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菊
(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大路槽鄉金坪小學,貴州 遵義 563300)
前言:在進入小學三年級后,數學知識開始變得更加抽象,很多知識也以樣式多樣的圖像、圖畫來進行展示。這就需要小學生具備正確讀圖能力,并嘗試結合實際數學問題,自主進行畫圖,創造讀圖機會,從而迅速理解題意,找出解題方法。因此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加強正確讀圖的引導教學,有效實現學生讀圖能力培養,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成績。
所謂讀圖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指學生獲取圖形圖像信息并對這些信息加以充分利用的能力,主要表現為,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以及問題解答時,能夠讀懂圖形圖像所表達的意思,并能夠有針對性的從圖中搜集所需的信息,同時將這些信息與所學的知識以及問題聯系在一起,從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認識問題背后的邏輯,并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我們也能夠認識到,讀圖能力是小學生知識學習以及問題解答重要的輔助能力,需要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著重培養。數學讀圖能力在實際應用中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一是學生對圖形圖像的觀察能力,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圖形圖像,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基本信息,即能夠懂得圖中“有什么”。二是學生對圖像的分析能力,主要能夠分析圖像中的數量,了解數量之間關系,認識圖像物體位置空間關系等,這就需要學生調動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對獲得的圖像信息進行歸納分析,了解圖像表達背后的邏輯信息,了解圖像在““在表達什么”。三是小學生問題能力,學生在完成圖像信息獲取及分析后,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調動自己天馬行空的思維,同時展開豐富的想象,應用綜合、概括、推理等多種思維方式,正確完成知識的理解及問題的解答,最終知曉“該怎么做”。四是小學生創新能力,要求小學生不僅有能力進行讀圖,還能夠自主創造讀圖的機會,即善于根據一些抽象的幾何數學問題自主進行畫圖,應用圖像將抽象問題具象化展示出來,然后再進行讀圖分析,尋找解題線索,這同時也是數學讀圖能力應用最高目標。
在實際開展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小學生來說,部分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教師僅憑口頭講述,小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并且傳統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方式也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也比較低下。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通過進行故事情境設置,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結合所教的知識內容,通過進行畫圖,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具象化的圖像,來達到對抽象知識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進行“分數的初步認識”知識教學時,教師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向學生講述了如下故事:兔子媽媽在家里給孩子烙煎餅吃,一上午共烙了10 張煎餅,其中小白兔一天吃的煎餅是煎餅總數的1/5,小灰兔一天吃的煎餅是煎餅總數的2/5,那么小白兔與小灰兔分別吃了多少張煎餅呢?由于小學生對“幾分之幾”的概念認識不清,從而針對這一問題感覺無從下手,基于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化一條線段圖,首先將總煎餅數量10 看做一個整體“1”,然后根據1/5、2/5,可知分母是5,那么我們可將這條線段均分為5 份,5 份表示10,那么顯然一份表示數量2,其中小白兔吃了1/5,只占5 份線段的一份,說明小白兔吃了兩張煎餅,小灰兔吃了2/5,說明小灰兔吃的煎餅占線段兩格,小白兔吃了4 張煎餅。教師通過采取作“線段圖”的方式,讓小學生明白了分數的分母與分子該如何用線段表示,通過線段圖不僅讓小學生了解了幾分之幾該如何應圖像表示,還能對整個題目的數量關系進行更加直觀的了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分數知識點的理解[1]。
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時,除了要引導小學生正確讀圖,還應教會小學生如何畫圖,讓小學生親自感受到畫圖的便捷性,在自主畫圖的基礎上,再進行讀圖分析,從而幫助自己理清問題思路,更好地了解數學問題題意,成功找出解題關鍵。
例如在進行“長方形面積計算”教學時,教師提出了以下一個較為復雜的面積問題,現有一長方形花園,花園長10m,花園主人想要在園原來的基礎上再次擴建,并且在擴建后,花園長度變成了13m,花園面積也比原來增加了15m,問原來花園的面積是多少?這一面積問題比較復雜,關鍵解題線索都隱藏在題目中,很多小學生想象能力有限,很難根據題意想象出花園具體的變化過程,從而無法找出解題線索。基于此,教師可以引導啟發學生:這一問題是典型的圖形面積計算問題,毫無疑問,解題線索就隱藏在花園面積變化過程中,我們應采取何種方式,才能將抽象的花園面積變化過程直觀、具象的展示出來呢?”,由于之前小學生已經數次接受教師的正確讀圖引導,再加上一些學生從教師話語中迅速抓住了“直觀”、“具象”等關鍵詞,自然而然的會想到自己來創造圖像,然后運用讀圖能力實現“花園面積變化過程再現”,從而更好的實現對題意的理解,迅速抓住解題線索,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解題[2]。
總結:綜上所述,讀圖能力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過程中必備的一種能力,因此需要教師注重做好讀圖能力培養,一方面教師通過作圖引導學生進行正確讀圖,另一方面教師還應加強引導,讓小學生通過畫圖,自主創造讀圖機會,提升學生讀圖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