都必須能夠正視兩者之間的聯系,重視校企合作模式對于自身發展的積極作用。一方面是企業要能夠參與到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中,目前企業生產活動中需要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隊伍,而企業必須能夠將此信號傳遞給學校的教學活動,對高校課程體系和創新與課程教學目標、大綱等的修訂,確保能夠讓高校展開的教學活動所培育的學生的能力是符合企業發展所需的。由此也側面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當做是重要的人才培育方向。
第二是要求能夠創新校企合作機制,提高企業、學校兩方面的創新能力。對于企業而言,其在發展中實現創新發展的不足在于企業的人才隊伍缺少最新的理論知識,不能夠跟上區域經濟和行業的發展潮流;而對于學校而言,其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的根本在于學校缺少實踐活動,不能夠將最新理論研究同實際的生產相聯系。對此就要求能夠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如實現校企合作交流互動機制建立,要求學校教師作為企業項目的顧問,參與到企業的項目研發中,從而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創新的有機結合。還要求能夠聘請企業的業務骨干到學校中任職或是再教育,從根本上讓高校人才培育和企業業務發展有機結合,讓創新創業能力的長效培育機制能夠擁有滋生的優質土壤。
綜上,創新創業能力是新時期社會發展的核心能力所在,而如何做好社會人群的創新創業能力培育成為當務之急。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了教育作為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所在,從高校教育體系入手,實現對大學生群體的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能夠有效地為全社會的雙創氛圍打下基礎。因此在高校教育體系下,校企合作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如其可以實現協同育人,為創新創業人才培育提供目標和方向,還可以加強市場和人才培養之間的溝通性,推進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此要求能夠進一步優化現有的校企合作模式,通過專業教育同職業崗位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實訓基地的方式,更好地提高校企合作模式在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長效機制方面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