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赟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傅坊鄉中心小學,江西 撫州 344500)
作為小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小學英語的重要性逐漸提升。因此,家長和學校對于小學生的英語水平頗為關注。本文針對小學英語故事情境這一新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淺做分析,并為如何加強小學生英語教學中故事情境教學方法提出幾點建議,通過充分利用課外資源、注重故事情境創設的科學合理性、重視教師使用新媒體的技術能力,最終使得小學英語的教學效果不斷提升。
小學生天真活潑,故事以其生動活潑的形式吸引學生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引人入勝的故事,似乎一下子解決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問題:①聆聽故事時,學生不可能一下子理解所有內容,可以通過語音,語調或是講述著的表情、肢體動作等進行猜測,這樣也訓練了學生的推斷、猜測字義的能力。學生的創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②讀故事時,學生沒有字字弄懂,但文字旁邊的圖片,也能讓其理解大概意思,故事中許多詞語的重復出現既自然又令人愉快,這樣語言方面的困難就隨之迎刃而解了。為了讀懂內容,孩子會好奇地、有目的地去學,讀懂了就有滿足感,并有興趣進一步提高理解故事的能力;③講故事活動提供了各方面的語言訓練,既能提高學生聽和讀的熟練度,又能培養他們說和寫的流利度。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學中的趣味性問題是很重要的。我們要根據教材的內容、課題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征等情況,盡量運用最優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故事教學能讓英語課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享受。英語教學課堂中,不論在哪些教學方式上都不宜停留過久,以免學生厭煩失望。故事的教學也不例外,教學中的課堂游戲、演話劇、童謠、繞口令、唱歌等活動,使師生都感到學習過程的輕松愉快,從而使師生配合富有成果。
(二)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為學生呈現了一個完整的語境
語境是故事的最重要部分,便于學生理解語言的意義,理解語言運用的具體環境。故事的種類有很多,有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內容,有的是幽默笑話,有的是童話故事……而在每一個英語故事中,總會配有豐富多彩、幽默風趣的插圖,插圖中又配有少量的對話,似連環畫構成了一個連串的事件。如“The Little Ribbits and the Wolf”第一幅圖:兔媽媽說:“Don’t open the door!”結合手勢,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句意。第二幅圖the wolf 說:“Open the door.”不需要教師解釋,學生就知道了這句話的意思。因為在這個故事語境中,學生已經從圖片、老師的動作和周圍的環境布置中了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或是情境。
(三)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學習素材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實踐性很強,就是讓學生學會交流,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很多老師可能覺得小學生英語水平不是很高,如果教學英語故事,學生能不能讀懂?能不能講?能不能表演?正好相反,在故事教學中,學生不僅很好地輸出了已有的知識水平,也大量地輸入了這個故事中的一些單詞、句子、語法、日常的教學用語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內容。例如,三年級教本中的“The Cat and the Bell”這篇故事,結合插圖,學生很快明白了故事發生cat and mice 之間,篇后的新詞提示old,young 等較簡單,學生也能猜出大致意思,教師播放故事錄音后,學生便可以進行分角色表演故事(學生不需說出對白,只需對口型即可)。此過程學生既接受了新知識,又從詞到句,從句到段的表演,結合小組的力量,吸收了更多的學習素材。
故事教學法的效果是明顯的,但缺點也有不少,如由于學生在課堂上過于興奮,以致課堂紀律顯得有點亂,有時不能按計劃完成任務;個別后進生對于故事表演有困難,表現得與其他學生有點格格不入;個別組的組員之間有矛盾,配合得不夠好;有些故事編得不夠理想,課堂上時間分配不合理,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等。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有以下對策:
(一)選擇合適的、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控制課堂紀律。對自控力弱的學生要多做思想工作并設計表演評價表(含紀律表現),讓組內成員間互相督促、互相提醒,使學習、表演達到最佳效果。
(二)不斷開拓思維。相對高年級的學生,在英語教學中開展故事教學法進行拓展活動,能夠促使學生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增長見識,擴大視野。結合文本特點,設計一些續編故事內容的任務,激發學生的想象,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新知的能力,同時拓展和深化學生的思維。
總之,在故事課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指導者、參與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通過聆聽、表演、評價,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都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同時,學生對于他們表演的故事里的對白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故事中的相關詞匯和句子。這樣既消除了學生的憂慮心情,讓他們有機會學以致用,表現自己,又增強了自信心,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