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娟娟
(廣西桂林市靈川縣潭下鎮(zhèn)三河渡初級中學,廣西 桂林 541208)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能引起內心敬畏和贊美的東西,一是頭頂燦爛的星空,一是心底的道德律。”從古至今,德育一直受到學校與教師的重視。尤其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極容易受到各種不良思想與風氣的影響,在此階段加強對他們心理與品德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教學以聽說讀寫為主要途徑,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在語文散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利于促進“心言關系”的和諧統(tǒng)一,讓學生在品讀語言韻味、體會語言情感、理解文章內涵的過程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并成為一個情感健全、思想健康、情操高尚的人,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目標: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進行人文精神熏陶。
學生在初中時期身心尚未成熟,不能全面地了解人生和世界,有著較高的可塑性。初中語文課堂是師生之間進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場所,教師所講解的是匯聚作者思想和情感的不同文章,其中包含著精神文化的語言詞匯,無形地感染著學生的情感,熏陶著學生的情操,豐富著學生的精神世界。為此,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時,要運用語文課本文章,在課堂中感染著學生,把經典的文學形象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找到課本中的德育知識點,將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文章中的積極觀念熏陶學生,采用文章中的傳統(tǒng)文化陶冶初中學生,進而使學生形成到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在課堂中起到的是組織作用。為此,教師要想將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就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確定教學目的,掌握好科目發(fā)展的方向,促進學生自主地參與到課堂中,通過學習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首先,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由灌輸式教學轉變?yōu)橹笇Ы虒W。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重視教學的引導方式,嚴肅要求學生,但不要給學生壓力,要安撫學生在學習中遇到挫折的情緒;教師要在合適的時間對學生引導,不可以代替學生進行思考,要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體現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現階段的教學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學習、做人,因此,教師要研究出新的教學方法,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自主積極性,讓學生收獲到新知識,感染學生的情感。其次,教師要把控好教學任務,掌握學科的發(fā)展情況,運用新的學科教學成果鼓勵學生,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尋找學生的潛力,將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從學生感興趣的方向進行教學,將德育教育和語文知識相結合。學生在課堂上不僅鍛煉了自身的文字語言能力,而且還體會到了文字的積極意義,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向上的情感和精神。
文字是人們表達情感的重要載體,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從語文的本質特點出發(f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品評詞句、揣摩情感,受到德行的教化。例如,在教學《背影》一課內容時,課文重點描寫了三次父親的背影,其中,有關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描寫“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在這一句話中,作者用了攀、縮、傾三個動詞,生動簡潔地描寫了父親艱難穿過鐵道、爬過月臺的全過程。我嘗試利用多媒體視頻播放慢動作,讓學生仔細觀察父親的每一個動作,從視頻畫面中感受年老體衰的父親在攀爬月臺時的艱難,三個動詞充分體現了父親的那份愛子之心。然后,我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領悟語言文字中的深意,并讀出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思想情感,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學生的情感自然得到升華。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品析文章詞句、體悟情感,能讓德育的滲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時滲透德育教學,不僅要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還要從課堂中走出課外,增強學生的體驗情感,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社會生活本來就是德育教育課堂,其德育教育要好過課堂中的教育效果。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有針對性地將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到一起,很好地把生活情境反應到課堂教學里,完整地將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結合到一起。教師要考慮到初中生愛動、好奇心重的特征,可以把德育教育結合到不同的生活活動中,促進學生感受生活,無形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例如,教師在教學《再塑生命的人》內容時,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讓學生從文章感受到海倫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課后寫作,讓學生結合生活,根據社會中熱愛生活的人們,寫出自己的感悟。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觀察生活情況,關注別人的道德素養(yǎng),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提升自身的體驗情感,增強自身的良好道德品質。另外,教師還要開展豐富的課外閱讀活動,進而增強學生的積極意志,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和思想情況,推薦德育有關的書籍,傳授給學生閱讀方法,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奮發(fā)向上的精神。為此,教師要激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開闊學生的眼界,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自覺性。
總之,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時滲透德育教學,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不僅可以掌握到語文知識,還可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教師要協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